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游詩作中的三種情懷
陸游詩作中的三種情懷
引導語:宋朝的愛國詩人陸游一生創造許多的作品,這些作品有三種情懷,國家摯愛、沉園哀戀,以及田莊情趣,我們一起來了解與學習。
在陸游詩詞佳作中,最令人仰慕感動的,是他作品中所表現的三種情懷:國家摯愛、沉園哀戀,以及田莊情趣。
一. 國家之摯愛
陸游生下的第二年,金兵攻破汴京(今河南開封),北宋因而覆亡。陸父一家老小,歷盡艱險,才逃回故鄉山陰;詩人的童年是在戰亂中度過的。在臨安(今杭州)建都的南宋,其朝庭內部,一直存在著和戰兩派的鬥爭。陸游的父親及其經常往來的人,都是主張抗敵的愛國志士,這給青年詩人很大的影響。那時他就有”平生萬里心,執戈王前驅” 的懷抱,以及”上馬擊狂胡,下馬草軍書” 的渴望。
然而在投降派當權的情況下,他和許多愛國者一樣,遭到排擠與打擊。他曾斷續在川陝、江西一帶任職,前後四次均以罷官終了。雖是如此,他無時無刻不想為國效勞,甚至在睡夢中也沒忘懷:
僵臥孤村不自哀,
尚須為國戍輪臺 。
夜闌臥聽風吹雨,
鐵馬冰河入夢來。
(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詩人曾上書請遷都建康(今南京),以利北伐,恢復中原,但未被採納。他於五十四歲離川東歸,路過南京時,不禁感慨而作:
黯黯江雲爪步雨 ,
蕭蕭木葉石城秋 。
孤臣老抱憂時意,
欲請遷都涕已流 。(登賞心亭)
詩人追想起青年時代的戰鬥豪情,如今則壯志難酬,因而悲憤交加:
早歲那知世事艱,
中原北望氣如山。
樓船夜雪瓜洲渡,
鐵馬秋風大散關。
塞上長城空自許,
鏡中衰鬢已先斑。
出師一表真名世,
千載誰堪伯仲間 。(書憤)
他念念不忘淪陷區的百姓,表達了他們的絕望心情:
三萬裡河東入海, 五千仞嶽上摩天。
遺民淚盡胡塵裡, 南望王師又一年。
(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
直到他臨死前還在盼望國家有統一的一日:
死去原知萬事空,
但悲不見九州同 。
王師北定中原日 ,
家祭毋忘告乃翁 。(示兒)
二. 沉園之哀戀
據宋代劉克莊《後村詩話》及周密《齊東野語》記載:陸游早年與唐琬結婚,感情甚篤,因陸母不喜唐氏,夫妻被迫分離,唐氏改嫁他人。陸游卅一歲時,曾在山陰沈園與唐氏重逢,她曾派人送酒果與他,詩人感念舊情乃作<釵頭鳳>一詞:
紅酥手,黃藤酒,滿城春色宮牆柳。東風惡,歡情薄,一懷愁緒,幾年離索,錯錯錯。
春如舊,人空瘦,淚痕紅浥鮫綃透。桃花落,閒池閣,山盟雖在,錦書難託,莫莫莫。
傳說唐琬看到這首詞後,也和了一首(這也可能是後人附會而作的),其上半闋為:
世情薄 人情惡 雨送黃昏花易落 曉風乾 淚痕殘 欲箋心事 獨語斜欄 難難難
唐氏從此憂思成疾,不久即永離人間。此後數十年,陸游曾多次重遊沉園,寫了好些懷念的詩,其中二首乃他在七十五歲時在山陰所作:
城上斜陽畫角哀 沉園非復舊池臺 傷心橋下春波綠 曾是驚鴻照影來
夢斷香消四十年 沈園柳老不吹綿 此身行作稽山土 猶吊遺蹤一泫然
陸游八十一歲時,尚有<夢遊沉氏園亭>之作:
路近城南已怕行,
沉家園裡更傷情 。
香穿客袖梅花在 ,
綠蘸寺橋春水生。
城南小陌又逢春,
只見梅花不見人 。
玉骨久成泉下土,
墨痕猶鎖壁間塵。
可見陸游對唐琬懷念之深之久了。
三. 田莊之情趣
陸游的愛國情懷及其與唐氏之哀戀,較為人所樂道。而他的田野情趣,卻少有人提起。他在罷官歸鄉期間,大都閒居在山陰鏡湖邊。他說:”予每見村童牧牛於風林菸草之間,便覺身在圖畫中”。因此他描寫的自然風光,讀來令人心曠神怡;例如他所作的' <柳橋晚眺>:
小浦聞魚躍,
橫林待鶴歸。
閒雲不成雨,
故傍碧山飛。
在這期間,他”身雜老農間”,對於田莊農民有深切的友情與感受:
野人喜我偶閒遊 ,
取酒匆匆勸小留 。
舍後攜籃挑菜甲 ,
門前喚擔買梨頭 。(東村)
園丁傍架摘黃瓜,
村女沿籬採碧花 。
城市尚餘三伏熱 ,
秋光先到野人家 。(秋懷)
他生動的描寫了江南農村的景色,以及節日農民款待客人的真摯情感:
莫笑農家臘酒渾,
豊年留客足雞豚 。
山重水複疑無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簫鼓追隨春社近 ,
衣冠簡樸古風存 。
從今若許閒乘月,
拄杖無時夜叩門 。(遊山西村)
詩人的三種情懷,其實只有一個源頭,即對人間的執著的愛。因此,即使”此身行作稽山土”,他仍在思念他的前妻。明知 ”死去萬事空”,他仍盼望有日王師能北定中原。雖然他多次罷官,但報國的壯志始終不泯。因為,正如他曾在大自然中體會了的,他深信”山重水複”之後,會有”柳暗花明”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