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伯父魯迅先生》第一教時優秀教案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第一教時優秀教案

  一、教學目的

  1、瞭解課文內容,找出中心句。

  2、明白首尾兩段之間關係,細讀課文第一段。

  3、學習字詞,重點點撥張冠李戴及囫圇吞棗的意思。

  二、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情:

  引導學生列舉浙江名人,引出魯迅,出示魯迅畫像,向畫像敬禮,揭題匯入新課。

  (二)初讀課文:

  1、自由讀課文,思考(投影出示):

  (1)周曄回憶了關於伯父魯迅的哪幾件事?

  (2)魯迅先生是個怎樣的人?用劃出中心句。

  2、討論反饋:

  (1)周曄回憶了五件事:

  a、追悼魯迅

  b、談論《水滸傳》

  c、談碰壁

  d、救護車伕

  e、關心女傭

  隨機解釋追悼以及《水滸傳》

  (2)魯迅是位為自己想的少,為別人想的多的人。中心句(投影出示):的確,伯父就是這樣一個人,他為自己想的少,為別人想的多。

  3、細讀第一段:

  (1)匯入:

  這一句話(中心句)與第一段中哪句話有聯絡?指名讀第一段。

  (2)第一段與之關聯的句子(投影出示):那時侯,我有點驚異了,為什麼伯父得到那麼多人的愛戴。

  (3)這兩句話之間是什麼關係?(因果關係)誰能根據句子的意思,用上關聯詞,說一句話?進行不同因果句式的語言訓練。

  (4)句中愛戴是什麼意思?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伯父受到許多人的愛戴呢?(參加追悼會的人多、情真、輓聯多、花圈多)

  隨機解釋輓聯,讀魯迅像上輓聯: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5)伯父深受許多人的愛戴,我為什麼有點驚異了呢?(我以為伯父就是伯父,跟任何人的伯父一樣,沒想到伯父是個不尋常的.人。)

  (6)伯父之所以受到這麼多人的愛戴,是因為他,再次強化首尾聯絡。

  (7)用低沉的語調讀第一段。

  (四)字詞點撥:

  1、讀一讀,辨一辨,再組詞。

  掉()言()用()許()

  悼()唁()傭()滸()

  2、點撥張冠李戴及囫圇吞棗的詞義。

  (1)找到成語在課文中的位置,並讀讀含有該成語的句子。

  (2)囫圇吞棗原指吃棗子不嚼,整個兒吞入肚中,課文中指什麼?找出表明我看書囫圇吞棗的句子,讀一讀。

  (3)張冠李戴原指姓張的帽子戴在姓李的頭上。課文指什麼?哪裡看出我看書張冠李戴?

  (4)這兩者之間是什麼關係?(因果關係)根據文中的意思,用上關聯詞來說一句話。

  (五)學生作業:

  1、《課堂作業本》第1題抄寫。

  設計思路:

  一、整體入手:

  文章是個系統,閱讀教學教師應有一個整體觀念,整體感知,區域性體會,再回到整體感悟上。這樣學生所學不是一些零碎的東西,而是對課文完整的認識。《我的伯父魯迅先生》脈絡清晰,敘事清楚,中心顯豁,因此我選擇了整體感知內容,直奔中心的教學方法,提綱挈領,為進一步學習課文打下基礎。

  二、以點帶面:

  閱讀教學,切忌逐詞逐句地分析講解。在課文第一段教學中,突出一句話,抓住一個詞,圍繞這句話,這個詞,分析課文,並引導學生反覆閱讀加深理解,有效地對學生進行思維訓練,達到牽一髮而動全身的效果。

  三、加強語言訓練:

  加強語言訓練已成共識,如何加強,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我覺得:1、訓練點要準,要考慮到教材實際,更要考慮到學生實際,難易宜適度。張冠李戴、囫圇吞棗二詞在課文中都有上下語境可作理解參考,聯絡上下文理解詞義,再弄清兩者關係,並據此說因果句,訓練點選擇較為適當。2、訓練應紮實,不應架空。這兩詞的教學立足於課文,不僅加深學生對詞語意思的理解,而且也加深了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對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提高也有一定的效果。

  四、注重德育滲透:

  德育滲透應有機,也應注意一種情境的營造。浙江名人輩出,讓學生列舉一下家鄉的鄉賢,加深對家鄉的瞭解,增強對家鄉的自豪之情,從而也較自然地入題。黑白剪紙魯迅像以及一副輓聯,增添一種肅穆之氣,又透過敬禮形式強化德育氛圍,為下面新授定下基調。朗讀時,哀樂低迴,效果更佳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