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白話文:皮部論

黃帝內經白話文:皮部論

  黃帝內經中的皮部論主要講了什麼呢?

  黃帝問道:我聽說人的皮膚有十二經分屬部位,脈絡的分佈縱橫有序,筋有結聚連絡,骨有長短大小,其所發生的疾病的開始和預後,我想聽聽其中的道理。岐伯回答說:要知道皮膚的所屬部位,他是以經脈循行部位為綱紀的,各經都是如此。

  陽明經的陽名叫害蜚,手、足陽明經脈的診法是一樣的,診它上下分屬部位所浮現的絡脈,都是屬於陽明的絡,它的絡脈之色多青的,則病痛;多黑的則病痺;色黃赤的病屬熱;色白的病屬寒;若五色兼見,則是寒熱錯雜的病;若絡脈的邪氣盛,就會向內傳入於經。因為絡脈在外屬陽,經脈在內屬陰,凡外邪的侵入,一般是由絡傳經,由表傳裡的。

  少陽經的陽,名叫“樞持”,手、足少陽經的診法是一樣的,診察它上下分屬部位所浮現的絡脈,都是屬於少陽的絡。絡脈的邪氣盛,就會向內傳於經,所以邪在陽分主內傳入經,邪在陰分主外出或湧入於內,各經的內外出入都是如此。

  太陽經的陽名叫“關樞”,手、足太陽經的診法是一樣的,診察它上下分屬部位所浮現的絡脈,都是屬於太陽的絡,在絡脈的邪氣盛,就會向內傳入於經。少陰經的陰,名叫“樞儒”,手、足少陰經的診法是一樣的,診察它上下分屬部位所浮現的絡脈,都是屬於少陰的絡。

  絡脈的邪氣盛,就會向內傳入於經,邪氣傳入於經,是先從屬陽的.絡脈注入於經,然後從屬陰的經脈出而向內注入於骨部。厥陰經的陰絡,名叫:“害肩”,手、組厥陰經的診法是一樣的,診察它上下分屬部位所浮現的絡,都是屬於厥陰的絡。絡脈的邪氣盛,就會向內傳入於經脈。太陰經的陰,名叫“關蟄”,手,足太陰經的診法是一樣的,診察它上下分屬部位所浮現的絡,都是屬太陰的絡。絡脈的邪氣盛,就會向內傳入於本經。以上所述這十二經之絡脈的各個分部,也就是分屬於皮膚的各個分部。

  因此,百病的發生,必先從皮毛開始,病邪中於皮毛;則腠理開,腠理開則病邪侵入絡脈;留而不去,就向內傳入於經脈;若再留而不去,就傳入於腑,聚積於腸胃。病邪開始侵犯皮毛時,使人惡寒而毫毛直起,腠理開洩;病邪侵入絡脈,則絡脈盛滿,其色變異常;病邪侵入經脈,是由於經氣虛而病邪乃得陷入;病邪留連於筋骨之間,若寒邪盛時則筋攣急骨節疼痛,熱邪盛時則筋弛緩,故軟無力,皮肉敗壞,毛髮枯槁。

  黃帝說,您說的皮之十二部,發生的病都是怎樣呢?岐伯說:皮膚是絡脈分屬的部位。邪氣侵入於皮膚則腠理開洩,腠理開洩則病邪侵入於絡脈;絡脈的邪氣盛,則內注於經脈;經脈的邪氣滿盛則入舍於腑臟。所以說皮膚有十二經脈分屬的部位,若見到病變而不預為治療,洩氣將內傳於腑臟而生大病。黃帝說:好。

  附原文:

  黃帝問曰:餘聞皮有分部,脈有經紀,筋有結絡,骨有度量,其所生病各異,別其分部,左右上下,陰陽所在,病之始終,願聞其道。岐伯對曰:欲知皮部,以經脈為紀者,諸經皆然。

  陽明之陽,名曰害蜚,上下同法,視其部中有浮絡者,皆陽明之絡也。其色多青則痛,多黑則痺,黃赤則熱,多白則寒,五色皆見,則寒熱也。絡盛則入客於經,陽主外,陰主內。

  少陽之陽,名曰樞持,上下同法,視其部中有浮絡者,皆少陽之絡也。絡盛則入客於經,故在陽者主內,在陰者主出以滲於內,諸經皆然。

  太陽之陽,名曰關樞,上下同法,視其部中有浮絡者,皆太陽之絡也。絡盛則入客於經。

  少陰之陰,名曰樞儒,上下同法,視其部中有浮絡者,皆少陰之絡也。絡盛則入客於經,其入經也,從陽部注於經;其出者,從陰內注於骨。

  心主之陰,名曰害肩,上下同法,視其部中有浮絡者,皆心主之絡也。絡盛則入客於經。

  太陰之陰,名曰害肩,上下同法,視其部中有浮絡者,皆心主之絡也。絡盛則入客於經。

  太陰之陰,名曰關蟄,上下同法,視其部中有浮絡者,皆心主之絡也。絡盛則入客於經。

  凡十二經絡脈者,皮之部也。

  是故百病之始生也,必先於皮毛;邪中之則腠理開,開則入客於絡脈;留而不去,傳入於經;留而不去,傳入於府,廩於腸胃。邪之始入於皮也,溯然起毫毛,開腠理;其入於絡也,則絡脈盛色變;其入客於經也,則感虛乃陷下;其留於筋骨之間,寒多則筋攣骨痛,熱多則筋馳骨消,肉爍囷破,毛直而敗。

  帝曰:夫子言皮之十二部,其生病皆何如?岐伯曰:皮者,脈之部也。邪客於皮,則腠理開,開則邪入客於絡脈;絡脈滿則注於經脈;經脈滿則入舍於腑臟也。故皮者有分部,不與,而生大病也。帝曰:善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