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遊天姥吟留別》的全詩翻譯賞析
《夢遊天姥吟留別》的全詩翻譯賞析
海客談瀛洲,煙濤微茫信難求。
越人語天姥,雲霓明滅或可睹。
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嶽掩赤城。
天台四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
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度鏡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謝公宿處今尚在,綠水盪漾清猿啼,
腳著謝公屐,身登青雲梯。
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
千巖萬轉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龍吟殷巖泉,⑸盍仲餼層巔。
雲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煙。
列缺霹靂,丘巒崩摧。
洞天石扇,訇然中開。
青冥浩蕩不見底,日月照耀金銀臺。
霓為衣兮風為馬,雲之君兮紛紛而來下。
虎鼓瑟兮鸞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動,恍驚起而長嗟。
惟覺時之枕蓆,失向來之煙霞。
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
別君去兮何時還?
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參考譯文
海外來的客人談起瀛洲,(大海)煙波渺茫,(瀛洲)實在難以尋求。吳越一帶的人談起天姥山,在雲霧忽明忽暗有時還能看見。天姥山彷彿連線著天遮斷了天空。山勢高峻超過五嶽,遮掩過赤城山。天台山雖高一萬(一萬為正確版本,四萬經考證為誤傳)八千丈,對著天姥山,(卻矮小得)好像要向東南傾斜拜倒一樣。
我根據越人說的話夢遊到吳越,一天夜晚飛渡過明月映照下的鏡湖。鏡湖上的月光照著我的影子,一直伴隨我到了剡溪。謝靈運住的地方如今還在,清澈的湖水盪漾,猿猴清啼。我腳上穿著謝公當年特製的木鞋,攀登直上雲霄的山路。(上到)半山腰就看見了從海上升起的太陽,在半空中傳來天雞報曉的叫聲。無數山岩重疊,道路盤旋彎曲,方向不定,迷戀著花,依倚著石頭,不覺天色已經晚了。熊在怒吼,龍在長鳴,巖中的泉水在震響,使森林戰慄,使山峰驚顫。雲層黑沉沉的,像是要下雨,水波動盪生起了煙霧。電光閃閃,雷聲轟鳴,山峰好像要被崩塌似的。仙府的石門,訇的一聲從中間開啟。洞中蔚藍的天空廣闊無際,看不到盡頭,日月照耀著金銀做的宮闕。用彩虹做衣裳,將風作為馬來乘,雲中的神仙們紛紛下來。老虎彈奏著琴瑟,鸞鳥駕著車。仙人們成群結隊密密如麻。忽然(我)魂魄驚動,猛然驚醒,不禁長聲嘆息。醒來時只有身邊的枕蓆,剛才夢中所見的煙霧雲霞全都消失了。
人世間的歡樂也是像夢中的幻境這樣,自古以來萬事都像東流的水一樣一去不復返。告別諸位朋友遠去(東魯)啊,什麼時候才能回來?暫且把白鹿放牧在青崖間,等到要遠行時就騎上它訪名山。豈能卑躬屈膝,去侍奉權貴,使我不能舒心暢意,笑逐顏開!
賞析:
《夢遊天姥吟留別》又名《別東魯諸公》,是唐代著名詩人李白創作的一首古體詩,是一首記夢詩,也是遊仙詩。內容豐富曲折,形象輝煌流麗,富有浪漫主義色彩。詩才橫溢,堪稱絕世名作。
這是一首記夢詩,也是遊仙詩。詩寫夢遊仙府名山,著意奇特,構思精密,意境雄偉。感慨深沉激烈,變化惝恍莫測於虛無飄渺的描述中,寄寓著生活現實。雖離奇,但不做作。內容豐富曲折,形象輝煌流麗,富有浪漫主義色彩。 形式上雜言相間,兼用騷體,不受律束,體制解放。信手寫來,筆隨興至,詩才橫溢,堪稱絕世名作。
這首詩是李白離開長安後第二年寫的,唐玄宗天寶元年(742)。蔑視權貴、對現實不滿、不屈於世俗的叛逆,他渴望濟蒼生、安社稷、輔佐明君治理天下。
該詩是李白的代表作,記述了他的夢。詩人用充滿想象的文字描繪了一個夢中的神仙世界,抒發了他在政治上受挫後的.鬱悶心情和對生活的極度不滿,也表達了他對理想的追求,以及不願侍奉權貴而渴求自由的心情。
該詩由三部分組成。開頭到“對此欲倒東南傾”是第一部分,交代詩人入夢的原因。詩人開篇便說瀛洲是傳說中的海外仙境,虛幻縹緲,無法尋求,而浮雲彩霓中的天姥山卻是真實生活中的“仙境”。這裡,詩人以虛寫實,以寫瀛洲襯托出天姥山的雄奇。天姥山和天台山相對,靠近剡溪,景色秀美,峰巒疊嶂,在越東頗為有名,但和五嶽相比就難免相形見絀了。然而,在這首詩中,詩人卻說天姥山比五嶽還要高聳挺拔,連天台山都要傾倒在它面前。應該說,詩人夢中的天姥山其實是他一生所看到的奇峻山川在頭腦中的再造幻影。
第二部分從“我欲因之夢吳越”到“仙之人兮列如麻”。在這一部分,詩人運用了奇特的想象、誇張手法,描寫了夢遊天姥山時所看到的一切。在夢境中,詩人好像在月光中飛渡鏡湖。月光把他的身影照在湖面上,又將他送到當年謝靈運歇息的地方。詩人腳著謝靈運當年特製的木屐,登上謝靈運當年到過的青雲梯。接著,詩人經過迴轉的石路,在幽暗的深山中看見海日升起,天雞高叫,一片黎明前的曙色。但當他在迷人的山花和石頭旁邊休息起來,忽然感覺到暮色降臨。暮色中,熊咆龍吟震得山谷轟響、森林驚顫、層巔戰慄。如果說熊、龍能以吟、哮表達情感的話,那層巔、深林的戰慄和驚悚,以及煙、水、青雲的陰鬱,都是詩人的意動寫法。詩人將環境和自身的情感協成一體,形成一個統一的情感氛圍。接下來,全詩達到了高潮,詩境也由奇特轉入奇幻。在使人驚懼的幽暗暮色中,突然“丘巒崩摧”,“訇然中開”了一個洞天福地般的神仙世界:在鼓瑟的虎、駕車的鸞簇擁下,“駕風為馬霓為衣”的雲之君,受命於詩人之筆,來赴仙山的盛會。
第三部分從“忽魂悸以魄動”到結尾。這部分寫仙境忽然消失,夢境破滅,詩人驚悸著回到現實。夢境不在了,詩人躺在枕蓆之上,恍然如夢。發出“古來萬事東流水”的慨嘆。但幸而詩人有 “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的想象和胸懷,又讓他自黯淡人生中見到一絲光明。接著,詩人又發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的豪言,將他在長安流連朝堂時遭遇到的鬱悶一吐而出。同時,這一句也點明瞭全詩借夢遊名川仙境來抒發詩人追求自由人生,反抗權貴壓迫的主題。本詩表達了無數懷才不遇的封建文人的心聲。
本詩內容豐富,情節曲折,文筆華麗,意境雄奇,是一首偉大的浪漫主義詩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