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登蘭山寄張五原文及註解孟浩然
秋登蘭山寄張五原文及註解孟浩然
導語:下面是小編為你搜集整理的相關資料,更多內容請關注應屆畢業生網。
《秋登蘭山寄張五》是唐代詩人孟浩然的作品,被選入《唐詩三百首》。此詩圍繞清秋季節登高來寫,表達了對友人的思念之情。先寫為望友人而登高,故“心隨雁飛滅”。因薄暮時思念之“愁”和清秋之“興”無法排遣,更因登高而望,只見“歸村人”,而不見友人蹤影,所以要相邀重陽節攜酒登高而醉。全詩用極洗練嚴謹的語言,描繪了登高所見的.清秋薄暮景色,其中“天邊樹若薺,江畔洲如月”二句歷來膾炙人口。
秋登蘭山寄張五①
孟浩然
北山白雲裡,隱者自怡悅②。
相望試登高,心隨雁飛滅。
愁因薄暮起,興是清秋髮③。
時見歸村人,沙行渡頭歇④。
天邊樹若薺,江畔舟如月⑤。
何當載酒來,共醉重陽節⑥。
【註釋】
①蘭山:應為萬山,在湖北襄陽,詩人的園廬在峴山附近,距萬山不遠,詩人在此度過了大半生。張五:名子容,排行第五,隱居襄陽峴山南邊的白鶴山。
②北山:當指萬山。隱者:指作者自己。
③薄暮:日將落之時。“薄暮”句:說憂愁由薄暮引起,其實是本身憂愁,見天色昏暗而觸景生情。興:秋興。
④“時見”句:由山下看,見歸村行人,有的還在沙道上行走,有的已在渡口休息。
⑤薺:一種野菜,形容遠望所見無邊樹木的細小。
⑥何當:何時能夠。重陽節:古代以陰曆九月九日為重陽節,有登高的風俗。
【賞析】
這首詩名為寄,實為隔山遙望,不能相見,由清秋登高,日暮歸雁,喚起愁心,來抒發詩人對朋友的思念之情,希望朋友重陽佳節攜酒登高而歡聚。語意親切自然,寄託了詩人對朋友真摯的懷念之情。孟浩然的山水田園詩,感情飄逸真摯、情景清淡優美、語言淳樸雋永。
【名家點評】
《苕溪漁隱叢話》引《復齋漫錄》語:顏之推《家訓》雲:“《羅浮山記》:‘望平地樹如薺’。故戴皓詩‘長安樹如薺’。有人《詠樹》詩:‘遙望長安薺’,此耳學之過也。”餘因讀浩然《秋登萬(蘭)山》詩:“天邊樹若薺,江畔洲如月。”乃知孟真得皓意。
《王孟詩評》:劉雲:樸而不厭。
《升庵詩話》:《羅浮山記》雲:“望平地樹如薺。”自是俊語。梁戴皓詩“長安樹如薺”,用其語也。後人翻之益工,薛道衡詩:“遙原樹若薺,遠水舟如葉。”孟浩然詩:“天邊樹若薺,江畔洲如月。”
《唐賢三昧集箋註》:劉雲:“時見”二句,其俚如此。
《唐賢清雅集》:超曠中獨饒勁健,神味與右丞稍異,高妙則一也。結出主意,通首方著實。
《歷代詩評註讀本》:“天邊”、“江畔”兩句,摹寫物象,超然入神。[6]
作者簡介:孟浩然(689—740),名浩,字浩然,號孟山人,襄州襄陽(現湖北襄陽)人,世稱孟襄陽。因他未曾入仕,又稱之為孟山人,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園派詩人。
孟浩然生當盛唐,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頓、痛苦失望後,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以隱士終身。曾隱居鹿門山。40歲時,遊長安,應進士舉不第。曾在太學賦詩,名動公卿,一座傾服,為之擱筆。開元二十五年張九齡招致幕府,後隱居。孟詩絕大部分為五言短篇,多寫山水田園和隱居的逸興以及羈旅行役的心情。其中雖不無憤世嫉俗之詞,而更多屬於詩人的自我表現。
孟浩然的詩雖不如王維詩境界廣闊,但在藝術上有獨特的造詣,故後人把孟浩然與王維並稱為“王孟”,有《孟浩然集》三卷傳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