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較陶淵明、孟浩然、王維山水田園詩的異同
比較陶淵明、孟浩然、王維山水田園詩的異同
山水田園詩,古代漢族詩歌之一。源於南北朝的謝靈運和晉代陶淵明,以唐代王維、孟浩然宋代楊萬里為代表。這類詩以描寫自然風光、農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隱居生活見長。詩境雋永優美,風格恬靜淡雅,語言清麗洗練,多用白描手法。下面是小編收集的比較陶淵明、孟浩然、王維山水田園詩的異同,歡迎閱讀與借鑑!
比較陶淵明、孟浩然、王維山水田園詩的異同1
內容摘要:詩如其人,欣賞山水田園詩,我們就要了解山水田園派詩人內心的精神追求。詩人人生境遇的不同,造就其思索問題的不同,面對同樣的山水美景就必然引發不同的感慨。從詩人內心精神追求不同這個層面,去分析詩人所創作的詩歌風格的異同。
關鍵詞:山水田園詩;精神追求;異同
山水田園詩以反映田園生活、描繪山水為作品主要內容的一個詩派。歌詠田園生活,大多以農村的景物和農民、牧人、漁父等的勞動為題材。詩人們以自然山水或農村自然景物、田園生活為吟詠物件,把細膩的筆觸投向靜謐的山林,悠閒的田野,創造出一種田園牧歌式的生活,藉以表達對現實的不滿,對寧靜平和生活的嚮往。山水田園詩屬於寫景詩的範疇,這類詩歌的主要特點就是“一切景語皆情語”,亦即作者筆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觀情愫,或者借景抒情,或者情景交融。
陶淵明詩歌淳樸,自然,富有韻味。他把自己對自然和田園生活的熱愛之情融入到詩作中來,開創了田園詩一體。孟浩然以山水隱逸為主要題材,風格恬淡孤清,但是他善於發掘自然中的美景,把自己的情感與自然山水融合在一起,努力做到情與景的結合,從而創造出了一種以清曠沖淡為主的藝術風格。王維把畫意融入詩歌文章,畫意與禪趣相融合,使其詩文既構成了“禪”的狀態,又在山水景物中形成了極為沖淡空靈優美深邃的意境。他們歌歌風格的不同與其內心精神追求的不同有著必然聯絡。現在就他們的詩歌去分析精神追求的異同。
田園詩起源於東晉陶淵明,至盛唐朝時王維、孟浩然諸人,以描寫自然風光、農村以及安逸恬淡的隱居生活見長,,色彩雅淡,意境幽深,多采用五言古體和五言律絕的形式。唐代田園詩派,一直影響到後代。王維、孟浩然繼承了六朝山水詩傳統,藝術技巧又有發展,給後世山水詩帶來較大影響。山水田園詩風格恬靜淡雅,語言清麗洗練,藝術技巧較高。王維是該派藝術成就最高的詩人,名篇有《山居秋暝》、《渭川田家》、《鳥鳴澗》等;
孟浩然和王維齊名,名篇有《春曉》、《過故人莊》、《宿建德江》等。現在我們來談談陶淵明、王維、孟浩然這三個山水田園詩人之間的異同,看看他們所追求的精神境界是怎麼樣的。
一、陶淵明入世的精神追求
陶淵明大約生於東晉哀帝興寧三年(365—427)字元亮,一說名潛,號“五柳先生”,私益“靖節”,潯陽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出身於破落仕宦家庭。曾祖父陶侃,是東晉開國元勳,軍功顯著,官至大司馬,都督八州軍事,荊、江二州刺史、封長沙郡公。祖父陶茂、父親陶逸都做過太守。他是我國第一位田園詩人。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參軍,鎮軍參軍,彭澤縣令等,後棄官歸隱。後世稱靖節先生
