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好的故事》賞讀

魯迅《好的故事》賞讀

  《好的故事》是現代文學家魯迅於1925年創作的一首散文詩。此文透過對夢境中“好的故事”的描繪,反映了作者魯迅在希望與失望的矛盾中,啟示人們毀掉“昏沉的夜”,實現充滿“好的故事”的生活的強烈願望,表現了作者魯迅對美好事物的追求與歌贊,對理想的熱烈憧憬。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魯迅《好的故事》賞讀,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魯迅《好的故事》原文:

  燈火漸漸地縮小了,在預告石油的已經不多;石油又不是老牌的,早燻得燈罩很昏暗,鞭爆的繁響在四近,菸草的煙霧在身邊:是昏沉的夜。

  我閉了眼睛,向後一仰,靠在椅背上;捏著《初學記》的手擱在膝踝上。

  我在蒙朧中,看見一個好的故事。

  這故事很美麗,幽雅,有趣。許多美的人和美的事,錯綜起來象一天雲錦,而且萬顆奔星似的飛動著,同時又展開去,以至於無窮。

  我彷彿記得曾坐小船經過山陰道,兩岸邊的烏桕,新禾,野花,雞,狗,叢樹和枯樹,茅屋,塔,伽藍,農夫和村婦,村女,曬著的衣裳,和尚、蓑笠、天、雲、竹……都倒影在澄碧的小河中,隨著每一打槳,各各夾帶了閃爍的日光,並水裡的萍藻游魚,一同盪漾。諸影諸物:無不解散,而且搖動,擴大,互相融和;剛一融和,卻又退縮,復近於原形。邊緣都參差如夏雲頭,鑲著日光,發出水銀色焰。凡是我所經過的河,都是如此。

  現在我所見的故事也如此。水中的青天的底子,一切事物統在上面交錯,織成一篇,永是生動,永是展開,我看不見這一篇的結束。

  河邊枯柳樹下的幾株瘦削的一丈紅,該是村女種的罷。大紅花和斑紅花,都在水裡面浮動,忽而碎散,拉長了,縷縷的胭脂水,然而沒有暈。茅屋、狗、塔、村女、雲……也都浮動著。大紅花一朵朵全被拉長了,這時是潑剌奔迸的紅錦帶。帶織入狗中,狗織入白雲中,白雲織入村女中……在一瞬間,他們又退縮了。但斑紅花影也已碎散,伸長,就要織進塔、村女、狗、茅屋、雲裡去了。

  現在我所見的'故事清楚起來了,美麗,幽雅,有趣,而且分明。青天上面,有無數美的人和美的事,我一一看見一一知道。

  我就要凝視他們……

  我正要凝視他們時,驟然一驚,睜開眼,雲錦也已皺蹙,凌亂,彷彿有誰擲一塊大石下河水中,水波陡然起立,將整篇的影子撕成片片了。我無意識地趕忙捏住幾乎墜地的《初學記》,眼前還剩著幾點虹霓色的碎影。

  我真愛這一篇好的故事,趁碎影還在,我要追回他,完成他,留下他。我拋了書,欠身伸手去取筆——何嘗有一絲碎影,只見昏暗的燈光,我不在小船裡了。

  但我總記得見過這一篇好的故事,在昏沉的夜……

  一九二五年二月二十四日

  魯迅《好的故事》賞讀:

  在《好的故事》風土畫幅中,景物描寫佔了主要篇幅。這些景物描寫在作品中具有特定的象徵性意義。寄託著魯迅意蘊深邃的情思。

  《好的故事》裡的風物景色,分明取自江南水鄉,但它要比人們日常所見的更美麗、更動人,“大紅花一朵朵全被拉長了,這時是潑剌奔進的紅錦帶。帶織入狗中,狗織入白雲中,白雲織入村女中……"但這是”我“從水中看到的倒影。這樣的美景,只有經過精心的構思才可能有,雖然美妙無比,卻終究是虛幻的,是理想化了的。

  魯迅運用寓情於景的寫法,在這達於美好極致的藝術圖景中,寄託了自己對於理想熱烈追求的深情。可惜的是,這動人的美景畢竟是存在於夢中的,是幻化出來的,當”我正要凝視他們時,驟然一驚,睜開眼,雲錦也已皺蹙,凌亂,彷彿有誰擲一塊大石下河中,水波陡然而立,將整篇的影子撕成片片了。

  “原來,它在實際上是並不存在的,實際上存在的,是”昏沉的夜“。作品開頭告訴我們,”我“處身於”昏沉的夜“;結尾一句是:”我總記得見過這一篇美好的故事,在昏沉的夜……

  “似乎可以說”昏沉的夜“與”錯綜起來象一天雲錦“的美景尖銳對立。“昏沉的夜”與山陰道上的美景在作品中交替展現,是魯迅不滿於現實而追求理想又不可得的內心矛盾的具象化,是他內心的希望與失望的矛盾的具象化。他把自己的社會感受巧妙地“外化”為可感的形象圖畫了。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