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游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教案
陸游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教案
一、談話引入,品味《春望》
同學們,在我國詩壇上有一位詩人與李白齊名,被尊為“詩聖”,他的詩被人們稱為“詩史”,他是誰?你對杜甫瞭解多少?能背一首他的詩嗎?
教師進行主動點評:詩中或寫出杜甫憂國憂民的思想,或表現出一個悠然、自在的杜甫對景物的細膩描寫和無限喜愛,或體現杜甫關心時事、戰爭題材的詩數量很大,或表現杜甫珍愛親情等反映詩人才華出眾、品質高尚,其詩體裁多樣,內容豐富,一些佳篇名句千百年來為人們所傳誦,如《望嶽》中最後兩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成為很多人的座佑銘;揭示統治階級腐敗和人民苦難的警世之句“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老師和你們一樣,也非常喜歡杜甫的詩。《春望》就是其中的一首。
教師出示《春望》及註釋,並自己樂讀。
同學們,從詩中你體會到杜甫當時怎樣的心境?
教師括:這是詩人目睹昔日都城長安城垣破敗。雜草蕪的淒涼春景而創作的表現詩人面對國破家亡的無限氣憤和對安史叛年暴行的無比痛恨。
大家知道“安史之亂”嗎?請學生來談一談。(安史之亂公元755-763年,指的是安祿山,史懸明反叛唐玄宗的一次內亂)
教師出示課件並講述:在《中華上下五千年》書中有這樣一段文字記述“安史叛年十年殘暴,每到一處就搶掠民財,燒燬房屋,甚至把殺人當作兒戲,叛軍進入長安後,大搶3天,長安成了一片火海。在安祿山軍隊的暴行下,黃河中下游的許多城鎮村莊變成了一片瓦廢。
詩人杜甫為了躲避戰亂,才流離失所,貧困潦倒,而且一家人的生命時常受到威脅,此時的杜甫內心充斥著無盡的`擔憂和無限的渴望,他在期待著什麼呢?
平息安史之亂,早日返回故鄉
點評:誰說杜甫“百年歌自苦,未見有知音”,今天你就是杜甫的知音
終於,公元763年,唐王朝的軍隊先後收復了河南河北,延續了七年多的“安史之亂”被徹底平息,欣喜若狂的杜甫在極度興奮中,一改過去沉鬱頓挫,儲蓄蘊藉的詩風,以輕快活潑,爽朗奔放的語言,寫下了炙人口的七律名作—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二、教學《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1、釋題:(教師板書題目)學生齊讀,然後解題:誰來說說題目的意思?“聞”“聽說”,不同於現在的“用鼻子嗅”,這是古今詞義上的變化,詩中還有。同學們在學習中還要善於發現,那“河南河北”指的是哪裡?是河南省與河北省嗎?不是的,指的是黃河的南北兩岸,那裡是安史叛軍的根據地。
2、導讀:
下面讓我們練讀這首詩,請大家自由地讀,讀準字音,尤其要讀準詩中的幾處地名。
指名讀,“漫卷”讀juǎn,體會為什麼這樣讀,“卷”,動詞,捲起來之意,我們一起讀;“妻子”的“子”為什麼不讀輕聲,“子”指孩子,有實在意義,這是古今詞義的變化,我們一起讀,還有“青春”,不同於“青春年華”,而是指春天的景物,我們一起讀。
太棒啦!這都是我們讀出來的知識啊!你們說讀好嗎?讀書真好,請同學們再讀一讀,想一想,說一說的方法,探究這首詩的意思和表現出來的詩人的情感,然後在班內相互交流,合作學習,我們要來比一比,哪位同學體會深刻,哪個小組彙報精確,看誰能夠走進偉大愛國詩人杜甫的心靈深處。
3、句
學生自主探究操作,合作學習後彙報,教師適時抓重點詞句加強理解。
“初聞涕淚”中的“淚”與《春望》中“惑時花濺淚”的“淚”有什麼不同?前者是春極而泣,後者是悲傷的淚。“初聞涕淚滿衣裳”意思是“剛一聽到這個喜訊,就激動的淚如雨下,淚水把衣服都打溼了”這麼長的話在詩中僅短短几個字,可見詩句精練,意蘊豐富,能這樣喜極而泣,那將是多麼的高興啊!誰來讀?
“漫卷”即胡亂的收,這對於一位酷愛讀書的人來說是一種極為反常的舉動,這種反常描寫,體現杜甫巧妙的創作手法,此時的杜甫再也無心伏案讀書,你們說那將是何等的興奮啊!誰來讀?
“愁何在”說明什麼?妻子和孩子曾有過這樣的憂愁呢,他們為什麼而愁?為衣食而愁?為居無定所而愁?為貧困流離,生命時常受威脅而愁。如今所有的煩惱都被勝利的喜悅衝得無影無蹤,留給他們的就只有高興,只有激動,只有興奮,只有…誰來讀?
“喜欲狂”的杜甫縱酒放歌,遂生青春作伴,集體返鄉的遐想,他想象中返鄉路線是怎樣的?學生說,教師板書:巴峽、巫峽、陽、洛陽,杜甫歸心似箭的心情體現在哪幾個字?圈一圈,請學生連讀、齊讀。作者此時在劍外從劍外到洛陽,途徑四川,湖北,河南三省,實際相隔千里之途,卻因喜悅至極,感覺如同近在咫尺,這兩句中地點的轉換,準確地表現了詩人歸心似箭和為收復失地而喜悅的心情。你們知道全文共出現幾處地名,地名之多是這首詩的一個顯著特點,也是讓我們感受到杜甫高超的創作才能。
我們讚歎這真是一首好詩,僅僅56個字,為我們展現一個感情熱烈,喜極而泣,滿懷希望,無限喜悅的杜甫,這是我們透過真切的體味、感知詩句的意境,這是在把詩講胖,變豐滿;下面,我們再來試著將詩說“瘦”,尋找詩“眼”。那詩中最能體現杜甫的心境的是哪個詞?哪個字?對,如果說《陸游》的示心是以悲寄託對祖國統一的牽掛,那麼《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則重在突出一個“喜”字。“喜”就是這首詩的詩眼,就是在杜甫心中壓抑許久,是他苦苦期待的,只有當戰亂平息,祖國統一才會從心底裡迸發出來的最真摯最強烈最渴望的情感。
來,讓我們再一次將心比心,經情傳情,齊讀這首詩。
與《春望》相比,這兩首詩表達的情感迥然不同。這首《聞官軍收河南河北》語言生動活潑,爽朗奔放,被稱作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詩,若是想配樂朗誦,該選擇臬的曲呢?(輕快激昂),誰想來試一試?播放音樂詩朗誦(表揚,學生自己背下來)誰能來配樂背誦,一齊配樂背誦。
三、總結延伸
杜甫的詩流傳下來很多,反映他各個時期的理想和境遇,也真實地反映了唐朝由盛轉衰的社會現實生活,不但內容豐富,而且洋溢著愛祖國愛人民的崇高精神,代表作如“三吏”“三別”等,感興趣的同學課下可以廣泛閱讀,深入學習,如果你對杜甫這個人感興趣,不妨也去做一番調研,教師也願意幫你想一個探究的小話題。“杜甫”是到過故鄉洛陽呢?同學們若是有疑難,教師也很願意與你們再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