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魯迅小時候的故事
有關魯迅小時候的故事
魯迅出身於破落的封建家庭。中國現代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他的童年是如何的?有哪些有趣的故事?
魯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壽,1898年改為周樹人,筆名魯迅,字豫山、豫亭,後改名為豫才。20世紀中國重要作家,新文化運動的領導人、左翼文化運動的支持者,是現代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魯迅的作品包括雜文、短篇小說、評論、散文、翻譯作品,對於五四運動以後的中國文化與中國文學產生了深刻的影響。毛澤東評價他是偉大的無產階級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國文化革命的主將,也被人民稱為“民族魂”。他是世界十大文豪之一,新文化運動的領導人、支持者,是中國無產階級文學的奠基人,也是中國現代文學的一面旗幟。
不能忘卻的紀念
魯迅的故鄉紹興是一座近海的小城市,土地肥沃,自古就有魚米之鄉的盛名。在紹興城外,還有許多名勝古蹟,像蘭亭、鑑湖、大禹陵等,魯迅小時候,常常隨家裡人去遊玩。
魯迅的祖父廣置良田,設有許多商號。他家的大宅院充滿著濃郁的書香氣息,繞著鋪著石板的天井就來到大廳,大廳前掛著高高大大的匾額,上面寫著“德壽堂”。廳前的兩旁立著兩根圓柱,上面有一副對聯:“品節詳明德行堅定,事理通達心氣平和”。魯迅出生後,家裡漸漸不像以前那麼紅火,但還有四五十畝水田,一家老少不愁吃穿。
魯迅家裡有一個女工,她一年到頭照顧著魯迅。這個保姆,家裡人都管她叫“阿長”,而魯迅總是親切地叫她“長媽媽”。長媽媽的臉色發黃,身材不高,卻很胖,是個勤勞、樸實、善良的農村婦女。她最大的特點就是愛嘮叨,她明白許多禮節,還會講美女蛇的故事。她十分疼愛魯迅,每到除夕的時候,她總是幫助魯迅把那些壓歲錢紅紙包一個個放到枕頭底下,又把一個福橘放在魯迅的床頭,以祈求來年的魯迅有個好兆頭。
有一天,魯迅跟長媽媽說起喜歡《山海經》裡的故事。原來,魯迅在童年時就很喜歡圖畫書,他聽遠房叔祖講,有一部繪畫的書,叫做《山海經》,這本書非常好看,裡面畫著人面的獸,九頭的蛇,三腳的鳥,生著翅膀的人……這些神奇的傳說深深地吸引了魯迅,他非常渴望讀到《山海經》,但始終沒有買到,長媽媽把魯迅的話記在了心上。
隔了一陣日子,長媽媽風風火火地從老家探親回來了。她來到魯迅的房裡,神秘地說:
“哥兒,你猜我給你帶來了什麼東西?”
“是泥人兒?”
“不是,你看!”長媽媽像變戲法似的從背後拿出一個包紮整齊的`紙包裹。
“哥兒,是有圖畫的《山海經》,我給你買來了!”長媽媽大聲地說。
“什麼?真的是《山海經》,共有四本呢!”魯迅高興極了,想了很久的人面獸、九頭蛇、三腳鳥、一腳牛……都出現在面前。他早就聽說過的一個沒了頭的古代神話裡刑天的故事,畫書裡也有。畫書裡畫了刑天“以乳為目,以臍為口”、“執干鏚而舞”……
從這件事情以後,魯迅對長媽媽格外地敬重。認為別人不肯做,或是不能做的事,長媽媽卻能夠做成功。長媽媽確有偉大的神力啊,魯迅這樣想。這套四本的《山海經》畫書,是魯迅最早接受別人贈給的紀念,他把它看作是最心愛的寶書。
後來,長大了的魯迅離開了紹興,開始到外面的世界去闖蕩的時候,長媽媽不久便重病去世了。聽到這個訊息後,魯迅非常難過,他想起長媽媽送他的繪畫書《山海經》,想起與長媽媽在一起生活的那些日子,於是,魯迅便寫下了《阿長與〈山海經〉》的文章,來紀念這位仁厚慈愛的保姆。
獨角獸對比目魚
12歲那年,魯迅離開家鄉,到全城著名的私塾——三味書屋讀書。讀的是《四書》、《五經》之類的古文書。私塾的老師是壽鏡吾老先生。他是個非常正直、質樸、博愛的人,他痛惡帝國主義,從來不用外國貨,在教育學生上,他還是遵守私塾的老一套,每天教給學生的就是死板地背書、聽書、寫字。對於天資聰明的魯迅來說,這些課程他學得都非常輕鬆。
這一天,塾師壽鏡吾上課。在課上提出了一個“獨角獸”對課題,老先生說:“大家都想想,誰想好了舉手回答。”
不一會兒,一位學生站起來,說:
“獨角獸應對一頭蛇。”
另一位學生站起來,大聲說:
“不妥,應該對三腳蟾。獨對三,角對腳,獸對蟾。”
教室裡的學生唧唧喳喳很熱鬧,學生們都紛紛舉手回答。這時又一位同學站起來,說他不同意剛才兩位同學的對法:
“應該對九頭鳥。獨就是一的意思嘛,獨應該對九;這角嘛是名詞,名詞對名詞,獸正好和鳥相對。”
壽老師聽罷這番回答,又搖搖頭。
“老師,對‘比目魚’為妥!”魯迅站起來說。
老師先是一愣,接著臉上露出了笑容,他讓魯迅坐下,大聲對學生說:“比目魚,對得好!”
