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文化角度透析《駱駝祥子》

從文化角度透析《駱駝祥子》

  《駱駝祥子》是一部描述了20世紀20年代軍閥混戰時期人力車伕的悲慘命運。祥子是舊社會勞苦大眾的代表人物的小說。

  從文化角度透析《駱駝祥子》

  摘 要:本文從文化角度出發,對《駱駝祥子》中的幾種稱謂的使用情況作了一些初步的歸納和分析,並且試圖透過一些較為典型的例證對稱謂的漢英翻譯問題作一點探討。

  關鍵詞:文化 語境 《駱駝祥子》

  一、引言

  翻譯作為一種語際間的交際,它不僅是語言的轉換過程,同時也是文化的轉換過程。在實際翻譯的過程中,我們怎樣實現從源語到的語的過渡,必須注意文化的差異性。在文學作品中,稱謂是把握人際關係的一把鑰匙,關於文學作品稱謂的翻譯已經有過許多爭論,但是,嚴復提出的“信、達、雅”三原則永遠都是比較公認的判斷標準。譯文從內容到形式要做到忠於原文,必須注意到東西方社會與文化的差異,做到正確地理解與準確地表達。

  二、文化與稱謂的翻譯

  王佐良認為:“翻譯是透過一種語言轉達另一種語言的文化資訊,翻譯是兩種文化的比較。翻譯最大的困難就是兩種文化的不同。”包惠南與包昂認為:“在中國社會交往中,社會成員之間的稱謂無論在口語中還是在書面中的都很講究。稱謂數量眾多,文化蘊涵豐富,與英語稱謂數量形成鮮明的對比。在文學作品的言語交際過程中,不同的稱謂反映了交際雙方的年齡、性別、親疏關係、角色身份、社會地位、情感好惡乃至說話場合等情況。”在《駱駝祥子》原文中,作者主要採用了描述性稱謂語、社會稱謂語和親屬稱謂語等。下面主要討論三種不同的.稱謂的翻譯使用。

  1.描述性稱謂語在《駱駝祥子》中的使用與翻譯。漢語文學作品中為了塑造人物形象,刻畫人物性格,抒發說話者或描述者的情感或增強語言藝術感染力而使用描述性稱謂語。我們在進行漢譯英時應該把其親暱,善惡,諷刺或辱罵等的情感意義給譯出來。《駱駝祥子》中的稱謂具有濃厚的漢語文化色彩,漢譯英時必須慎重考慮中英文化因素,既要保留該稱謂在源語中的文化內涵,又要符合譯入語的傳統習慣。

  例如:把鋪蓋放下,手扒在牆頭低聲叫:“老程!老程!”老程是王家的車伕。(老舍《駱駝祥子》)

  “Old Cheng!”he called softly,“Old Cheng!” Old Cheng was the Wangs’rickshaw man (施曉箐譯)

  此句中採用了尊稱。自苦以來,中國人一直非常重視名分尊卑,有著尊敬前輩、尊敬老人的優良傳統,使用“老+姓(+同志或師傅)”的表達方式。如:此句中的“老程”,明白了這一文化特徵,我們就不會將“老程”錯譯成“Lao Cheng”了,進行翻譯時我們一定要注意其情感、語用功能與表達效果。

  2.社會性稱謂語在《駱駝祥子》中的使用與翻譯。一般說來,通稱、職務稱謂語、職業稱謂語、姓名稱謂語、擬人親屬稱謂語和恭敬稱謂語在漢譯英時都採用直譯的方式。

  例如:“啊,孫排長!”祥子想不起來。(老舍《駱駝祥子》)

  “Ah ,lientenant Sun!”Xiangzi didn’t remember him.(施曉箐譯)

  但是在交際活動中,不同的社會稱謂語的使用通常體現了對話之間的生熟、親疏、喜惡、心態等,漢譯英時應仔細體會,斟酌詞句,以準確傳達稱謂者的語氣。

  3.親屬稱謂語在《駱駝祥子》中的使用與翻譯。漢語中人們常使用親屬稱謂語來稱呼非親屬物件,如使用“大哥”、“大嫂”、“大嬸”、“大爺”等,這種稱謂不僅在熟人之間、朋友之間普遍使用,即使在馬路上向陌生人問路,也都可以這樣稱呼。當人們使用這種稱謂語時,這類稱謂語已經失去其本身所具有的指示意義,而具有了內涵意義,這是漢語稱謂禮儀中的一大特點,英語中則沒有這種做法,反應在語言上就沒有對等的表達,漢譯英時要注意“充分性”與“可接受性”的原則。

  例如:他想把這個寶貝交給張媽―一個江北的大腳婆子。(老舍《駱駝祥子》)

  He decided to give this treasure to Nanny Zhang,a woman with unbound feet from northern Jiangsu.

  在《駱駝祥子》時代,“張媽”是主人對女僕、女傭的禮貌稱呼,“媽”已失去了基指示意義或守面意義“Nanny Zhang”準確譯出了“張媽”的真實身份,而且可能讓英語讀者誤解為一個人的姓名,因此在漢英翻譯過程中處理這類稱謂時,必須小心謹慎,做出恰當的選擇以明確稱謂物件的身份。

  三、結論

  在人際交往中,稱謂的使用體現雙方的關係,同樣在文學作品中,稱謂是把握人物關係的一把鑰匙,如何使譯文得體,如何使翻譯稱謂語時不出現原作文化色彩的喪失,讀者理解譯入語時不出現困難,我們在進行漢英翻譯時必須做到“忠實”,使譯文忠實於社會文化背景,忠實於物件,忠實於場合。《駱駝祥子》中的稱謂具有濃厚的漢語文化色彩,如何準確地將其翻譯成英語,文化因素是必須慎重考慮的。因此,我們去翻譯時既要保留源稱謂在源語中的文化內涵又要符合譯入語的傳統習慣,稱謂語的翻譯實際上就是文化的轉移,稱謂是最富有民族文化特色的語言現象之一,其翻譯只有從社會文化的視點出發綜合其文化的特殊性和差異性,才能真正做到譯文忠實於原文。

  參考文獻:

  [1].沈育英:《論譯者作為文化操作者》,《外語者學》,2003。

  [2].王佐良:《翻譯:思考與試筆》,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29。

  [3].包惠南、包昂:《中國文化與漢英翻譯》,外文出版社,2004。

  [4].張南峰:《中西譯學批評》,清華大學出版社,2004。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