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的祝福情節概括

魯迅的祝福情節概括

  《祝福》是民國時期文學家魯迅的小說代表作之一,是魯迅第二部小說集《彷徨》中的第一篇。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關於魯迅的祝福情節概括,歡迎閱讀。

  魯迅的祝福情節概括1

  《祝福》寫於1924年2月7日, 是魯迅短篇小說集《彷徨》的第一篇,最初發表於1924年3月25日出版的上海《東方雜誌》半月刊第二十一卷第6號上,後收入《魯迅全集》第二卷。

  魯迅以極大的熱情歡呼辛亥革命的爆發,可是不久就失望了。他看到辛亥革命以後,帝制政權雖被推翻,但代之而起的卻是地主階級的軍閥官僚的統治,封建社會的基礎並沒有徹底摧毀,中國的廣大人民,尤其是農民,日益貧困化,他們過著飢寒交迫的生活,宗法觀念、封建禮教仍然是壓在人民頭上的精神枷鎖。魯迅在《祝福》裡,深刻地展示了這一時期中國農村的真實面貌。

  這一時期的魯迅基本上還是一個革命民主主義者,還不可能用馬克思主義來分析觀察,有時就不免發生懷疑,感到失望。他把這一時期的小說集叫做《彷徨》,顯然反映了其時自己憂憤的心情。但魯迅畢竟是一個“真的猛士”,“敢於直面慘淡的人生,敢於正視淋漓的鮮血”,他決不會畏縮、退避,而是積極奮鬥。

  《祝福》這篇小說透過祥林嫂一生的悲慘遭遇,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後中國的社會矛盾,深刻地揭露了地主階級對勞動婦女的摧殘與迫害,揭示了封建禮教吃人的本質,指出徹底反封建的必要性 祥林嫂是一個受盡封建禮教壓榨的窮苦農家婦女。丈夫死後,狠心的婆婆要將她出賣。她被逼出逃,到魯鎮魯四老爺家做傭工,受盡鄙視、虐待。很快她又被婆婆家搶走,賣到賀家成親。賀老六是個純樸忠厚的農民,很快又有了兒子阿毛,祥林嫂終於過上了安穩日子。然而命運多舛,賀老六受地主的身心摧殘飲恨死去,不久,阿毛又被狼吃掉。經受雙重打擊的祥林嫂,喪魂落魄,猶如白痴,可是人們還說她改嫁“有罪”,要她捐門檻“贖罪”,不然到了“陰間”還要受苦。她千辛萬苦積錢捐了門檻後,依然擺脫不了人們的歧視。最後,她沿街乞討,在除夕的鞭炮聲中,慘死在街頭。

  此文在如泣如訴的血淚控訴中,對舊社會勞動人民的苦難,特別是對封建禮教,給予了強烈的鞭撻透過描寫祥林嫂悲劇的一生,表現作者對受壓迫婦女的同情,對封建思想封建禮教的無情揭露。

  魯迅的祝福情節概括2

  在小說《祝福》中,作者花費了大量的篇幅多次渲染“阿毛被狼吃掉”這一情節,而魯迅先生一向是惜墨如金的,因此,這一情節的背後必定寄寓著作者深刻的用意。那麼,這一情節的設定有哪些功能呢?它給我們提供了哪些資訊?

  首先,這一情節是祥林嫂命運的又一次悲慘轉折,並催化了祥林嫂徹底絕望感的產生

  阿毛被狼銜去,使得祥林嫂惟一的生命支柱轟然倒塌,僅有的一點希望也變成了絕望。而由於阿毛之死,祥林嫂也就不再是名正言順的賀家的人了,所以,“大伯來收屋”,也就是必然的了。失去了丈夫和兒子,又失去了惟一的居所,祥林嫂真的是走投無路了。

  她對靈魂有無的疑問,除擔心真有靈魂而被兩個丈夫鋸成兩半外,更為關注的是“死掉的一家的人,都能見面的”,如果真有靈魂,到了陰間,她又可以見到她的阿毛了,這當然是祥林嫂求之不得的。可見,對靈魂的有無這一問題的答案的期待,祥林嫂本身又充滿矛盾,而這一矛盾對祥林嫂來說又是致命性的。從這一意義上來說,“阿毛被狼銜去”這一情節催化了祥林嫂徹底絕望感的產生,也加速了祥林嫂命運悲劇的發生。

  第二,各種不同敘述視角的重複敘述,展現了各種不同人物的心態,同時也暴露了國民性的弱點

  在對“阿毛被狼銜去”這一情節的處理上,作者使用了不同敘述視角的重複敘述。先是衛老婆子的敘述,接著是祥林嫂自己的敘述,最後是魯鎮上聽祥林嫂敘述故事的人打斷祥林嫂的話進行的搶白。

