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伯虎最經典的情詩

唐伯虎最經典的情詩

  唐寅(1470年3月6日-1524年1月7日),字伯虎,小字子畏,號六如居士,南直隸蘇州府吳縣(今江蘇省蘇州市)人,祖籍涼州晉昌郡,明朝著名畫家、書法家、詩人。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唐伯虎最經典的情詩,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唐伯虎——《桃花庵歌》

  桃花塢裡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摘桃花賣酒錢。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還來花下眠;

  半醒半醉日復日,花落花開年復年。

  但願老死花酒間,不願鞠躬車馬前;

  車塵馬足富者趣,酒盞花枝貧者緣。

  若將富貴比貧者,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將貧賤比車馬,他得驅馳我得閒。

  別人笑我忒瘋癲,我笑別人看不穿;

  不見五陵豪傑墓,無花無酒鋤作田。

  《桃花庵歌》為明代著名畫家、文學家唐寅(伯虎)的經典詩作。《桃花庵歌》是唐寅詩詞中最著名的一首,乃是自況、自譴兼以警世之作。

  【作者】:

  唐寅,唐伯虎,才氣放,武夷遊,洞庭蕩;稱才子,風流樣,隱蘇州,裝顛狂。傳畫藝,名聲響,孤驁圖,意清朗;松聲圖,雄偉壯,松與泉,合聲唱。

  明代的著名畫家,歷來均推崇唐寅、仇英、沈周、文徵明,世稱“吳門四家”。“明四大家”之一唐寅,被譽為明中葉江南第一才子。他博學多能,吟詩作曲,能書善畫,經歷坎坷。是我國繪畫史上傑出的大畫家。唐寅字伯虎,更字子畏,號桃花庵主,魯國唐生,逃禪仙史,南京解元,江南第一風流才子等。晚年信佛,有六一居士等別號。吳縣(今江蘇蘇州)人。生於明憲宗成化六年(1470年),卒於明世宗嘉靖二年(1523年)。

  唐寅出身於商人家庭,地位比較低下,在當世“顯親揚名”主導下,刻苦學習,11歲就文才極好,並寫得一手好字。16歲中秀才,29歲參加南京應天鄉試,獲中第一名“解元”。次年赴京匯考,“功名富貴”指日可待。與他同路趕考的江陰大地主徐經,暗中賄賂了主考官的家僮,事先得到試題。事情敗露,唐寅也受牽連下獄,遭受刑拷欺辱。自此才高自負的唐寅對官場的“逆道”產生了強烈的反感。性格行為流於放浪不羈。唐寅與同鄉“狂生”張靈交友,縱酒不視諸生業,後在好友祝允明規勸下,才發奮讀書,決心以詩文書畫終其一生。後遠遊祝融、匡廬、天台、武夷諸名山,並盪舟於洞庭湖、彭蠢,然後鬱郁回到蘇州。晚年信奉佛教,自號六一居土。曾作詩自責,說大丈夫雖不名,也應慨當以慷,又何必效楚囚的樣子呢,遂自刻了“江南第一風流才子”的印章。被南昌寧王宸濠聘用後,發現寧王有反意,於是裝瘋回到蘇州,從此放蕩不羈,思想比較頹廢。

  唐寅性格狂放不羈,在繪畫中則獨樹一幟,自成一路。他行筆秀潤縝密,具瀟灑清逸的韻度。他的`山水畫大多表現雄偉險峻的重山復嶺,樓閣溪橋,四時朝暮的江山勝景,有的描寫亭榭園林,文人逸士優閒的生活。山水人物畫,大幅氣勢磅礴,小幅清雋瀟灑,題材面貌豐富多樣。人物畫多描寫古今仕女生活和歷史故事。這首詩是唐伯虎此時的唐伯虎已經看透了仕途險惡,對科舉再也不抱任何幻想之後創作的一首詩,因為科舉制度深深挫傷了唐伯虎的自尊心,成了其內心無從擺脫的一個的大情結。有了這樣的理解你就會他為什麼這樣寫了!