陶淵明被稱為“隱逸詩人之宗”。他的創作開創了田園詩一體,為我國古典詩歌開創了一個新的境界。從古至今,有很多人喜歡陶淵明固守寒廬,寄意田園,超凡脫俗的人生哲學,以及他沖淡渺遠,恬靜自然,無與倫比的藝術風格。陶淵明少年時受家統和儒經的影響,懷有兼濟天下大濟蒼生的壯志。陶淵明的詩感情真摯,樸素自然,有時流露出逃避現實、樂天知命的老莊思想,因此,陶淵明有“田園詩人”之稱,也是田園詩派的鼻祖。陶淵明是田園詩的開創者。他的田園詩以純樸自然的語言、高遠拔俗的意境,為中國詩壇開闢了新天地,並直接影響到唐代田園詩派。
陶淵明的田園詩數量最多,成就最高。這類詩充分表現了詩人鄙夷功名利祿的高遠志趣和守志不阿的高尚節操;充分表現了詩人對黑暗官場的極端憎惡和徹底決裂;充分表現了詩人對淳樸的田園生活的熱愛,對勞動的認識和對勞動人民的友好感情;充分表現了詩人對理想世界的追求和嚮往。陶淵明作為一個文人士大夫,這樣的思想感情,這樣的內容,出現在文學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尤其是在門閥制度和觀念森嚴的社會里顯得特別可貴。陶淵明的田園詩中也有一些是反映自己晚年困頓狀況的,可使讀者間接地瞭解到當時農民階級的悲慘生活。陶淵明的《桃花源詩並記》大約作於南朝宋初年。它描繪了一個烏托邦式的理想社會。表現了詩人對現存社會制度徹底否定與對理想世界的無限追慕之情。它標誌著陶淵明的思想達到了一個嶄新的高度。
陶淵明的田園詩,多方面的描寫農村自然景象和農村生活,表現農村恬美寧靜和悠然自得的心情。早期的田園詩在反映現實的時候,是以詩人實際的田園生活為基本素材,如《歸園田居》第一首:“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誤落塵網中,一去十三年。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方宅十餘畝,草屋八九間。榆柳蔭後簷,桃李羅堂前。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巔,戶庭無塵雜,虛室有餘閒。久在樊籠裡,復得返自然。”在詩人的筆下,農村是那麼恬美、寧靜;榆柳桃李的環繞中座落著幾間茅舍,遠處的村莊依稀可見,嫋嫋輕煙;從幽深的小巷中偶爾傳來幾聲雞鳴狗吠?這裡的一切與喧囂終日、兇險四伏的官場是多麼的不同。使詩人像“池中魚”“籠中鳥”一樣的慶幸著自己“復得返自然”。這種生活雖然寂寞、清貧,但是經歷了“懷役不遑寐,中宵尚孤征”、俯仰由人的仕宦生涯之後,詩人卻領略其中悠然自得的情趣。
陶淵明的田園詩對農村事物和恬靜的環境給予由衷的讚頌,樸實自然毫無喧飾的充分表現了詩人的真實感受;同時將農村那寧靜平和的生活表現得如仙鏡般優美,令人神往。詩人對田園生活的讚美未直接說出,而是透過草屋茅舍、榆柳桃李、遠村炊煙、雞鳴狗吠、山氣飛鳥的白描,流露出對田園購物的由衷喜愛和深切依戀,表露出詩人那純淨的心地和平靜的心境,與簡樸恬靜的田園風光交融為一體了。
陶淵明的山水田園詩之所以能夠在人們的精神領域裡佔有重要的一席地位,不僅因為其所營造的田園氛圍,所描繪的田園生活能夠吸引我們;也不僅因為其所展現的澄澈、明淨的風格,所流露的真切、自然的情感能夠感動我們;更重要的是因為他還具有一種建立在詩歌內容和詩歌藝術特點之上的詩歌精神,那就是自由、隨性的精神境界。
二、孟浩然純然的精神追求
