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陸游的小故事

關於陸游的小故事

  寄語:

  陸游出生於名門望族、江南藏書世家。陸游的高祖陸軫是大中祥符年間進士,官至吏部郎中;祖父陸佃,師從王安石,精通經學,官至尚書右丞,所著《春秋後傳》、《爾雅新義》等是陸氏家學的重要要典籍。 陸游的父親陸宰,通詩文、有節操,北宋末年出仕,南渡後,因主張抗金受主和派排擠,遂居家不仕。今天分享的是關於陸游的小故事,由勵志故事網收錄,歡迎閱讀。

  【清心寡慾】

  陸游《小市》雲:“放翁胸次誰能測?萬里秋毫未足寬。”陸放翁在遭受秦檜等人的排擠後,卻不計較個人得失,而是心繫國家之安危,百姓之安樂。這種清心寡慾的思想,對其身心不無裨益。

  【勞逸結合】

  古人云:一張一弛,文武之道。陸游一生,著作等身,又常常馳騁沙場,能文善武,堪為此方面成功之典範,這與其平時具有勞逸結合的良好生活習慣關係密切,如《野興》有言:“晨脯節飲食,勞逸時臥起。藉臼來長生,耄期直差易。”

  【獨愛食粥】

  放翁晚年,尤喜食粥,有詩為證:“世人個個學長年,不悟長年在目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將食粥至神仙。”中醫認為,人年歲漸長,脾胃功能會退化,不宜食過硬過冷以及肉類食物,陸游獨愛食粥,正合中醫養生之理,粥綿長而細軟,宜於消化,長期食用,可養胃健脾。有時,陸游還在粥中加入等健脾補腎之品,如詩云:“秋夜漸長飢作祟,—杯進瓊糜。”

  【賞梅怡情】

  “平生不喜凡桃李,看了睡過春”。從詩中可見陸游對之偏愛,於寒冬臘月,凌寒獨開,正如詩人自己,在國家內憂外患之際,不與奸臣同流合汙,一身傲骨,心憂天下。而從中醫角度來言,賞梅吟詩,陶冶情操,調節情志,對於改善詩人壯志未酬的憂鬱心情,大有益處。陸游常見梅而有奇想,興致盎然,有詩云:“聞道坼曉風,雪堆遍滿四山中。何方可化身千億?一樹梅前一放翁。”

  從上所述,可窺陸游養生要道之一二,這其實正是暗合了中醫所重視的從飲食、作息、情志等方面來調養的理論。也正基於此,放翁晚年,仍身強體壯,老驥伏櫪,寶刀未老,心繫國民,如有詩云:“年事依稀鬢復青,看書細字眼猶明。六十還朝今八十,卻歸修史幾個知。”

  【陸游曾被秦檜壓制好幾年,著作中提及冷嘲熱諷】

  陸游和秦檜是有淵源的,不過這種淵源並不叫人愉快。公元1153年,南宋朝廷舉行“鎖廳試”,即大員子弟和宗室後裔參加的專門考試。29歲的陸游和秦檜的孫子秦壎同時參加了這次考試。本來,秦檜事先做了安排,準備把秦壎定為第一名。結果,主考官被陸游的文章打動,梗著脖子把第一名給了陸游,秦壎排在第二。名次一公佈出來,秦檜氣懵了,大罵主考官該死。第二年,禮部舉行省試,秦檜再施手段,乾脆將陸游拉下馬來,以免再壞秦壎的好事。陸游一下子就被壓制了好幾年,直到秦檜死後,才得到任用,被安排到福州寧德縣做個主簿小官,此後不斷升遷。

  1170年,46歲的.陸游到四川夔州赴任通判。在南京附近靠岸停歇後,特意拜訪了秦壎。陸游在《入蜀記》中對此事做了記載:“晚,見秦伯和侍郎。伯和名壎,故相益公檜之孫,延坐畫堂,棟宇閎麗,前臨大池,池外即御書閣,蓋賜第也。”次日,秦壎的館客、左迪功郎新湖州武康尉劉煒來拜訪,閒談中說到,自秦檜死後,秦氏家族日漸衰落,甚至靠典當家產來過日子,進項越來越少。陸游和賓客似乎都有唏噓之嘆。接下來,又有兩句提到秦壎。

  其一:陸游的家人患病在床,“秦伯和遣醫柴安恭來視家人瘡”;

  其二:“移舟泊賞心亭下。秦伯和送藥”來。

  這篇日記體的《入蜀記》文字十分簡練,三處提到同一個人,足可以看出他的分量了。如果沒有前因後果,我們在這裡看到的簡直就是一副其樂融融的和諧社會圖。同事和睦,互敬互愛,觥籌交錯,惺惺相惜。陸游的行文裡,儘管沒有直接表達對秦壎的親密,但秦壎又是派人來給治病,又是送藥,同僚之間的關心已躍然於紙上。你看不到陸游有一絲憤怒的痕跡,也看不到一點怨氣。對於陸游來說,這不是偽裝的。我們可以把他的這種淡然理解為隱忍。審視一下週圍的生存環境,他必須忘記自己受過的委屈,儘量以樂觀的心態面對現實。秦檜雖已去世,但其子孫依然在世,黨羽也並沒有滅絕,雖說人已走茶已涼,但杯子還放在那裡,讓人不得不有所顧忌。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