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莫言獲諾貝爾文學獎說開去的散文隨筆
由莫言獲諾貝爾文學獎說開去的散文隨筆
近日知道,我國作家莫言獲2012年度諾貝爾文學獎。隨即點開了幾個有關莫言的影片,有獲獎後的感想,也有獲獎前的社交、演講、交流活動。因為前幾天就知道莫言是獲獎熱門人物,所以並不感到太突然。
知道莫言,從《紅高粱》電影開始,沒細看;感覺他也是一個走性情路線的作家。至於獲獎主要作品《蛙》,據說去年已獲茅盾文學獎,也未一讀。這位憑藉作品改編的電影成名,繼而創作不止的作家,給我的印象是純樸、厚重、隨意、對人生有著深刻的歷練。觀其在香港一大學的演講,說到其當初的心態,只不過想脫離農村而已;獲得這所大學榮譽博士後,其還開玩笑的說,將對其父親報喜,說這個頭銜相當於副縣長的官云云。不刻意修飾,也不譁眾取寵,這就是莫言,人如其名。
莫言的獲獎引起眾多不同的議論,有力挺的,也有非議的'。樹大招風,一個人成為世界知名人士後,引起眾人的關注與評論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感慨於莫言自己對鏡頭所說的,並不把諾獎看得太重,而且其說,歷史上諸如托爾斯泰等有才華的作家都沒有獲得此獎,而獲獎的一些作品讀起來也有點名不副實。此當為清醒之語。
不管如何,中國本土人士獲得諾貝爾獎還是第一次,一定如某些評論所說,會對中國青年作家有激勵作用。而且,透過獲獎,也打開了中國通往世界的一扇窗戶,讓世人更想了解中國,也讓中國更多的展示在世介面前。
莫言的獲獎,意義不僅僅如上,更多的告訴我們,追求夢想、積累夢想是多麼的重要。早在電影《紅高粱》開機時,莫言曾與劇組人員合影,包括姜文、鞏俐、張藝謀等。有網友在照片下點評“如果當時有一高人對他們說,以後某某會獲戛納、金熊獎,某人會獲諾貝爾獎,他們一定不會相信;而今天,這已經成為事實。這個事實來自於人們不同常人的志向與對志向的不懈行動。也許在同齡人喝酒玩樂的時候,他們或構思鏡頭,或沉迷文字,或體驗生活,這樣的區別,成為他們與眾不同最合理的解釋。
當然,獲獎不代表真正就可以一勞永逸了,也不代表所有人都會欣賞、追慕,因為世界是多元的,蘿蔔白菜各有所愛;也許更多的人依然愛看金庸,愛讀南懷瑾,愛欣賞張曉風、林清玄、劉墉……獲獎是好事,如果帶來心態的浮躁與失衡就是壞事了,這個度需要認真的把握。
我經常說,生活是一部大書,我們每個人都是讀者,也是作者。生活的獎沒有人會頒發,只有我們自己內心的平靜與幸福、快樂才是最好的鼓勵。而想要達到這個境界,也絕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勤勞、堅忍、積極、進取、豁達、自信……所有那些與正面效應相關聯的詞彙,都包含在其中,那是值得所有人去追求的、也是所有人都有可能品嚐到的美好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