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陸游愛國詩
淺談陸游愛國詩
導語:陸游是我國著名的愛國詩人。他的一生,是不斷追求報國理想,尋找報國道路的一生,也是請纓無路、報國無門的一生。以下是由應屆畢業生網小編為您整理的淺談陸游愛國詩,歡迎閱讀!
一.陸游所處的時代背景
陸游(1125—1210),字務觀,號放翁,浙江紹興人。宋欽宗靖康元年冬(1126年)發生了靖康之變,金軍攻破東京(今河南開封市),徽、欽二帝被俘,葬送了北宋一百多年的江山。陸游的父親陸宰,是一個有愛國思想計程車大夫,陸游少兒時代跟隨父親輾轉逃難,飽經戰亂,耳聞目睹的是有志之士的慷慨陳辭,金人兵馬的肆意踐踏,人民流離失所,山河支離破碎。國破家亡的恥辱在他那幼小的心靈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父輩們寧死救國的精神給他種下了愛國思想的種子。他就是在這種充滿愛國思想的家庭和社會環境的薰陶中成長的,他全身的血液中無不奔騰著愛國主義的細胞。因此,陸游在少年時期就立下了“上馬擊狂胡,下馬草軍書”的報國壯志。
陸游所處的時代,金兵侵略,祖國的大好河山被分裂,北方廣大人民遭受到民族壓迫,而南宋小朝廷卻屈膝事敵,不思恢復,這種奇恥大辱,是廣大人民和愛國志士所不能容忍的。雪恥御辱,收復失地,是愛國志士的報負,是人民的迫切願望,也是人民的愛國思想。這種思想出現後,必然要反映到當時的文學作品來。於是,慷慨悲歌的愛國熱情,代替了酣歌醉舞與柔糜香豔的詩歌情調。陸游就是這類詩人的傑出代表,他呼吸著時代的氣息,以獨特的格調,唱出了時代的最強音。他幼年流離失所,四處漂泊,受到過愛國主義思想的強烈薰陶。他長大成人後,在政治上受到了種種挫折,考試中受到奸相秦檜迫害,一直到38歲那年,朝廷才賜給他一個進士出身。後來,他在臨安擔任一些小官職。這期間,他了解民情,關心、熱愛人民,從實際生活中吸取了不少愛國主義營養。他46歲時,入蜀,擔任許州通判,沿途憑弔屈原、李白、杜甫、白居易、蘇軾等詩人的遺蹟,特別是屈原、杜甫詩歌中那種同情人民,熱愛祖國的思想,更為陸游所景仰,並從中受到了很大的教育和啟發。後來,他入川陝宣撫使王炎的幕府,投身軍旅生活,到過西北的軍事前線,瞭解到淪陷區人民懷念祖國,殷切盼望南宋軍隊前來收復失地,重新投入祖國的懷抱。這些經歷更加激發了他的愛國熱情,在《觀大散觀有感》一詩裡,表現了他的親身感受。陸游54歲時,離蜀東歸。東歸後,曾先後在福建、江西、浙江等處做過地方官,又因開倉賑濟災民,被以“擅權”的罪名罷職。他66歲退居山陰,過著近20年的清貧生活,寫了許多閒淡的詩篇,但他筆下的草木山水,夢昔撫今,都寓意著愛國愛民的深情。
陸游的一生,是不斷追求報國理想,尋找報國道路的一生,也是請纓無路,報國無門的悲憤的一生。他雖然一直受到投降派的打擊和迫害,多次被罷黜貶名,但燃燒在詩人心裡的愛國火焰,至死都沒有熄滅。他把自己的人生壯志和熱情,把自己的滿腔的熱血和悲憤,全部傾注到了詩歌當中。
二.陸游愛國詩的'思想內容
陸游是南宋偉大的愛國詩人,他以悲壯激昂、宏亮高亢的歌聲,唱出了愛國禦侮的時代最強音,愛國主義是他詩歌最突出的主題。圍繞這一主題,他的詩表現出了極其豐富深刻的思想內容。