  衛老婆子的敘述相對祥林嫂的敘述要簡略得多,這是因為這一事件可以滿足自己及別人的好奇心,因此有著強烈的敘述慾望;但畢竟事不關己,不必也不可能動情,也就不必也不會詳細說來。

  而祥林嫂則是咀嚼這巨大痛苦的當事人,她的講述是要釋放自己巨大的痛苦,併力求博得別人的同情,從別人的同情中尋求一點點慰藉,因此,她的講述就詳細多了,但又由於這巨大痛苦的壓抑,便欲說還休,因此,祥林嫂的敘述就成了概略敘述與詳細敘述的交替過程。至於魯鎮的那些聽眾,他們本來就是帶著極大的好奇心來賞鑑這一故事的,他們聽祥林嫂的敘述並不是或不主要是出於對祥林嫂的同情,而是為了透過對別人的痛苦的玩味給自己的'生活增加一點點樂趣,調劑一下單調的生活而已。因此,當他們的好奇心得到滿足,當祥林嫂的這一敘述不能調劑他們單調生活的時候,他們也便不再有聽祥林嫂敘述的興趣了,所以他們對祥林嫂的調侃,也便非常可以理解了。

  第三,側面反映了祥林嫂自身沉重的奴性意識,並揭示出性別壓迫的殘酷性

  一個人在悲苦的處境中是有著強烈的敘述慾望的,因為在敘述的過程中至少可以緩解自己的痛苦。

  祥林嫂一生的悲苦可謂多矣,除了“阿毛被狼銜去”這一事件之外,被婆婆賣到賀家被迫改嫁,在魯四老爺家連做一個奴隸的資格都沒有,擔心到陰間被兩個丈夫鋸成兩半等等,都是祥林嫂難以承受的悲苦之事。但通讀《祝福》,我們卻發現,祥林嫂向別人傾訴的只有“阿毛被狼銜去”這一件事,因為,在祥林嫂看來,只有“阿毛被狼銜去”一事不會被別人嗤笑,自己在這一件事上至多是失職,並沒有過錯,並沒有違犯封建倫理道德之處,而其他的事就不一樣了。一女不嫁二夫,向來是古之遺訓,一旦違犯這一遺訓,便會被人唾棄,哪怕並非自己之願,並曾作過極大反抗,但只要結果沒有改變,也仍然會被別人所鄙棄。

  因此,在魯四老爺家失去了做一個合格奴隸的資格,到了陰間被兩個丈夫鋸成兩半,也便都罪有應得,於是,儘管自己的內心由於這些事件而極端悲苦,但並沒有了向別人傾訴的勇氣與慾望,因為那樣不僅不會緩解自己的痛苦,反而會在別人的嘲笑與鄙視中增添自己的痛苦。從這裡,我們不難發現祥林嫂自身沉重的奴性意識。

