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朝花夕拾》與冰心“童年回憶式”散文的比較

魯迅《朝花夕拾》與冰心“童年回憶式”散文的比較

  一、魯迅也寫讀書,但是“文氣”全無,反倒是童趣盎然。童年時渴望讀《山海經》,不是為了知識,是為了上面的畫和有趣的故事。三味書屋裡一段讀書聲的記錄更加令人噴飯。

  魯迅筆下的童年給人的感覺是熱鬧的,即便是在人跡罕至的百草園中,還有各種色彩的爭豔和鳥飛蟲鳴。在描寫這座童年的樂園時,他用了簡單羅列的辦法,把園中所有的東西一樣樣加以描繪,再一起堆到讀者面前來。這可以說是充滿孩童視角特點的。孩子不會思考眼前事物之間到底有什麼深刻的聯絡,也沒有把內心的情緒投射到現實風景中的習慣。他們涉世未深,用單純的眼睛看世界,會感到什麼都是多彩而新奇的,景物一件件撲面而來。讀者隨著作者用孩子的視角來看百草園,自然也像孩子一樣覺得這個地方充滿神奇的樂趣。而後面所寫的“美女蛇”的故事和捉鳥則更使人感到孩童的趣味,這兩件事是舊時孩子的童年中最有代表性的,大每個人都曾被長輩講的這類故事嚇過,捉鳥又是曾經男孩子喜歡玩的遊戲之一。

  二、冰心的“純愛式回憶風格” 與魯迅的“批評式回憶風格” “愛”是冰心作品一直延續的主題。“冰心的‘愛’的源泉來自於她的和諧的家庭和美好的童年記憶”,在她回憶童年的散文中,讀者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她所受到的愛和她賦予別人的愛,正如她自己在《童年雜憶》中寫道:“該得的愛,我都得到了,該愛的人,我也都愛了”。

  冰心的愛是純潔的,包容一切的。她寫童年所感受到的愛也是站在現時回首過去,帶著成人那顆理解、寬容甚至感恩的心。她寫父母為她穿“小鞋”而小作爭吵的事情時,看似站在父親一邊,感激父親給她的自由(一般的孩子在小時候都覺得站在自己一邊的人是好的,因此父母總有一方是“惡人”)。其實她也並沒有一絲埋怨母親的意思,反而理解母親。母親是愛她的,怕她長出一對“金剛腳”。

  冰心筆下的愛並不都和她有關,她也寫父母間真摯的愛(《我的'故鄉》)、親友間的愛(《我的另一個名字》)以及海軍將帥間的愛(《我的童年》)等等。她有時對事件詳加描寫,有時一筆帶過,總之都比較節制,沒有新增大段的自己的抒情。但每個讀者都能從字裡行間搜尋出令人感動的東西,找到平靜流淌的愛的溫暖。

  冰心“童年回憶”散文中還有一類特殊的愛,那便是她時時滲透在文中的愛國情懷。她的父親是愛國的海軍軍官,他有時忘情地把女兒當成“一個平等的物件”,傾訴愛國的情懷(《童年雜憶》之“煙臺是我們的”)。他把對國家的愛傳達給女兒。冰心忠實地成為父親言論的記錄員,在文章中寫下父親的話,連她自己的反應也省略不寫。這大是因為父親的一番話是她深以為然的,已經表達了她的感情。文章最後,她以現時的身份呼喚“煙臺是我們的”,為了自己和父親,當然也為祖國感到喜悅。

  冰心沒有冷靜地分如何可以救國,要怎樣才能強國,她只是憑著一顆愛心去呼喊著,代替她的父親、奶孃、海軍士兵等人抒發他們的情感。

  相對於冰心的“泛愛”與“純愛”,魯迅則顯得“是非分明”,有批評,有愛,也有愛中融合著批評與思考。

  魯迅似乎從來沒有對任何東西完全滿意過。他對他認為該批判的東西毫不留情地加以諷刺,用幽默的筆法將它們刺得體無完膚。這些議論多數是他以成人的口吻發出的,不必贅言。有特色的是魯迅把心中所愛的人和事物的好壞兩面都寫出來,好的大加讚揚,壞的也加以批評,從而使讀者感到他所說的人就生活在自己周圍,他所講述的事就是現實中的事情。

  關於長媽媽的回憶就充分體現了這一特色。魯迅愛長媽媽,在《阿長與山海經》的結尾,他跳出了一直在使用的孩子的視角,深情地呼喚“仁厚黑暗的地母呵,願在你懷裡永安她的魂靈”。然而他寫長媽媽,居然是值得批評的事件多於令他感到敬佩的事件,倘若讀者不仔細,還以為他又要批判一個壞人。 這些被他批評嘲諷的事情細細看去都不是十惡不赦的大事。它們給年紀幼小的“哥兒”帶來小小的煩惱,也給長大的魯迅帶來回憶的好資料。長媽媽的切切察察,擠佔他的床鋪,都是粗陋婦女們常有的毛病,作者以孩童的視角去看,更讓讀者感到的有趣多於厭惡。作者批評長媽媽的諸多規矩忌諱,其實是透過表示對長媽媽的不滿來表達對舊的復的規矩習氣的厭煩,長媽媽只是那些規矩的代表和護衛者罷了。而他把那些阻礙他童年玩耍的規矩禮節列得如此詳細,多少也有一點追憶童年的成分。魯迅誇張地寫自己對於長媽媽具有對付“長毛”的本領的敬畏,寫得很幽默,是因為他要嘲諷那些迷信。總之,長媽媽是好的,有趣的,

  要批評的是那些造就她的思想和背景。直至最後,長媽媽為他買來了《山海經》,真正成為了他的英雄,作者毫不吝惜地表達他對長媽媽的敬愛了。

  魯迅的文章一向以思想深刻批判有力見長,而《朝花夕》中見到了他充滿愛的一面和他對童年深情回憶的獨特表達方式。冰心則在她回憶童年的散文中延續了一貫的純潔和“愛的哲學”。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