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夜歸鹿門山歌》原文及賞析

孟浩然《夜歸鹿門山歌》原文及賞析

  作品介紹

  《夜歸鹿門山歌》的作者是孟浩然,被選入《全唐詩》的第159卷第62首。這首詩的題材是寫“夜歸鹿門”,頗像是一則隨筆素描的山水小記。但它的主題是抒寫清高隱逸的情懷志趣和道路歸宿。詩中所寫從日落黃昏到月懸夜空,從漢江舟行到鹿門山途,實質上是從塵雜世俗到寂寥自然的隱逸道路。詩人以談心的語調,自然的結構,省淨的筆墨,疏豁的點染,真實地表現出他的內心的體驗和感受,動人地顯現出恬然超脫的隱士形象,形成一種獨到的意境和風格。

  原文

  夜歸鹿門山歌(1)

  山寺鐘鳴晝已昏,漁梁渡頭爭渡喧。(2)

  人隨沙岸向江村,餘亦乘舟歸鹿門。

  鹿門月照開煙樹,(3)忽到龐公棲隱處。(4)

  巖扉松徑長寂寥,(5)唯有幽人自來去。(6)

  《夜歸鹿門山歌》註釋

  (1)鹿門山:在今湖北襄陽縣東南三十里。孟浩然曾長期在此隱居。

  (2)漁梁:沙洲名,在鹿門山的沔水中。喧:喧譁聲。

  (3)開煙樹:指鹿門山上的樹被暮色籠罩,看不分明,在月光照耀下重新顯現出來。

  (4)龐公:即龐德公,漢代末年的隱士。

  (5)巖扉松徑:指巖壁當門,松林夾路。

  (6)幽人:隱者,這是指詩人自己。

  賞析

  孟浩然的家在襄陽城南郊外,位於峴山附近,漢江西岸,名叫“南園”或“澗南園”。題中鹿門山則在漢江東岸,沔水南畔,與峴山隔江相望,距離不遠,乘船前往,很快就可以到達。漢代著名隱士龐德公,因拒絕出仕做官,攜家人隱居鹿門山,從此鹿門山就成了隱逸聖地。孟浩然早先一直隱居在峴山南園的家裡,四十歲赴長安考進士不中,遊歷吳、越一帶幾年後返鄉,決心追步先賢龐德公的行跡,於是特意在鹿門山開闢一處住所。他偶爾也去住住,其實是個標榜歸隱性質的別業。這首詩題名“夜歸鹿門”,雖然有紀實之意,但主旨卻在標明這首詩是歌詠歸隱的情懷志趣。

  “漁梁”是地名,詩人途經沔水口時可以望見漁梁渡頭。首二句即寫傍晚江行見聞,聽著山寺傳來黃昏報時的鐘響,望見渡口人們搶渡回家的喧鬧。這悠然的鐘聲和塵雜的人聲,表現出山寺的僻靜和世俗的喧鬧,兩相對照,喚起讀者的聯想,表現了詩人在船上閒望沉思的神情和瀟灑超脫的襟懷。三、四句就說世人回家,詩人自己卻離家去鹿門,兩樣心情,兩種歸途,表明他的隱逸志趣和恬然自得的心態。五、六句是寫夜晚攀登鹿門山的山路,“鹿門月照開煙樹”,朦朧的山樹被月光映照得格外美妙,詩人陶醉了。忽然,很快地,彷彿在不知不覺中就到了歸宿地,原來龐德公就是隱居在這裡,詩人恍然了。這種微妙的感受,親切的體驗,表現出隱逸的情趣和意境,隱者為大自然所融化,到了忘乎所以的境界。末二句便寫“龐公棲隱處”的境況,點破隱逸的真諦。這“幽人”,既指龐德公,也是詩人自況,因為詩人徹底領悟了“遁世無悶”的妙趣和真諦,躬身實踐了龐德公“採藥不返”的道路和歸宿。在這個天地裡,與塵世隔絕,惟山林與伴,只有他孤獨一人寂寞地生活著。

  這首詩的題材是寫“夜歸鹿門”,頗像是一則隨筆素描的山水小記。但它的.主題是抒寫清高隱逸的情懷志趣和道路歸宿。詩中所寫從日落黃昏到月懸夜空,從漢江舟行到鹿門山途,實質上是從塵雜世俗到寂寥自然的隱逸道路。詩人以談心的語調,自然的結構,省淨的筆墨,疏豁的點染,真實地表現出他的內心的體驗和感受,動人地顯現出恬然超脫的隱士形象,形成一種獨到的意境和風格。

  前人說孟浩然的詩“氣象清遠,心悰孤寂”,而“出語灑落,洗脫凡近”(《唐音癸籤》引徐獻忠語)。這首七古很能代表這些特點。從藝術上看,詩人把自己的內心體驗和感受表現得平淡自然,優美真實,技巧老到,深入淺出,所以這首詩是成功的,也是諧和的。也正因為詩人真實地抒寫出隱逸情趣,脫盡塵世煙火,因而也表現出了消極避世的孤獨寂寞的情緒。

  作者介紹

  孟浩然(689-740),男,漢族,唐代詩人,孟子第33代。本名不詳(一說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陽(今湖北襄陽)人,世稱“孟襄陽”。浩然,少好節義,喜濟人患難,工於詩。年四十遊京師,唐玄宗詔詠其詩,至“不才明主棄”之語,玄宗謂:“卿自不求仕,朕未嘗棄卿,奈何誣我?”因放還未仕,後隱居鹿門山。 

  孟浩然是唐代第一個傾大力寫作山水詩的詩人。他主要寫山水詩,是山水田園詩派代表之一,他前期主要寫政治詩與邊塞遊俠詩,後期主要寫山水詩。其詩今存二百餘首,大部分是他在漫遊途中寫下的山水行旅詩,也有他在登臨遊覽家鄉一帶的萬山、峴山和鹿門山時所寫的遣興之作。還有少數詩篇是寫田園村居生活的。詩中取材的地域範圍相當廣大。孟浩然與另一位山水田園詩人王維合稱為“王孟”。

  繁體對照

  《夜歸鹿門山歌》孟浩然

  山寺鍾鳴晝已昏,漁梁渡頭爭渡喧。

  人隨沙路向江村,餘亦乘舟歸鹿門。

  鹿門月照開煙樹,忽到龐公棲隱處。

  巖扉松徑長寂寥,惟有幽人夜來去。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