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權勸學的感想和啟示
孫權勸學的感想和啟示
《孫權勸學》選自《資治通鑑》,是北宋史學家、政治家司馬光創作的一篇記敘文,文題為後人所加。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孫權勸學的感想和啟示,歡迎大家分享。
孫權勸學的感想和啟示 篇1
1)透過孫權勸告呂蒙讀書,呂蒙讀書後大有長進的故事,告訴我們"開卷有益"的道理。
2)我們不要以一成不變的態度看待他人,要以開放的眼光看待事物。
3)不能因為事情繁忙就放棄學習,堅持讀書是有益的。
4)要善於聽取他人的建議或意見
5)告訴我們一個人只要廣泛涉獵就會學有所成。
6)不但自己要學好,還要催動附近的人也要學習,讓社會也一起進步。
透過孫權勸告呂蒙讀書,呂蒙讀書後大有長進的故事,告訴我們"開卷有益"的道理。我們不要以一成不變的態度看待他人,要以開放的眼光看待。
孫權是個了不起的政治家,他十分懂得培養手下的大臣,如這篇勸學,顯然君臣之間已經無話不談,相處得像朋友一樣,這不能不說是一種政治智慧得體現。所以,吳國才會較穩固地立於江東。
另外,呂蒙折節讀書也的確值得我們學習,可以作為每一個有理想者的榜樣。
我認識到只要肯學,擠出時間去學習,就會學有所成。當孫權勸呂蒙學習時,呂蒙說自己軍務繁忙,沒有時間學習。呂蒙作為吳國的大將軍,忙是肯定的。可貴的是他最終聽從了孫權的勸說,開始擠時間學習,並大有收穫。不久後,魯肅經過尋陽,與他相聚,聽了呂蒙的論議,大為驚訝,發現呂蒙已經不是“吳下阿蒙”了,真是士別三日,當人刮目相看。
從此我想到了: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的詩句,我明白了知識就是財富,知識就是力量的道理。
從這兩則文言文裡我得到了一些啟示:我們要後天努力學習,多讀書,珍惜學習的機會,透過學習和閱讀讓自己的生活更不要用老眼光看人。
孫權勸學的感想和啟示 篇2
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這句成語大家基本是耳熟能詳,但這個成語背後孫權勸學的故事可能知道的人就不是太多了。這個故事出自《三國志·吳書·呂蒙傳》,講的是孫權教導大將呂蒙讀書的故事,在這個故事裡孫權向呂蒙詳細解答了“為什麼讀書”“讀什麼樣的書”和“怎樣讀書”三個問題,雖然時代不同了,但這三個問題同樣對我們有深刻的啟迪,當前全社會正在構建學習型社會,我們可以從中借鑑一些經驗來為我們的讀書學習服務。
呂蒙出身於寒門家庭,在東漢末期這個門閥族閱開始流行的時代,少年時期並麼有太多的機會讀書識字。他在孫策、孫權兄弟創立和鞏固江東集團的過程中,由於作戰勇猛,深得孫氏兄弟喜愛,很快也成為了獨擋一方的將領。但由於他的文化水平太低,經常受到其他世族出身計程車人的排擠和冷落,就連和他交情不錯的魯肅也經常拿他文化低的事來奚落他。
在他鎮守合肥期間,一次孫權視察前線,孫權就勸呂蒙平時多讀一些書,以提高自己的修養。呂蒙就說自己戎馬倥傯,平時大小事務煩巨,根本沒有時間也無法靜下心來讀書。這好像已經成為絕大部分人逃避讀書的藉口,忙忙忙是大多數人掛在嘴邊的話,好像每個人都日理萬機,賺錢娛樂人際往來還忙不過來,哪有空去讀書。對此孫權的反駁可謂是一針見血,孫權說你再忙能趕得上我忙,我每天不但要處理政務,還要處理軍務,事無大小都要過問,但仍然還能擠出時間來看書,你能基礎的時間應該比我還多吧,我看你不是沒有時間只是心裡沒把他當回事,根本沒想過要去讀書,所有的不過都是託詞和藉口。
這就是偉人和常人的差距了,偉人都明白自己缺少什麼要幹什麼,認為自己只有多讀書才能充實和提高自己;常人卻是渾渾噩噩,得過且過,缺少目標和訴求也就失去了讀書的動力。幾乎所有的大人物都喜愛讀書,曹操行軍打仗途中還手不忍釋卷;後趙國君石勒大字不識,仍要儒生在他閒暇之餘讀《漢書》於他聽;朱元璋出身赤貧從軍後,一面學打仗一面勤讀書;康熙皇帝在處理國政之餘,日日讀書不輟;毛主席一輩子喜讀書,甚至在生命最後幾日,自己無法讀書的時候仍要別人讀書給他聽。這就偉人和常人之間巨大的差距。在現在社會,誰抓住課堂以外、工作以外的時間讀書,誰就能取得比其他人大的成就。
呂蒙接著抱怨我雖然知道讀書好也願意抽出時間讀書,但書的種類那麼多典籍浩如煙海,不知道如何去讀,也讀不過來。孫權說誰讓你都讀了,你做為武將光讀兵法和史書就足夠了,這樣以來不但能補充理論知識,還能學習歷史經驗,瞭解政治發展的脈絡,兵法的原理,歷史上重大戰役成功的原因,失敗的教訓,從中吸取經驗,利用到日常練兵和智慧作戰中去。況且讓你讀書,又不是學士人做學問,腰部著尋章摘句,死摳字眼,只要觀其大略即可,這樣一來既可以讀大量的書,又不會佔用大量的時間。