  但是,把這沉重的奴性意識歸咎於祥林嫂自身是不公平的,也是不恰當的,因為祥林嫂本身就是一個封建倫理綱常與性別壓迫的受害者,她的奴性意識也是被長期浸染的結果。

  【相關閱讀:《祝福》時空處理的意義

  1、增添情節的曲折,豐富小說的內容

  《祝福》並沒有華彩的語言和離奇的情節,只是將人物所處的不同環境作為引發事件、建構人物關係、加強衝突的一個重要手段。

  小說自始至終沒有提及祥林嫂的孃家這一故事空間,是發人深省的。祥林嫂二十幾歲嫁給比她小十歲的祥林,從這兒可見其孃家的家境,要麼是沒人了,要麼是十分貧困。祥林嫂是半嫁半賣出來的,這為她的人生悲劇種下了禍根。孤苦伶仃的祥林嫂到了祥林家,上有嚴婆,下有小叔,在這一故事空間,若沒有祥林的死,哪怕日子清苦些,還是可以混下去的,但對祥林嫂來說最重要的人物――丈夫死了,且自己也沒生下一男半女,這就使得祥林嫂的處境有些尷尬了。這是情節的第一波瀾處,也是以後一連串事件的起因。正因為這樣,她婆婆會打起賣她的算盤。深受封建禮教毒害的祥林嫂不能忍受再嫁的恥辱,最終選擇了出逃,這是情節的第二波瀾處。在一到魯鎮這一故事空間,我們先為祥林嫂鬆了口氣,因為總算暫時安定下來了,哪知婆婆打探到她的資訊,把她綁架走了,更可惡的是可憐的祥林嫂自己掙的工錢一分沒花,全給婆婆領走了。這是情節的第三波瀾處。到賀老六家,安安靜靜拜堂也就罷了,可祥林嫂抱著死的決心,又嚎又罵,一頭撞在香案上。這是情節的第四波瀾處。接下來祥林嫂過上了普通老百姓幸福的生活,有夫有房有孩子,但隨著賀老六的死,特別是阿毛的死,使祥林嫂的命運發生了逆轉,又回到了祥林家一樣的境遇,幸好上面沒有婆婆,但房子卻被大伯收走。這是情節的第五波瀾處。如果說祥林嫂第一個丈夫的死,是她不幸的開始,那麼,她第二個丈夫的死,兒子的死,就將一箇舊世界的女性推向了萬劫不復的深淵。二到魯鎮,飽受打擊的祥林嫂,雖然遭受主人的嫌厭,但若沒有柳媽的介入,日子還能多混幾天,偏偏信了柳媽的話去捐了門檻,用光了積攢的工錢,卻未能贖得自己再嫁的罪,魯家祭祀時還是不讓她碰祭品,使得祥林嫂的精神世界徹底崩塌了。我們也彷彿想見了她在所要存在的最後一個空間――地獄將要遭受怎樣的折磨。生要遭受折磨,死總該解脫了吧,可祥林嫂至死都未能解脫。這是情節的第六波瀾處,這也直接導致了祥林嫂被趕出魯家,淪為乞丐,死在冰天雪地的結局。可見,伴隨著祥林嫂出現的故事空間本身包含著曲折的情節,有著豐富的故事內容。作者如果按祥林嫂人生的發展軌跡來建構情節也不失為是一個波瀾起伏催人淚下的舊中國勞動婦女的悲慘故事,但作者採取了倒敘的寫法,這是引導學生探究的作文教學好課題。

  2、凸顯小說的題旨,引發人們的深思

  為更好地凸顯題旨,敘述者會根據故事空間對故事情節進行重新安排。小說在處理三個故事空間時,是以魯鎮為主,而在處理魯鎮空間時又著重描寫了其中的祝福場景。小說題為“祝福”,文中一再提到魯鎮人的祝福情景。小說開始就呈現了魯鎮祝福前的一片喜慶景象,並且“年年如此,家家如此”,在“滿天飛舞”的大雪和煙靄中“亂成一團糟”的“祝福”。接著寫祥林嫂初到魯家做工,“掃塵、洗地、殺雞、宰鵝,徹夜的煮福禮”,準備祝福。祥林嫂二到魯鎮,描寫“魯鎮永遠過新年,臘月二十以後就忙不過來,另叫柳媽做幫手,殺雞、宰鵝;然而柳媽是善女人,吃素,不殺生的,只肯洗器皿。祥林嫂除燒火之外,沒有她的事,卻閒著了,坐著只看柳媽洗器具。”這是文中第三處祝福前的場景描寫。第四次是全文的結尾:“我給那些因為在近旁而極響的爆竹驚醒,看見豆一般大的黃色的燈光,接著聽得畢畢剝剝的鞭炮,是四叔家正在祝福了;知道已是五更將近時候”。這是同小說開篇時“準備祝福”場景相呼應的。小說為了突出題旨,特地採取了倒敘手法。在魯鎮人即將祝福的喜慶時刻,而祥林嫂卻慘死在冰天雪地裡。人物的命運與祝福緊密聯絡,祝福把祥林嫂的人生悲劇串聯起來,形成清晰的發展脈絡。透過祥林嫂在祝福中的不同表現寫出了她的地位和命運的變化,向讀者展示了祥林嫂是如何步步抗爭,又步步走向死亡的。祥林嫂的慘死和天地聖眾“預備給魯鎮的人們以無限的幸福”的氣氛形成鮮明的對照,深化了對舊社會殺人本質的揭露,同時在佈局上也起到了首尾呼應,使小說結構更臻完善。

  作者將主人公安排在了“祝福”的特殊情境和魯鎮的主要空間裡,強化了人物命運的悲劇性和悲劇發生的必然性,凸顯了小說題旨。而作者為什麼要採取虛實結合,詳略交融的寫法來處理故事空間,也是引導學生探究的另一個作文教學好課題。

  綜上所述,《祝福》小說的作者很好地處理了“故事空間”與“情節結構”的關係,在有限的文字中彰顯了深刻的主題。我們從中看到“故事空間”不僅是虛構故事中人物和事件的發生地點,同時也是塑造人物形象、揭示作品題旨的重要方式。一部作品透過誰的視角,採用什麼樣的話語來描述“故事空間”,不僅對小說情節結構產生重要影響,而且也會影響讀者對作品的理解。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