前人對對陸游愛國詩的思想內容的論述,概括而言有四類:第一類是宣誓“一身報國有萬死”的犧牲精神和“為國平胡羌”的英雄氣概的;第二類是抒發“報國無門、壯志難酬”的苦悶情懷的;第三類是批判統治者“腐敗昏庸、只圖苟安”、抨擊投降派“卑鄙無恥、權奸誤國的”;第四類是關心民生疾苦的。此四類詩作在眾多研究陸游愛國詩的文章中都有詳盡解析,此處不再敖述,本文所要著重介紹的是被研究者遺忘、排斥了的第五類愛國詩,即“揭封建制度之質,表歸隱山林之心”之作。陸游此類詩作的突出特點就是“表意含蓄”,如其批判封建制度之作就多是哀怨、悱惻的愛情詩,《沁園》(二首)就是其中代表:“城上斜陽畫腳哀,沁園非復舊池臺。傷心橋下春波綠,曾是驚鴻照影來!”“夢斷香消四十年,沁園柳老不吹綿。此身行作嵇山土,猶吊遺蹤一泫然!”兩首詩第一首處處寫景,又處處寓情,突出了他與唐氏的真摯感情,追憶了他與唐婉的甜蜜愛情;第二首則表現了詩人哀痛的心情。詩中陸游並沒有對封建禮教進行直接的、赤裸裸的批判,而是以“猶吊遺蹤一泫然”一句點睛,從而委婉地把對封建禮教吃人本質的控訴推向極至。
除愛情題材外,陸游還寫了不少熱愛生活和大自然,熱烈地歌唱和追求美好事物的作品,表現了他豪放樂觀的性格和積極向上的精神。他這方面的詩歌,題材十分廣泛,如清人趙翼《甌北詩話》所說:“凡一草一木,一魚一鳥,無不裁剪入詩。”而且他總是在描寫景物中,把自己的理想,自己的熱情傾注其中,如《梅花絕句》第三首:“闡道梅花坼曉風,雪堆遍滿四山中。何方可化身千億,一樹梅花一放翁。”這是詩人晚年閒居家鄉時所作。詩人的愛國熱情遭到打擊,政治上失意,因而就把報國理想和雄心壯志,寄託在日常生活中,轉化為對祖國山川草木的喜愛和對美好事物的嚮往。再如《遊山西村》:“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從今若許閒乘月,掛杖無時夜扣門。”詩人用極其親切的語調,看意描繪了家鄉農村一帶自然風景的美,農民淳樸風俗與純潔心靈的美,並把詩人熱愛祖國,熱愛農民,熱愛自然的高尚情操美,渾然一體地融化進去,一個與勞動人民親密無間的詩人形象於是躍然紙上。尤其是“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不但寫出了別有天地的美好境界,並且含有在人生路途上,不斷排除困難,追求美好理想,終會絕路逢生的哲理性,成為歷來傳誦的名句。
除了上述的那些之外,陸游還透過描寫宮女的底層人民的悲慘命運來間接揭露封建制度戕害人的本質,如《長門怨》就是透過揭露封建宮妃制度的殘酷性,批判了封建制度的慘無人道。“早知獲譴速,悔不承恩遲。聲當徹九天,淚當達九泉。”一詩表達了對底層人民的同情和關懷,顯現了自己的愛國情懷。
總之,陸游的詩歌,內容豐富,題材廣闊,思想鮮明,主題深刻。特別是詩人那些熱血沸騰的詩篇,抒發政治抱負,反映人民疾苦,批判南宋統治集團的屈辱投降,感人肺腑,催人奮進,成為南宋詩壇的旗幟。
三.陸游愛國詩的藝術成就
陸游詩歌不僅洋溢著強烈的憂國憂民激情,具有豐富深刻的思想性,而且在藝術上也取得了非同凡響的卓越成就。
