《江城子 西城楊柳弄春柔》秦觀
《江城子 西城楊柳弄春柔》秦觀
秦觀的《江城子 西城楊柳弄春柔》虛化了具體時空背景,由春愁、離恨寫起,再寫失戀之愁和嘆老嗟卑之愁,彷彿將詞人一生所經歷之愁都濃縮在一首詞中。
《江城子·西城楊柳弄春柔》
作者:秦觀
西城楊柳弄春柔。動離憂,淚難收。猶記多情,曾為系歸舟。碧野朱橋當日事,人不見,水空流。
韶華不為少年留①。恨悠悠,幾時休?飛絮落花時候、一登樓。便做春江都是淚,流不盡,許多愁。
【註釋】
①韶華:青春年華,又指美好的春光,即韶光。
【翻譯】
西城楊柳弄春柔, 西城的楊柳輕輕的逗弄著春天,
動離憂,淚難收。 這勾起我離別憂愁,止不住熱淚盈眶。
猶記多情曾為系歸舟。還記得你深情地為我栓歸來的小舟,還有那
碧野朱橋當日事, 綠色的原野紅色的小橋,我們當年離別的情形;
人不見,水空流。 如今你不見,只見水空流。
韶華不為少年留。 美好的青春不為少年停留。
恨悠悠,幾時休? 悠悠離別恨,何時是個頭?
飛絮落花時候一登樓。柳絮飛舞,落花滿地的時節我登上樓。
便作春江都是淚, 即便春江水都是淚水,
流不盡,許多愁。 也流不盡我心中的憂愁。
【賞析】
此為少遊前期的暮春別恨之作。詞之上片由“西城楊柳弄春柔”的描寫,引起對往事的回憶,抒發暮春傷別之情;下片由“韶華不為少年留”的感嘆,到“飛絮落花時候一登樓”的描寫,進一步抒發愁情別恨。
首句“西城楊柳弄春柔”貌似純寫景,實則有深意。因為這柳色,通常能使人聯想到青春及青春易逝,又可以使人感春傷別。“弄春柔”的“柔”字,便有百種柔情,“弄”字則有故作撩撥之意。賦予無情景物以有情,寓擬人之法於無意中。“楊柳弄春柔”的結果,便是惹得人“動離憂,淚難收”。以下寫因柳而有所感憶:“猶記多情曾為系歸舟。碧野朱橋當日事,人不見,水空流。”這裡暗示,這楊柳不是任何別的地方的楊柳,而是靠近水驛的長亭之柳,所以當年曾系歸舟,曾有離別情事這地方發生。那時候,一對有情人,就踏過紅色的板橋,眺望春草萋萋的原野,這兒話別。一切都記憶猶新,可是眼前呢,風景不殊,人兒已天各一方了。“水空流”三字表達的惆悵是深長的。
過片“韶華不為少年留”是因為少年既是風華正茂,又特別善感的緣故,所謂說“恨悠悠,幾時休?”兩句無形中又與前文的“淚難收”、“水空留”唱和了一次。“飛絮落花時節一登樓”說不登則已,“一登”就這楊花似雪的暮春時候,真正是“便做春江都是淚,流不盡,許多愁。”這是一個極其巧妙的比喻,它妙就妙一下子將從篇首開始逐漸寫出的淚流、水流、恨流挽合做一江春水,滔滔不盡地向東奔去,使人沉浸感情的洪流中。這比喻不是突如其來的,而是逐漸匯合,水到渠成的。
此詞寫柳,妙“弄春柔”一語,筆意入微,妥貼自然,把擬人手法於無意中出之,化無情之柳為多情之物;此詞寫愁,妙引而不發,語氣微婉,最後由景觸發一個巧妙的比喻:清淚、流水和離恨融匯成一股情感流,言盡而情不盡。
拓展閱讀:秦觀代表作
秦觀是北宋著名的詞人和文學家,他的詞作婉轉清麗,深得世人追捧。根據史料記載,秦觀共著有一百多首詞,其中最為著名的詞作是《鵲橋仙纖雲弄巧》、《踏莎行郴州旅舍》、《減字木蘭花天涯舊恨》等。
膾炙人口的名句“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出自於秦觀所作《鵲橋仙纖雲弄巧》一詞。全詞的內容為:“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這首詞作有很高的藝術價值與審美價值,“牛郎和織女”的故事已成為文人筆下愛情的象徵,在這首詞中,秦觀既吟唱出牛郎和織女的愛情悲歌,又高歌出詞人對愛情堅貞的精神。這首詞將悲調和喜調融為一體,展現了牛郎和織女悽美的愛情故事。上闋中,詞人借牛郎和織女的典故展現了人間的悲歡離合。下闋中,詞人用簡練的語言告訴世人,只要倆人真心相愛,就能克服千難萬阻。這首詞的後兩句也成為戀人們常用的愛情誓言,表達出對對方忠貞的`愛情態度。
後來,秦觀遭到莫名地貶謫之後,他的詞作大多以抒發苦悶心情為主,吶喊出對現實的不滿。感情基調沉悶而壓抑,比如《《踏莎行郴州旅舍》就是秦觀遭遇貶謫後的代表作。言詞之間充滿了悲涼、傷感之意,抒發了詩人對政治的強烈不滿。
秦觀與蘇小妹
秦觀是北宋著名大文豪蘇軾的弟子,而在“蘇門四學士”中,秦觀也是名氣最大的一位。蘇小何許人也?相傳是蘇軾的妹妹,這位蘇小妹聰明伶俐,深得父母的喜愛。而蘇小妹和秦觀的故事最早源自於明代馮夢龍所寫的《醒世恆言》一書。
其中有一篇著名的故事講述的是“蘇小妹三難新郎”,而文中這位新郎,就是秦觀。話說,蘇小妹不但長得美麗,並且才華橫溢。蘇小妹到了該出嫁的年齡後,前來求親的青年才俊們趨之若鶩。蘇小妹的父親決定舉辦一場比文招婿,如果蘇小妹看中哪位青年才俊的文章,那麼他就有幸成為蘇小妹的丈夫。前來參加比賽的人非常多,蘇小妹收到了多篇文章,其中很少有蘇小妹喜歡的。當蘇小妹看到秦觀文章時,心情大悅。她認為除了哥哥蘇軾和蘇轍外,秦觀也是一位才華橫溢的文人。於是,蘇小妹決定嫁給秦觀為妻。倆人拜堂成親後,蘇小妹在洞房花燭之夜,又以三副對聯為難秦觀。幸虧秦觀才氣頗高,加上蘇東坡的幫助,很快就對上了蘇小妹的對聯。此後,倆人生活十分幸福。“蘇小妹三難新郎”的故事在民間有很高的傳唱度,一方面因為百姓都喜歡聽才子佳人的故事,二是因為人們對秦觀風流倜儻的性格非常認同,更加覺得才子和佳人正好是天造地設的一對。三是蘇軾重視秦觀是世人都知道的事情,為了使這份情誼永久地發展下去,秦觀娶了蘇小妹,兩家更加親上加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