孫權這一番話真如醍醐灌頂,另呂蒙茅塞頓開。對我們來說也有恍然大悟之感。長久以來很多人總是糾結於要讀什麼樣的書,分不清自己的所需,總是眉毛鬍子一把抓,讀書也不繫統,結果事倍功半,書讀的不少,素質卻沒有多少提高。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莊子說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人不可能讀遍所有的書。現代資訊化時代,每一年出產的文化資訊幾乎是過去數千年的總和。中國文化作為世界上唯一沒有中斷的文化,所留下的傳統文化典籍更是汗牛充棟。如何選擇書是個大問題。
在這裡孫權寥寥幾句話,就給我們指出了一條出路。首先不要貪多,要有目的的的去選擇和自身工作學習相關密切的書,畢竟先搞好工作技能,練出熟練的.本領才能在社會生存,當個孔乙己只能餓死了。其次在學好本領的基礎上再進一步讀一些哲學、文學、史學方面的書,吸取前人的智慧,為我所用。練好工作本領的書畢竟只是術,而能啟迪人智慧的書則是道。無道御術,人就成了工作的機器;無術補道,所學也不過是死知識,無從發揮作用。最後還要掌握正確的讀書方法,並不是每個人讀書都是為了做學問,不用拘泥於個別字詞語句的含義,要從總體上去理解把握書中的內容。諸葛亮讀書“獨觀其大略”,陶淵明“好讀書,不求甚解”,都是我們學習的典範。
孫權勸學的感想和啟示 篇3
講《孫權勸學》這一課時,老師列舉了12條啟示,全班譁然。但我覺得其中有很重要的一條,那就是:開卷有益。呂蒙在孫權的勸說下,勤奮學習,受益匪淺,我們在讀書中豈不也是如此?
讀書其實是一個人一生一世的是,是一種與良師益友相伴的過程。在我們生活中,有用的書分為兩種:一種是對考試有用的;另一種是對人的一生有用的。如果只為考試而讀書,那麼99%的課外書可能都是沒用的,只讀那剩下的1%的書就可以了。所以,我們讀書,並非為了考試,而是要自己去享受讀書的樂趣。
有的人,語文確實學得很好,不敢說天下無敵,反正從小學到大學,各種語文考試永遠第一。到了高中階段,基本不用聽語文課,閉著眼也能考90分以上。要知道,他們的本事主要不是從課本中得來,而是“功夫在書外”。所以,各種好書任你讀吧。
小學老師對我們說過:“多讀書,讀好書。”中學老師又對我們說“不要僅限於一類書籍,否則你的知識面就會太窄。”當時聽到這句話,沒怎麼當回事。但後來一想,還真是,我愛讀青春校園小說有點過頭了,一本《走走停停》竟重複看了不下十遍。或許,這與我將來想成為業餘小說作家有些瓜葛。
另外,我覺得在讀書的同時,可以寫一寫,背一背。比如,每天寫日記,100字就夠,寫夠一千回,下筆如有神。又如,背誦好字詞,名言佳句。要知道,“電腦”的“存檔資料”越多,到關鍵時刻可呼叫的東西就越多。努力與收穫是成正比例的,所以付出越多,回報越多。
閱讀還是一個人從外界獲取資訊量最重要的通道,如果每個人的一生是一條走廊的話,那麼各種前人寶貴的經驗,珍貴的精神遺產,便是走廊兩邊等待我們閱讀的壁畫。毫無疑問的是,誰能在同樣長的時間內獲取到更多的資訊,誰便擁有更多的人生智慧和更豐富的內心世界。
最後,希望我們都能在讀書中完善自我,成為新一代的人才!
孫權勸學的感想和啟示 篇4
是認為書到用時分恨少,是非經過不知難。―題記
韓愈曾經說過: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學習沒有止境,學習也不需要止境。
學習在人們呱呱墜地起,就偷偷地來到了人間:牙牙學語的嬰兒、蹣跚學步的幼兒、與同伴們起玩耍的兒童、寫字的兒童、學習樂器、輪滑的少年
一個人如果不學習,那麼他即使離開了學校,也不會有所成就;一個人如果不學習,那麼他將要面對的未來是這樣的:
有的人拎著公文包匆匆忙忙去撿垃圾,他卻只能揹著蛇皮袋子流浪街頭去撿垃圾;有的人開著自己的豪車四處逛,他卻只能推著破舊的平板車;別人都有吃有喝鬱住,他卻只能在街頭賣藝;別人都吃得好,睡得好,他卻只能啃粗糧、喝冷水;別人都有好工作,他卻只能做苦工
孫權說得對:卿今當塗掌事,不可不學。意思是說:你現在當權管事了,不可以不學習。也就是說,要想學習好,態度很重要。
如果我能悉心觀察,我就會發現:除了在學校學習以外,不管做什麼都可以稱之為學習。
我曾經不喜歡學習,甚至害怕學習,總是以″看書太枯燥或者學習不重要等為藉口來逃避學習,總是認為我們現在的學習壓力都能比得上黃山了;而且還總是把學習視作兒戲,可學習偏偏不按套路出牌,我手上的牌面一個比一個還小,總大不過學習這個上家。我願賭服輸,只好開啟了學習的大門。
自從學了這篇《孫權勸學》以後,我便改變了對學習的態度;是這篇課文使我認識了學習的重要性;是這篇課文賜予了我啟示,我將銘記在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