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笑令 鶯鶯》秦觀

《調笑令 鶯鶯》秦觀

  導語:秦觀的《調笑令 鶯鶯》透過靈活的表現手法,講述了一段複雜的愛情故事,且能做到有情有致,是宋詞當中的佳作。

  調笑令·鶯鶯

  春夢,神仙洞。冉冉拂牆花影動。西廂待月知誰共?

  更覺玉人情重。紅娘深夜行雲送,困嚲釵橫金鳳。

  【賞析】

  《調笑令》,是北宋元祐年間教坊藝人影響下面所產生的一種新的藝術形式,當時也叫《調笑轉踏》。

  “轉踏”當是一種舞蹈的名稱。這種《調笑轉踏》,是宋詞向戲曲過渡過程中產生的一種藝術形式。秦觀有《調笑令》十首,分詠古代十個美女,每首之前冠以一首七言短詩,一般稱之為“致語”。

  這首詞是秦觀十首《調笑令》中的第七首,詞前有詩曰:“崔家有女名鶯鶯,未識春光先有情。河橋兵亂依蕭寺,紅愁綠慘見張生。張生一見春情重,明月拂牆花影動。夜半紅娘擁抱來,脈脈驚魂若春夢。”詩詞配合,將唐元稹《會真記》中鶯鶯張生月下私期的一段故事重新演繹,成為當時教坊曲中的名段。

  這首詞主要選取《會真記》中最精采的待月西廂一節,約略相當於後世元雜劇《西廂記》的第三本第二折。開頭兩個短語,一句一韻,表現了張生來到花園外邊的急迫心情。“拂牆花影動”,本是《會真記》《明月三五夜》一詩中的成句,前面著以“冉冉”二字,便加強了花影微風中微微擺動的`動態感。這三句寫景繪情,是主人公特定情境中特定心態的微妙象徵。用“春夢”、“花影動”這樣的語言將一個古代書生初次去赴一個女子約會的心情刻畫得活靈活現。

  “西廂”二句,寫張生冷靜下來,於是想到他所日夜思念的玉人西廂等待月兒上升,一天清露,花園寂寂,有誰陪伴著呢?詞中不寫張生對鶯鶯情深,而偏說玉人對他情重,從對方立意,尤覺愛之深,戀之切。結尾二句,雖也抒情,但敘事成分較多。張生熱切期待的時刻,好心的紅娘“斂衾擁枕而至”了。

  “行雲送”一辭,用宋玉《高唐賦》中“旦為朝雲,暮為行雨”的典實,暗喻鶯鶯前來幽會。下面“困嚲釵橫金鳳”一句,則是以象徵手法表現幽會後女子的慵怠情態,此句雖為豔語,但“終有品格”(王國維《人間詞話》),並沒有赤裸裸地描寫色情。“釵橫金鳳”一辭亦有所本,李商隱《偶題二首》之一雲:“水文簟上琥珀枕,傍有墮釵雙翠翹”,也富於象徵性、暗示性。少遊化用其意,使豔情蒙上一層紗幕。

  這首詞既抒情,又敘事,抒情的時候用第一人稱,敘述時,則用第三人稱。以短短一首小詞,講述一段複雜的愛情故事,且能做到有情有致,證明了少遊言情的才華。

  拓展閱讀:秦觀的故事

  宋嘉佑年間,著名詞人秦少游在拜訪蘇軾時,被聰明可愛的蘇小妹吸引住了。蘇小妹不但精通詩詞歌賦,而且聯對、針線女紅無一不精,只是在“三蘇”的光耀下傳世之作不多,鮮為人知。秦少游對蘇小妹一見鍾情,決意將一生的痴情盡付於小妹,以求佳偶天成。 風和雨順秋方實,郎情妹意渠自成。在一個簾卷西風、菊綻東籬的深秋季節,秦少游與蘇小妹這一對有情人終於走進了古往今來演繹了無數絕唱的婚姻殿堂——洞房,而他們又在這裡繼續演繹著承接歷史的經典故事。

  聰慧機敏、不讓鬚眉的小妹決定在入洞房時和少遊一比才智高下。一來可以與心上人切磋切磋,二來也想看看情郎的窘態。於是小妹一進洞房便命丫鬟嫣紅將門關上,吟出一下聯請少遊對出上聯:

  “東廂房,西廂房,舊房新人入洞房,終生伴郎。”

  秦少游接對深為小妹對自己一往情深所感動,不禁脫口而道:

  “南求學,北求學,小學大試授太學,方娶新娘。”

  小妹聞聽少遊吟出的上聯,知道沒有難住情郎,便親自開門,招呼少遊坐在桌前,嫣紅上好酒菜便關上房門悄然離去。少遊端起酒杯欲與小妹交杯,小妹輕啟朱唇:“秦郎若要交杯,仍須對我一聯,不知願否?”

  少遊深知小妹脾性,既有此意,不對不休。遂站起一揖:

  “請小妹出聯。”

  “酒過三巡,交杯換杯乾杯,杯杯盡在不言中。”

  這下可把少遊難住了。此聯意在說酒,實為喻情,妙在意會。若對此聯,不僅要工,還要符合此景此意。少遊沉思良久,不得而對。小妹見他不語,也不去打攪他,只是五指在桌上點了一下。少游回過神來,看看滿桌的佳餚,恍然大悟,立時對道:

  “菜過五味,形美色美鮮美,美美都在心中留。”

  少遊以菜喻人,贊不露形,已羞得小妹伸過手臂,以袖遮面,喝下了這杯沁透心脾的交杯酒。

  待嫣紅撤下酒席,已月上中天。少遊執手小妹,四目相對,喜不自勝。小妹含羞說道:“紅幃帳前,與郎執手,若要同寢,再對一聯。”

  少遊知道事不過三,何況已對出二聯,一股豪氣頓生:“有勞小妹賜聯”

  “小妹雖小,小手小腳小嘴,小巧但不小氣,你要小心。”

  小妹一口氣吐出八個“小”字,機警贊己,傲性微露,少遊不由蹙起了眉頭。他來回踱步,苦吟不出,不禁暗自焦急。小妹見三更鼓罷,月移西樓,也心生悔意,只是不住地用溫情的目光看著少遊。少遊將小妹不住偷瞧自己,顧盼含情,粉面嬌羞,不由心動,隨口對道:

  “少遊年少,少家少室少妻,少見且又少有,願娶少女。”

  後經考證,蘇軾僅有三個姐姐,因此“三難”為坊間編造的美好故事罷了。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