孟浩然(689~740)年輕時內心懷著積極的抱負。40歲前,他一直讀書習文,為應舉入仕作準備。開元十六年(728),孟浩然離開家鄉,到長安去應舉。然而事與願違,他竟然落第了。經過一年多的努力,仍然仕進無門,開元十七年冬他返回家鄉。開元十八年(730)他北上洛陽,又從洛陽南下游歷吳越一帶,直到開元二十一年仲夏,孟浩然才回到家鄉。開元二十五年(737)陰曆四月,詩人張九齡被貶荊州長史。張九齡到荊州後,將孟浩然請到自己的幕府中。但第二年立春後不久,孟浩然辭幕歸家了。
孟浩然出身貧寒,以功名改變家境既是動力又是壓力,同時家世也影響到人際的交往,在古代尤其如此,這些或多或少影響到了他。當他考取功名不第時候,當他因詩觸怒皇帝時候,當他連幕僚也做得不順心時候,他能從哪裡尋找安慰呢?儒家思想和現實的碰撞帶給他的是痛苦,只有道家思想給他以安慰,所以後期的孟浩然,理當是道家思想的忠實粉絲。滿懷失意的他南下吳越,寄情山水。時間長達三年之久,他的足跡遍佈江東沿海一帶的山山水水。一個縱情山水自得其樂的文士形象。他內心曾經懷著積極的抱負,但卻沒有施展才能的舞臺。《歲晚歸南山》就是其中著名的一首:“北闕休上書,南山歸弊廬。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白髮催年老,青陽逼歲除。永懷愁不寐,松月夜窗虛。”面對仕進無望的殘酷現實,他的詩句流露出了痛苦與鬱悶。因此徘徊於求官與歸隱的矛盾之中,直到碰了釘子才了結了求官的願望。
孟浩然晚年的詩都表現在一個“真“字,到了晚年他認為功名利祿已經不重要了,因此對隱居有了更深的理解與嚮往,在隱居中保持著人格的純潔。如他的著名的詩篇《早發漁浦潭》:“東旭早光芒,渚禽已驚聒。臥聞漁浦口,橈聲暗相拔。日出氣象分,始知江路闊。美人常晏起,照影弄流沫。飲水畏驚猿,祭魚時見獺。舟行自無悶,況值晴景豁。”作為一個盛唐詩人,孟浩然以高妙的筆力,將自然的生機復甦的意境訴諸於文字,以反映孕育於自己內心的時代精神。孟浩然的詩歌同時大多運用五言格律的形式寫作去表現自己的精神追求,在當時已極富盛名,在他的詩中有壯闊山川景色的描繪,有山林隱逸者幽居情景的描寫,有旅途情景的敘述,也有田園農家的生活的反映,如《望洞庭湖贈張丞相》中的"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詩人從大處落墨,格調雄渾,氣勢磅礴,洞庭湖壯麗雄偉的景色得到了含蓄而有力的表現。如《過故人莊》: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此詩寫田家留飲的情景和賓主之間的淳真友情。“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與陶淵明詩“相見無雜言,但道桑麻長”口吻相似,但是孟浩然藉以陶淵明的口吻抒發自己的坦蕩襟懷,顯得清新、飄逸闊達。“綠樹、青山、村舍、場圃、桑麻”和諧地打成一片,這是一幅優美寧靜的田園風景畫。孟浩然在這裡彷彿尋找到了一種皈依的感覺。對仗工穩二不纖巧,寫景混成二不刻畫,作律詩而知取法古體,學陶詩而有變化,故有創意。“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這一聯句,畫龍點睛地勾勒出一個環抱在青山綠樹之中的村落的典型環境。還有那一首婦孺能誦的五絕《春曉》“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這四句詩是孟浩然藝術境界和精神境界俱臻化境之作。孟浩然是幸福的,他把自己的人生境界由功利境界化到了天地境界,儘管這期間他甘苦備嘗,但終於苦盡甘來。也是以天然不覺其巧的語言,寫出微妙的惜春之情。