第一,以現實主義為基凋,兼具浪漫主義色彩的創作方法。陸游詩歌的現實主義基調,主要表現在他能從現實生活和火熱的鬥爭中提取詩材,啟發詩思,相當全面而深刻地展示他那個時代的社會面貌,代表了廣大人民的願望和呼聲,具有突出的典型性。在表現手法上,陸游的現實主義創作卻自有其鮮明的特徵。他不是或者很少對客觀現實生活作情節完整的去敘事性描寫,而是善於用高度概括和夾敘夾議的手法反映現實,並注重抒寫個人的主觀感情和見解。他往往透過敘述、議論、抒情相結合,把巨大的社會現實內容濃縮在一首短詩里加以表現。如《關山月》,全詩只有12句,卻用對照的手法描寫了皇帝下詔主和,將軍臨邊不戰,朱門酣歌醉舞,士兵亟思報國和遺民渴望恢復等多層面的內容,成為整個南宋時代主和與抗戰鬥爭的高度藝術概括;並且作者又把他反對議和,斥責權奸,同情遺民的感情融於其中,直抒胸臆,在一定程度上也表現了兩宋詩壇“以議論為詩”的特點,使他的現實主義詩歌表現出一種特別的理趣和深刻性。
陸游詩歌的浪漫主義色彩,主要表現為對報國理想和美好事物的熱烈追求,這也是詩人繼承屈原、李白詩歌風格的顯著成就,因而他當時就有“小太白”之稱。豐富而瑰麗的想象,是構成陸詩浪漫主義色彩的一個因素。陸游愛國憂民,一心抗金殺敵,但理想和抱負不得實現、才能無法施展,於是詩人就憑藉想象、聯想來表示內心強烈願望,藉助幻境、夢境來噴吐胸中的壯懷英氣。如:在《江樓吹笛飲酒》中,詩人覺得自己披織女裁的衣裘,升上天空,和北斗星一塊飲酒,並“卻駕白鳳驂班虯,下與麻姑戲玄洲”,想象美麗及了。在《戈陽道中遇大雪》中,他看到“大雪塞空迷遠近”,就想到北伐的隊伍“壯哉組練從天來”,境界壯闊極了。有時,陸游還在詩中藉助狂放豪肆的行為來宣洩難以抑制的憤慨,如《三月十七日夜醉中作》中說,“誰知酒得尚能狂,脫帽向人始大叫”,原因何在?因為“逆胡未滅心未平,孤劍床頭鏗有聲”。
大膽而奇特的誇張,是構成陸游詩浪漫主義色彩的又一個因素。如:他寫自己極大的勇氣是“十年學劍勇成癖,騰身一上三千尺”(《融州寄松紋劍》);他寫自己壯志難酬的憤慨,是“國仇未報壯士老,匣中寶劍夜有聲”(《長歌行》);他寫自己能夠抗金打仗,是“起傾斗酒歌出塞,彈壓胸中十萬兵”(《戈陽道中遇大雪》);他寫自己對死的態度,是死則報國,“丈夫可為酒色死?戰場橫屍勝床第”(《前有尊酒行》)。
陸游的浪漫主義詩作,大多與現實生活相聯絡。他能夠把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成功地結合起來,完成了他表現時事、寄託理想、突出主題的抒情藝術。
第二,雄渾悲壯與清新婉麗的藝術風格。陸游愛國詩的風格多姿,他能博採眾善、兼其所長,善於從各家各派中汲取營養。屈原的憂國憂民精神,杜甫的現實主義態度,白居易的人民性,李白的揮灑豪放,陶淵明的高潔樸素,岑參的雄渾壯麗,以及北宋歐陽修、蘇軾、王安石的革新精神,都給了他良好的影響;加上他個人高超的審美情趣和藝術修養,從而使他的詩表現出了雄渾悲壯與清新婉麗兼而有之的藝術風格。他的愛國詩篇,往往體現出雄渾悲壯的風格,具有氣勢宏大、瑰麗雄奇、熱情奔放、才氣豪健的陽剛美。他的詠物寫景一類詩,則往往體現出清新婉麗的風格,具有清麗明媚、婉轉新奇的陰柔美。
第三,簡練生動,明白平易,自然流暢的語言。陸游愛國詩的語言簡練生動,如;《夜讀兵書》中說:“老病雖憊甚,壯氣復有餘,長纓果可請,上馬不躊躇!”短短四句,把他老當益壯,願立即投筆從戎,上馬殺敵的心情表現得一覽無餘,躍然紙上。說陸詩語言明白平易,是因為他已經達到了爐火純青,明白如話的境界。他老出家門,大量汲取人民群眾的口語、方言、俗語,寫入自己的詩,並用詮解說。說陸游愛國詩的語言自然流暢,是因為他放對刻意雕琢,反對追求奇險。他說:“雕琢自有文章病,危險尤傷氣骨多”。他以詩句對仗著稱,他的對仗常常能夠作到工整而不落纖巧,新奇而不至雕琢,顯得十分自然,十分流暢。如:“一身抱國有萬死,雙鬢向人無再青”。悲憤的情緒從清麗流轉的字句中傳出,情致深婉。
