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的作品祥林嫂
魯迅的作品祥林嫂
祥林嫂嫁給了這個只有十六七歲的又已經死去了的丈夫,就嫁雞隨雞,嫁狗隨狗,生是人家的人,死是人家的鬼,所以,她的婆家要把她抓回去,是“天經地義”的事。下面是小編帶來的魯迅的作品祥林嫂,希望對你有幫助。
《祝福》中祥林嫂的悲劇形象
祥林嫂是《祝福》中的主人公,她是不幸的化身,她雖然勤勞、善良、質樸,但悲慘的命運一次又一次的打擊她,作為舊中國農村婦女的典型,生活在舊社會最底層的她,幾經抗爭非但不能掌握自己的命運,反而被踐踏、被愚弄、被鄙視,而最終被封建社會所扼殺。作者最後安排祥林嫂一步一步走向死亡,是魯迅對封建宗法制度的政權、族權、夫權、神權的徹底批判與否定。現從“四權”對其悲劇命運進行簡單分析:
一、吃人的社會制度——封建政權
祥林嫂生活在魯鎮這樣一個封閉的農村社會中,和舊中國許許多多的農村一樣,封建勢力對農村的統治處於絕對的地位,舊中國五千年的封建社會,在人們心目中是根深蒂固的,封建權利是至高無上的,祥林嫂生活在這樣的社會環境中,她的命運必然是悲慘的。
封建衛道士魯四爺,他就是封建社會的政權代表,是封建勢力的化身,他不但對祥林嫂這個廉價勞動者進行殘酷的剝削,每天有特別繁重的勞動,從身體上進行摧殘,不僅如此,還從精神上進行無情打擊。祥林嫂初到魯家,就受到魯四爺“皺眉”的冷遇,魯四老爺心裡極不痛快,嫌棄她是寡婦,這就為她的悲劇形象塗上了重重的色彩。第二次來做工時對她更嫌棄,並因為她寡而再嫁,指責她“不乾不淨”、“敗壞風俗”,更被視為是“謬種”,更不可思議的是,為了懲罰她這個不守節的女人,他叮囑四嬸切不可讓祥林嫂做出辱沒祖宗的事——參加所謂的祭祀活動。這是對祥林嫂精神上的打擊,即使她勤勞能幹,永遠都不能抹去她的汙點,她再怎麼努力都無法獲得政權的寬容。
祥林嫂,她是這樣的純樸,這樣的善良,這樣的安分,在她的生活中幾乎沒有什麼幻想。她的全部希望是能夠過平常人最起碼的生活,但就連這個希望也不能實現,終於全部破滅。她在來到魯四爺家裡的時候,她任勞任怨,日夜操勞,
這種繁重的勞動,便使她感到滿足,“口角邊漸漸的有了笑影,臉上也白胖了。”
這在我們平常人看來,是多麼渺小的願望呀!如果這樣的要求並不受到破壞,祥林嫂也許便這樣安然地度過她的一生,忙忙碌碌,為魯家貢獻自己的全部精力,就連這起碼的生活要求,封建社會也不滿足她,她所屬的那個社會,就沒有如此可憐的一個普通勞動者的一席之地,她處處受到壓迫,甚至一頂奴隸的桂冠讓祥林嫂都不可企及,那麼她的生命裡還有什麼呢,世界之大,竟沒有她的立錐之地,於是她的生命中只剩下死。
魯鎮是整個黑暗社會的縮影,這樣冷酷的社會環境勢必會孕育祥林嫂的時代悲劇。當時社會籠罩在封建禮教的陰影之下,生活的魯鎮上人們更是如此,同處於社會的最下層,麻木的人們拋給她的只是“鄙薄”、“嘲笑”、“煩厭和唾棄”,一切依舊的魯鎮,人們的思想意識依舊,風俗習慣依舊。祥林嫂失望於愚昧冷漠的人群中,她以為喪夫失子能博得人們的同情,但變態的社會,人們的心靈都是畸形的,她的遭遇不會博得任何人的同情,她們只是覺得社會就是如此,她們已經習以為常了,就麻木了。在人們的眼中,死了丈夫祥林,她是祥林嫂,嫁給賀老六,並給他生了一個兒子,她仍是祥林嫂——一輩子都是“祥林”的人,在當時的社會,寡而再嫁是整個社會所不能容納的,“不守節”就是女人的奇恥大辱,她們都會用另類的眼光來看她。阿毛的故事,起初曾贏得些許同情,日子一久,時間便腐蝕了這份淺薄的同情,不久竟成了人們茶前飯後的話題,後又居然成了嘲笑、挖苦祥林嫂的材料,甚至額角的傷痕,也成了人們奚落的內容。拿別人的痛苦,作為自己談笑的資本,封建社會的畸形是可想而知的。吃齋唸佛的柳媽主觀上想救祥林嫂跳出苦海,客觀上把祥林嫂推向更恐怖的深淵。“三從四德”“從一而終”“餓死事小,失節事大”等等封建毒素充斥當時社會的各個角落,浸透到社會的各個階層,包括許多深受其害的普通群眾的心靈深處。封建統治造成了國民的愚昧和冷漠。這麼一群愚昧冷漠的看客,他們甚至還無形中成了幫兇,有意無意地將祥林嫂推向深淵。在他們身上,我們看到了病態社會中人們麻木的精神狀態。面對這樣愚昧冷漠的群眾,悲劇的發生完全成了可能,正如丁玲所說,“祥林嫂是非死不可的”。祥林嫂的悲劇不僅僅是個人的悲劇,而是整個社會的悲劇,是整個人類的悲劇。
二、慘絕的家庭暴力——封建族權
祥林嫂掙扎於冷酷的封建制度下,她是封建宗法制度的犧牲品。祥林嫂嫁給一個“比她小十歲”丈夫,做了別人家的童養媳,雖然要不辭辛苦的勞作,遭受婆婆的虐待,還要照顧比自己小的丈夫,但她的心理是踏實的,最起碼還有希望。而丈夫又過早地喪命,這已經是一個女人的不幸了,在當時中國的農村,女人失去丈夫就意味著要聽婆婆的呵斥,她要為死去的丈夫守寡,她完全可以憑自己的雙手活下去,但慘無人道的家庭暴力,嚴厲婆婆的逼迫使她不得不出逃。這是對生存的最起碼的要求,也是出於生存的目的,她是不得已而為之。
在魯鎮,善良的祥林嫂想法還是那樣的簡單,只想透過自己的雙手混口飯吃,以為辛勤的勞動能換來安心生存,但尋求一條生路的願望很快破滅。封建族權向她伸出了魔掌,像捆牲口一樣搶回她,這在我們想來,是那麼的不可思議,然而活生生的現實就是如此,封建族權的力量之所大,我們就可想而知了。婆婆硬讓她改嫁,改嫁的原因是為小兒子換取一筆彩禮,被當作商品的祥林嫂賣給了賀老六,多麼荒唐的理由,她像牲口一樣被賣是一次嚴重的精神摧殘,封建社會的女人根本沒有什麼人身自由,更談不上什麼尊嚴。
按照封建宗法制度觀念,婦女“出嫁從夫,夫死從子”,一旦喪夫失子,則連在家庭中生存的權利都要被剝奪,代表族權的大伯來收房,將她趕出賀家坳,可憐的祥林嫂再次陷入了痛苦的深淵。
封建族權的代表者婆婆和大伯,一個將守寡的她當牲口出賣,一個又將夫亡子喪的她趕出家門。這一出賣一驅趕,充分暴露了封建禮教的虛偽和殘酷,不僅使祥林嫂身心受到了嚴重的打擊,更摧殘了她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