刻著“早”字的書桌
少年魯迅不僅聰明勤奮,而且對自己也嚴格要求。在三味書屋上學後不久,魯迅的爺爺在一場科舉考試中因替親友賄賂,觸犯了法律,被逮捕入獄。魯迅的父親因為著急上火,不久就得了一場重病,躺在了床上。魯迅作為家裡的長子,就和母親一起擔起了探視爺爺、照顧父親和弟弟的重擔。他每天要去接醫生,經常到藥鋪抓藥。家裡的錢越來越少,為了給父親治病,魯迅經常拿著母親給他的東西送到當鋪裡、換了錢給父親治病抓藥。每天他都往返在當鋪與藥鋪之間。
這一天,當他忙妥家裡的事兒,趕到三味書屋時,老師已經上課了。站在門外的魯迅非常為難,他既怕老師生氣,又怕耽誤課程,猶豫一會兒,就硬著頭皮敲門進了教室。看見遲到的學生,老先生是滿臉的不高興,他停下正講的課,問道:
“你怎麼才到呢?”
魯迅從座位上站起來,回答道:
“先生,我去藥鋪給父親抓藥,耽擱了一會兒,就來晚了。”
“無論什麼理由,作為學生,遲到都是不妥的。今後應以此為訓,你坐下吧。”老先生嚴厲地說。
魯迅坐下後,沒有埋怨老師的批評,他想:先生批評得對,一個總愛遲到的學生,不是好學生,我不能原諒自己,無論什麼理由都不能耽誤上課。為了記住這次遲到的教訓,魯迅就在三味書屋自己書桌的右上方,用小刀刻了一個“早”字,以“早”字來告誡自己:無論在什麼情況下,都不能遲到,要勤奮,要遵守私塾的紀律。
從此以後,魯迅起得比從前更早了,他一件一件地忙完家裡的事情後,就趕緊背起書包,匆匆地向三味書屋走去,沒有再遲到一次。魯迅就是憑著對自己嚴格的要求,勤奮好學,在全班取得了最好的成績。這件事,魯迅始終沒有忘記。許多年以後,他還告訴身邊的親人,要記住這個“早”字。
直到今天,在紹興三味書屋紀念館裡,還擺著魯迅當年用過的那張書桌,桌上那個刀刻的“早”字,還依稀可辨,它向每一個來過這裡的人,講述著少年魯迅的這段故事。
魯迅在三味書屋讀書時的三個故事:
一、他曾製作一張書籤,中間豎寫“讀書三到:心到,口到,眼到”10個字,夾在書頁裡。讀書時,讀一遍書,自上而下蓋書籤上一個字。這個辦法同學們很讚賞,大家都仿效起來。
二、有的同學整天只想玩,常常揹著老師拉別人一起玩。魯迅為防止同學影響自己的學習,就在書桌的左上角貼了一張三寸長二寸闊的紅紙條,紙條上寫著“君子自重”4個字。
三、魯迅讀書時,還要幫助家裡做些事,特別是為父親的病經常上當鋪跑藥店。有一次,因多做了些家務,讀書遲到了,受到老師的責備,他就在書桌的右下角用小刀刻了個“早”字,用以鞭策自己。此後,他就再沒有遲到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