  回鄉之後,唐伯虎對人間滄桑與世態炎涼有了進一步的認識,遂在蘇州閶門內的桃花塢修建桃花庵別墅,退避其中,自稱“桃花庵主”,過起了一種以賣文賣畫為生的詩酒逍遙的個人生活。表面看來,此時的唐伯虎已經看透了仕途險惡,對科舉再也不抱任何幻想,但事實上,科舉失利卻無疑深深挫傷了唐伯虎的自尊心,成了其內心無從擺脫的一個的大情結。否則,他也不會輕易為寧王朱宸濠的禮聘所動。很顯然,唐伯虎把寧王對自己的青眼看做了步入仕途的又一次機遇。再加上寧王對他禮遇有加,既以百金為聘,又在南昌專門為他修建了一套別墅,唐伯虎想要拒絕恐怕也難。遺憾的是,命運又一次給唐伯虎開了一個絕大的玩笑。寧王此舉並非是真正看上了唐才子的才華,而只是為自己的謀反做一個禮賢下士的姿態。唐伯虎當然也很快看出了寧王的謀反之志和他的別有用心,為求脫身,萬般無奈之下只好裝瘋賣傻,既“佯狂使酒”,又“露其醜穢”。寧王的手下前來饋贈衣食用具,唐伯虎竟然裸體盤膝而坐,且口出穢言,譏呵使者。寧王哪裡見到過這等才子?大失所望之下也只有放其還鄉。

  【難點解析】

  難點是“不見五陵豪傑墓,無花無酒鋤作田”這一句:

  五陵,五陵是漢代長安城外五個漢代皇帝陵墓所在地,分別是高祖的長陵。惠帝的安陵。景帝的陽陵。武帝的茂陵。昭帝的平陵。五陵原,即是以西漢王朝在這裡設立的五個陵邑而得名的。

  漢高祖九年(前198年),劉邦接受了郎中劉敬的建議,將關東地區的二千石大官、高訾富人及豪傑併兼之家大量遷徙關中,伺奉長陵,並在陵園附近修建長陵縣邑,供遷徙者居住。以後,漢惠帝劉盈在修建安陵,漢景帝在修建陽陵,漢武帝在修建茂陵,漢昭帝在修建平陵之時,也都競相效尤,相繼在陵園附近修造安陵邑、陽陵邑、茂陵邑和平陵邑。

  漢朝時代,重農輕商,尚仁尚儉,沒有青樓,即使非常顯貴的大官和富人,其富貴也只體現在車塵、馬足、顯耀、忙碌方面,不能享受尋花覓柳帶來的樂趣。

  明朝時代,重視商業,城市繁榮,青樓是五湖四海各方富貴人員聚集之地,無論是在政治還是在經濟中地位都非常重要。

  “不見五陵豪傑墓,無花無酒鋤作田。”有三個意思:第一個意思是,五陵豪傑墓不見了,無花無酒鋤作田的社會風氣也不見了。第二個意思是,你沒看見伺奉五個漢代皇帝墓冢的大官和富人嗎?這麼顯貴的大官和富人都無花無酒,只懂得鋤地作田,只解決溫飽問題,不解決情慾問題。這樣的生活享受還比不上我這麼一個閒人、隱士,更不能和明朝的官員比了。第三個意思是,應該對已經成為歷史的“五陵豪傑墓”以及“無花無酒鋤作田”的社會風氣視而不見,不要想著復古。

  其實花枝巷之所以能夠常年繁榮昌盛,新人一批接一批細水長流、源源不斷地進來,背後是有一隻看不見的手在默默操縱著,這涉及到一種文化,甚至一種政治理念。有種樹,才有花可摘。能透過青樓看穿世情的人不多,唐寅是其中一個。這一方面是由於他自己聰明過人,另一方面也得益於別人指點,帶領他見識過很多事情。從整句意思來看,唐寅貶抑漢朝,推崇明朝意思非常明顯。

  “不見五陵豪傑墓,無花無酒鋤作田”這一句亦可做這樣的解釋:看那五陵豪傑多麼的風光,如今他們的墳墓也是沒有花,沒有酒(指代沒有人來祭拜)更是被鋤開做了良田。和好了歌裡面的“古來將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沒了”表達的意思相近。這表達一種對功名利祿的淡薄和輕視的感情,給“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做了一個很有力的註腳。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