總之,陸游無愧為中國詩歌發展史上超一流的詩人。他的愛國詩篇,特色是鮮明的,藝術成就是突出的。
四.陸游愛國詩之學術意義
第一,文藝學意義。長期以來大家對陸游愛國詩有一大誤讀,即將其政治抒情與愛情詩等非政治抒情完全對立起來,認為只有前者才是愛國只作,是積極的;後者卻是兒女私情、吟弄風月,是消極的。造成這種誤讀的原因有三:首先是沒有真正讀懂陸游愛國的堅定;其次沒有完全瞭解生活之真諦;再次是沒有透徹認識文學原理之內涵。此類誤讀者的誤區在於把“愛國”一詞過於簡單化、狹義化。其實,陸游對祖國山河的熱愛和讚美,對人民的關心和愛戴這些行為本身就是一種愛國情懷的表現,怎麼就不能將這些詩歸入愛國詩之列呢?而其愛情詩雖然以懷念、悼念唐氏為主題,但卻掩蓋不了其對封建禮教的批判以及由此而體現出來的改革封建制度的要求。有此可見陸游的愛情詩並非單純的兒女私情之作,其吟詠山川,關心民生之詩也非簡單的遊山玩水、反映史實之作,因此它們也當屬愛國詩之列。由此,陸游愛國詩可以啟示我們:愛情經歷、旅遊生活等也可以是愛國文學創作的源泉。
第二,美學特點。陸游愛國詩首先強調以精為美,“精”即精練。正如趙翼所言“放翁工夫精到,出語自然簡潔,他人數言不能了者,只用一二語了之。”陸游愛國詩中的許多名篇,如《關山月》、《金錯刀行》、《隴頭水》、《秋聲》等都只有十二句,八十四字,卻深刻地放映了當時的社會現實,體現了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這與他在詩歌創作上追求以精為美是分不開的。其次是形象美。陸游愛國詩向讀者展示了一個新美的愛國者形象。這一形象產生在廣闊的社會生活的基礎上,其愛國詩中的抒情主人公形象既不是疾惡如仇的忠臣,也不是傷時憂世計程車大夫,而是一位豪情滿懷、氣壯山河、為了人民復興和祖國統一,甘灑滿腔熱血的真正的愛國主義戰士。正是這種戰士的性格和英雄的氣質,使“他”和歷史上一些愛國詩人的自我形象有著明顯的區別,成為了一個新美的愛國主人公形象。在這種基礎上,形成了特定的歷史條件下,既熔鑄著詩人的生活經歷,體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又反映了時代的精神,表達了當時無數愛國志士的憂思悲憤,具有典型意義。這裡且舉《秋聲》一詩為例,看看陸游作品中詩人自我形象的特點:“人言悲秋難為情,我喜枕上聞秋聲。快鷹下韝爪嘴健,壯士撫劍精神生。我亦奮迅起衰病,唾手便有擒胡興。弦開雁落詩亦成,筆力未饒弓力勁。五原草枯苜蓿空,青海蕭蕭風捲蓬,草罷捷書重上馬,卻從鑾駕下遼東”。再次是以實為美。陸游始終主張要實地體驗生活,反對憑空虛構。正如他在詩中所言:“文字塵埃我自知,向來諸老誤相欺。揮毫當得江山助,不到瀟湘豈有詩。”
第三,詩學意義。從內容形式上看,陸游愛國詩在完美的語言形式中體現了真實而深刻的思想,特別是生動形象地體現了詩人真摯而強烈的愛國情懷。陸游對古體詩的形式進行了探索,他在七言古詩中間用雜言的形式,使句法、音韻、節奏錯落多變,氣勢雄渾磅礴從而使詩作具有跌宕起伏、抑揚頓挫的美感。其中《對酒嘆》就是此類詩作的代表:全詩句式複雜多變,三字、五字、六字、七字、九字、十一字句都有;語言形式縱橫開闔,多姿多彩;節奏抑揚頓挫,琅琅上口。