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經夏天養生之道

內經夏天養生之道

  《內經》是我國入選世界記憶名錄的兩部醫學古籍之一,在中醫的傳承與發展中起到了不可磨滅的作用,被譽為醫家之宗。下面是小編分享的內經夏天養生之道,一起來看一下吧。

  “夏三月,此謂蕃秀。天地氣交,萬物華實,夜臥早起,無厭於日,使志無怒,使華英成秀,使氣得洩,若所愛在外,此夏氣之應養長之道也。”

  春生夏長,這是講夏天這三個月當中,“蕃秀”,植物春天種下去,一直成長到夏天,這是最漂亮的時候。夏天“天地氣交”,這是古文那麼講,因為我們的生命靠三樣東西,日光、空氣、水。溫暖的地方會生長,寒冷的地方就是死亡。“萬物華實”,所以夏天是生長最重要的時候,萬物繁華漂亮。那麼,夜裡早點睡,早晨早點起來。“無厭於日”,“無厭”是什麼?不要過分在太陽下面活動,避開一點日曬。

  “使志無怒”,在心理的修養上少發脾氣,“怒”是發脾氣。換一句話說:心理上對人、對事寬容,不要有怨恨的心理。“使華英成秀”,等於讓大地上的萬物成長茂盛。“使氣得洩”,這裡頭有個問題啦,夏天怎麼叫洩氣?這是《易經》講訊息,成長的時候就開始死亡,當你死亡的時候即開始成長,這是一消一息,所以生命到了最漂亮的時候就要完了。

  《莊子》內篇告訴你“方生方死,方死方生”。嬰兒生出來以後,到第二天,這個嬰兒已經比昨天老,三歲的嬰兒比一歲老,生生死死很快的在變化。所以《莊子》也引用孔子告訴顏回的四個字:“交臂非故”。生命的道理,一切的道理都很無常,你我兩個對面走,你過來我過去,兩個膀子一靠,已經變了,都不是現實的你我了。

  所以夏季要善養自己的意志,“無怒”,陰氣就可以發洩出去了。“若所愛在外”,這個時候人的思想情緒都喜歡向外面,都喜歡放射出去。“此夏氣之應養長之道也”,“四氣調神”就是講這一套。沒有講怎麼調,只講什麼夜睡早起,什麼不要發脾氣之類的“調神”的道理;所以它沒有講醫學,只講養生。但是你懂了養生的原則去看病,就看出病因來了。

  拓展閱讀:【南師講內經】人受委屈會傷肝

  “逆之則傷肝,夏為寒變,奉長者少。”這就要讀古文了,你看它多彆扭,講的什麼話!其實是它當時的文字,簡單明瞭,把言語變成文字,濃縮裡頭的意義而已。這幾句話,“逆之則傷肝”,春天是生長的時候,所以叫你頭髮也開啟,心境也要好,什麼都好,夜裡早一點睡,早晨早一點起來,身體要這樣保養,還沒有講到心理狀態。

  如果違反了這樣的生活,肝容易出毛病。春天屬木,木主肝。你聽到肝出毛病,現在的醫學以為自己有癌症了,其實是肝氣受傷。“肝氣”是個什麼東西?這就是中醫跟西醫不同了。後來西醫一來,第一個反對中醫,說中醫亂講,說肝在左邊,解剖了,肝明明在右邊嘛。我現在還承認肝在左邊,是指“肝氣”;身體的神經交叉的、發動的地方在左邊,就是說肝氣還是在左邊。

  所以我們看中醫的把脈,心、肝、腎在左邊,肺、脾、命門在右邊。不是搞錯了,沒有錯,它是講肝氣的來源。氣脈都是交叉的,上下交叉,左右交叉,這個網路是這樣的。所以你違反了春的自然法則,肝會出問題。我們發脾氣、憂鬱的、內向的、受委屈的`,都傷肝。後面有關心理方面的,《黃帝內經》都有,心理跟生理要配合研究才好。

  春天講到肝的問題,其實我們整個的氣候一個冷、一個熱,春天漸漸由寒變成暖和,到火力很強的時候就到了夏天。所以我們中國講歷史只有春秋兩個。春秋是最好的,日夜時間持平,二十四節氣裡面,春分、秋分的時候,可以亂穿衣服。春天氣候溫暖過了以後,就是熱度高了,是夏天來到。

  “夏為寒變”,夏天怎麼會寒冷呢?這是說夏是寒冷的相對。“奉長者少”,生長的時候少,春天才是萬物生的季節。下面馬上就講到夏,現在只提一個綱要。

  “四氣調神”,就是我們講“天人合一”,生命與氣候中間的變化。我們常常看到中醫裡講“邪風”,或者是“邪氣”。這個“邪”代表什麼?哪有個風是邪的?哪個風是正的?當我們生命健康的時候,本身那個氣是正的;不健康的時候,氣就是邪的。醫學告訴我們:有寒則畏寒。身體裡頭有寒的,特別怕冷,感覺外面的風冷得不得了,這就叫“邪風”。正、邪是本身的立場加以分別的。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