總的來說,孟浩然詩的成功在於他善用奇絕而又自然的藝術,用獨具特色的語言,把自己生活和內心的美,恰如其分的表現出來,給我們以美的享受;他的詩上承陶謝,下啟王維,在中國山水詩史上的地位是無可否認的。因為孟浩然的山水詩大都在一片清幽之中即景會心,佇興造思,將客觀景物同主觀情致相結合,開掘出被主觀情志異化的自然美,以抒發自己的孤寂之情,韻味悠長。創造出了富有個性的悠遠悽清的意境,形成了清幽淡雅的風格。孟浩然的山水詩創作奠定了盛唐山水詩派的基礎,使盛唐山水詩沿他開闢出來的道路走向繁榮。
三、王維超然的精神追求
王維字摩詰,太原祁(今山西省祁縣)人。開元九年(721)進士。王維的人生歷程,可以“安史之亂”而分為兩個時期。早期的王維繫官僚貴族子弟,年少才高、詩藝傑出,開元初到長安就受到上層社會的青睞。天寶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亂”爆發。王維被叛軍所拘,繫於洛陽,迫受偽職。兩京收復後,責授太子中允。歷盡劫難,身心受辱,王維雅潔清高的自尊心受到致命一擊。加之當時朝廷綱紀紊亂,君臣昏庸,因之更加消沉、苦悶。於是,王維迴歸自然、嚮往山林,自性內照、遠離紅塵,在隨遇而安的自然和諧中,盡享恬適、雅緻、平淡的人生。在王維的大多數山水田園詩作中,表現出空寂、幽靜的'境界,氣象蕭索,幽寂冷清,將自己與外物融在一起,體現出禪學的思想情緒。
首先,從山水詩中看詩作中體現出的空靜禪意。詩人寄身於空山寂林,並精研佛法,由禪入定、再由定生慧。因此在觀察寧靜的大自然時別具獨特的慧眼,將禪的靜默觀照與山水審美體驗合而為一,在對優美的山水描繪中,展現出空靜的禪意。如《鹿柴》中: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空山”又“不見人”,在我們看來是何等的孤獨寂寞啊!但詩人欣賞的卻是寂寞時方能細察到的隱含自然生機的空靜之美。氣氛空靜、冷寂,以空山傳語、林中夕照襯出它的幽靜,以簡淡的筆墨,細緻入微地展現出寂靜幽清的意境,意境空靈,意味悠長,令人神往。又如《竹裡館》中:
獨坐幽篁裡,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詩人獨自坐在深林中,彈琴歌唱,竹林裡僻靜幽深,無人知曉,只有明月相照。詩人以自然平淡的筆調,描繪出清新誘人的月夜幽林的意境,融情景為一體,蘊含著一種空寂的美的藝術魅力。表面上寫空中的明月、茂密的竹林,幽靜的氛圍,獨坐的彈琴人,其實暗合了佛家教義——解脫,表現出一種解脫後的所得之境——涅磐。還如《鳥鳴澗》中:“人閒桂華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在描繪自然景緻的時候,帶靜而近似於空,幽而略帶冷寂的感覺,表現為禪學上的空與寂的禪理。
其次,讓我們從田園詩中來看詩作中體現出的空靜禪意。雖然王維的田園生活詩作中很少能找到這種體現禪意的詩作,因它多在山水詩作中體現,但試從下面的詩作中來看看田園詩中體現的空靜禪意。如《破山寺後禪院》中: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萬籟此俱寂,惟聞鐘磬聲。