從語調、格律上看,陸游對詩這一抒情文體作出了建設性的可貴發展。這從眾多名家對其評價就可看出來。趙翼說:“放翁以律詩見長,名章俊句,層見疊出,令人應接不暇;使事必切,屬對必工;無意不搜,而不落纖巧;無語不新,而不事塗澤,實古來詩家所未見。”舒位則更進一步指出:“嘗論七律至杜少陵而始盛且備,為一變;李義山瓣香於杜而易其面目,為一變;至宋陸放翁專工此體而集其成,為一變。凡三變,而他家之為是體者,不能出其範圍矣。”陸游愛國詩中多有格律精嚴之作,在詩律規定對偶處屢有佳句湧出。如《胡無人》中“追奔露宿青海月,奪城夜蹋黃河冰”;《夜讀範至能攬轡錄,言中原父老見使者多揮涕,感其事,作絕句》的“公卿有黨排總澤,帷幄無人用岳飛”都是教科書般謹嚴的對偶句,表現了豐富的內容,達到了“言有盡而意無窮”的效果,使詩作思想性和藝術性達到了極好的統一。
陸游愛國詩歌上的成就是傑出的,雖然由於歷史和階級的侷限,他仍然把國家和民族的命運同個人的報國理想都寄託在昏庸腐朽的南宋朝廷身上。但是,瑕不掩玉,他的愛國主義詩篇一直放射著燦爛的光芒。
陸游詩歌賞析
公元1210年的一天,有一位老人病臥在床榻上。他已經三天不能說話了,他清楚地知道自己不久將離開人世。回想起一生壯志未酬,心中無限感慨。
他生活在民族矛盾尖銳的宋代。年輕時就眼睜睜地看著金兵蹂躪中原,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為了祖國的統一,他一心要揮戈躍馬血灑疆場,但都被軟弱無能的南宋朝廷拒絕了。一腔愛國之心付之東流。幾十年過去了,山河依然破碎,而自己卻已走到了生命的盡頭。想到這裡,他心潮澎,掙扎著坐起來,示意家人開啟視窗。透過視窗翹首北望,不一會兒滴下了英雄淚。他指指書案,家裡人明白他又要寫詩了。兒子端過筆硯。他哆哆嗦嗦地寫下了一生中最後的一首詩:
《示兒》
死去元知萬事空,
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
家祭無忘告乃翁。
這首情懷悲壯、真摯感人的詩是他的臨終遺囑,也是他的絕筆詩。這位老人臨終還念念不忘祖國的統一,他是誰呢?他就是南宋愛國詩人陸游。他生於公元1125年,死於公元1210年。他的一生寫過很多愛國詩篇。如:
《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僵臥孤村不自哀,
尚思為國戍輪臺。
夜闌臥聽風吹雨,
鐵馬冰河入夢來。
這首詩是陸游退居山陰老家後,在一個大風雨的夜晚寫的。這時的作者雖然已是六十七歲的老翁,但還時刻關心著祖國邊疆的安全。這首詩的大意是:一個人靜靜地躺在家裡,並不感到孤單和悲傷,還在想著為國家去戍守輪臺。在夜靜更深的時候,聽著屋外風雨的聲音,不知不覺地進入了夢境:自己跨著披甲的戰馬,威武地巡邏在北方邊境上。
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在文學上的偉大成就首先決定於他是一個偉大的愛國者。他和當代的一些詩人如辛棄疾等,共同把我國文學史上的愛國主義傳統向前推進了一大步。
他還是一位有多方面創作才能的作家。他的作品有詩、詞、散文,詩的成就為顯著,僅存的就有九千三百多首。所以他自言六十年間萬首詩。他的詩雄渾豪放,感情飽滿,對後世詩歌很有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