清晨,初陽照在深林、古寺中,小路曲曲折折通向深處,寺院的花草茂盛。詩人走在幽靜的後院,碧潭映影靜化人的心靈,自然界的聲音完全消失,在寫美景的同時,也表現出一種享受孤獨的心境。
詩畫大師王維就是這樣,在準確的色彩裡寄託悠悠情愫,在淡泊的詩意裡吐露娓娓心音,如此的秀美空靈,如此的清香醉人,如果說美妙的詩句成就了“詩佛”王維的地位,倒不如說他對信佛參禪一種超然境界造就了美奐絕倫的詩句。
由此看出,他們三人都是山水田園派的代表詩人,但人生境遇卻有著極大的不同。所相同的是他們面對現實社會都選擇了歸隱田園的生活歸宿,去追求自己內心的一種安靜、淡泊。我們所看到的是歸隱田園後他們的表現卻是不同的:陶淵明是身歸田園,心在現實,深受儒家思想積極入世的影響,更多的是表現出的是一種苦苦的掙扎;王維是身在現實,心繫山水,深受佛學影響,更多表現的是一種超然;孟浩然是身處田園,心融田園,更多的是一種純樸天性的表現。
比較陶淵明、孟浩然、王維山水田園詩的異同2
1、王維孟浩然的山水田園詩同屬“清派”,但孟浩然的風格更顯清淡。孟浩然的山水詩創作,明顯地受謝靈運和張九齡的影響,其清淡風格一脈相承。
2、王維是南宗畫派的宗師,其山水田園詩追求音律美和氣韻美,孟浩然山水田園詩向人們展示的自然與人文之美,具有濃厚的地域文化色彩。
3、王維晚年隱居嵩山和終南山,經營歸隱的輞川別業,他詩中景物,多為山中之景。而孟浩然一生多次出遊,而且偏愛水行,在乘舟漫遊吳越水鄉的時候遇景入詠。
4、王維的山水田園詩蘊涵著意味深長的佛理禪趣,孟浩然詩中則禪趣全無。
5、在抒情方式上,孟詩重主觀抒情,王詩重客觀描繪;在創作技藝上,孟詩重在詩法,平暢疏朗,王詩融匯詩畫,精密雅緻;在體裁上,孟詩重五言,王詩眾體兼工;在風格上,孟詩更顯疏淡、樸素,王詩則於沖淡之外別有精工秀麗。
擴充套件資料:
王維山水田園詩的藝術特點:
(1)王維的山水田園詩是詩情與畫意的高度統一。蘇軾曾評論說:“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東坡志林》)他善於發現和捕捉自然景物的形象特徵和狀態,以畫家的繪畫技巧去構圖和選擇色彩,並將詩人對自然的獨特的情感體驗和審美感受及精神境界/融入到景物之中,創造出優雅秀美的藝術境界。
(2)王維的山水田園詩,其中有些詩在幽邃、寂靜、空靈的藝術境界中,直接透入了禪宗佛理的觀照,是禪意、禪趣在詩境中的藝術體現。
(3)王維的山水田園詩,既有陶淵明詩歌的渾然天成的藝術境界,也有謝靈運詩歌的細緻精工的刻寫。語言清新明快,潔淨洗凝練,是樸素平淡與典雅秀美的完美結合。而且語言具有極強的藝術表現力。
孟浩然山水田園詩的藝術特點:
(1)孟浩然的山水田園詩的風格大多是平和沖淡,清新自然,不尚雕飾,而又能超凡拔俗。沈德潛評論說:“孟詩勝人處,每無意求工,而清超越俗,正復出人意表。”(《唐詩別裁》)聞一多說:“淡得看不見詩了,才是真正孟浩然的詩。”(《唐詩雜論》)他的田園詩寫得平淡自然、質樸真淳,富有生活氣息,如《過故人莊》農家的淳樸生活和鄉村的自然景色,在淡淡的筆墨中都表現得十分自然而親切,深受陶淵明的詩風影響。但孟浩然的山水詩也有寫得氣象雄渾、境界闊大的,如《臨洞庭湖贈張丞相》。
(2)孟浩然的詩歌語淡而味濃,正如沈德潛所論:“襄陽詩從靜悟得之,故語淡而味終不薄。”(《唐詩別裁》)他的詩歌善於運用平淡的語言,融入個人的主觀感受和情感意蘊,創造出清遠拔俗的藝術境界,蘊含了濃厚的詩歌情致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