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研究的集大成之作

柳宗元研究的集大成之作

  柳宗元研究的集大成之作是《柳宗元集校注》,《柳宗元集校注》共十冊。

  搞古籍整理是一件吃力不討好的事。不但要坐長期的冷板凳,過像苦行僧一樣的生活,而且出成果的時間一般比較長,因此,很多人不願搞古籍整理。但也有一些學者,潛行研究,不計名利,尹佔華先生便是其中的一位。這位在古代文學研究領域默默耕耘的學者,將這部份量厚重的《柳宗元集校注》完成,這是其繼《王建詩集校注》、《張祜詩集校注》之後的又一部重要古籍整理作品。該書三百餘萬字,分十冊出版,煌煌鉅著,炳耀學林,堪稱柳宗元研究的集大成之作。

  此書體例完備,以“校記”、“解題”、“註釋”、“集評”設定。該書的第一個特點是資料完備,蒐羅宏富。《柳宗元集校注》詳細蒐集了柳宗元集的文獻資料,包括大量難得一見的評論資料。前人如宋代孫汝聽、童宗說、韓醇等,清代何焯、陳景雲等,當代章士釗、吳文治、卞孝萱等人對柳集的整理研究成果,包括校勘、系年、解題以及典故、詞語的註釋、字詞的音釋等,都盡數採入;所有前人的解說與明清人的點勘成果也一併收入。如有歧說或誤解,則以按語的形式給出自己的解釋。前人關於柳宗元作品的所有評述及解說資料也收集齊全。附錄又附載了柳宗元研究資料、柳宗元年表等。這樣一來,為柳宗元研究者提供了極大的便利,省去了翻檢之勞。

  該書的第二個特點是底本可靠,校勘精嚴。柳宗元集版本眾多,究竟選擇哪個本子作為校勘的底本,至關重要。尹先生調查了有關《柳宗元集》的各個版本,分析了重要版本的特色與優劣,最後選擇以宋蜀刻《新刊增廣百家詳補注唐柳先生文》為底本(中華書局一九七九年版《柳宗元集》亦以此為底本)。在具體的校勘中,參校不同刊本,羅列異同,釐正錯誤,同時還校正了各家註文。

  第三,考證認真,註釋精到。作品註釋的最高境界,是儘可能追尋作家的'原意。對於柳宗元詩文而言,宋代就有註釋本,如孫汝聽《柳集全解》、文讜《柳集補註》、童宗說《柳文音釋》、張敦頤《柳文音變》、韓醇《柳文詁訓》等單行本,後來又有各種綜合本。總體而言,這些註解不乏真知灼見,對理解原作品有很大幫助,但也有不少紕漏或錯誤。對於前人註釋存在的問題,《柳宗元集校注》以按語的形式新增補註或新注。如卷十九《龍馬圖贊》之“鬣”,韓醇《柳文詁訓》只作了音釋,《柳宗元集校注》則補充了註釋,認為肉鬣即肉鬃,“鬃”或作“鬉”。馬頸上有一片肉,上生鬃毛,倒披一旁,稱肉鬃。並引杜甫《驄馬行》“隅目青熒夾鏡懸,肉鬃碨礧連錢動”作為旁證。又如卷二十二《送澥序》,韓醇《柳文詁訓》認為此序作於永州,而新注引用《太平廣記》中的有關材料,考定此序元和十四年作於柳州,從而糾正了韓說之誤。

  對於柳宗元詩文中的地理,舊注多忽略之,新注多有貢獻。如卷四二《奉和楊尚書郴州追和故李中書夏日登北樓十韻之作依本詩韻次用》“遊鱗出陷浦,唳鶴繞仙岑”,後一句“仙岑”陳景雲《柳集點勘》補充註釋,然前一句“陷浦”卻疑有誤字,新注引《明一統志》卷六六郴州:“陷浦,在州城北二十里,一名陷池。相傳昔有萬氏居此,一旦雷雨,全家皆陷,故名。”給出了圓滿的註釋。再如卷四一《祭外甥崔駢文》之“念與汝別,桓公之臺”,桓公臺各本無注,章士釗《柳文指要》以為在今山東省,新注從張說《遊隴山靜勝寺》:“每上襄陽樓,遙望龍山樹。……南識桓山臺,北望先賢墓。”考出桓公臺在江陵,無疑是正確的。

  《柳宗元集校注》是一部精心打造出來的精品,據筆者親見,校稿堆滿了一張大床,反覆校核達三次之多。這樣打磨出來的成果,無論從版本的選擇,還是作品的校勘、註釋、集評方面看,都值得稱道。

  在這喧囂熱鬧的世界裡,尹先生堅守自己的學術信仰,坐冷板凳,做真學問,將《柳宗元集校注》完成。翻閱此書,展現在我們面前的,不僅僅是一本古籍整理著作,更多的是一種學術精神,一種治學的態度。

  拓展:

  柳宗元簡介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山西運城人,世稱“柳河東” “河東先生”。因官終柳州刺史,又稱“柳柳州”“柳愚溪”,漢族,祖籍河東(今山西省.永濟市運城、芮城一帶)。唐代文學家、哲學家、散文家和思想家,與韓愈共同倡導唐代古文運動,並稱為“韓柳”。與劉禹錫並稱“劉柳”。與王維、孟浩然、韋應物並稱“王孟韋柳”。與唐代的韓愈、宋代的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和曾鞏, 並稱為 “唐宋八大家”(柳宗元為唐宋八大家之二) 。唐代宗大曆八年(773年)出生於京都長安(今陝西省西安市)

  柳宗元出身於 官宦家庭,少有才名,早有大志。早年為考進士,文以辭采華麗為工。貞元九年(793)中進士,十四年登博學鴻詞科,授集賢殿正字。一度為藍田尉,後入朝為官,積極參與王叔文集團政治革新,遷禮部員外郎。永貞元年(805)九月,革新失敗,貶邵州刺史,十一月柳宗元加貶永州司馬(任所在今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區),在此期間,寫下了著名的《永州八記》(《始得西山宴遊記》《鈷鉧潭記》《鈷鉧潭西小丘記》《小石潭記》《袁家渴記》《石渠記》《石澗記》《小石城山記》)。元和十年(815)春回京師,不久再次被貶為柳州刺史,政績卓著。憲宗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初八(819年11月28日)卒於柳州任所。交往甚蕃,劉禹錫、白居易等都是他的好友。

  柳宗元一生留詩文作品達600餘篇,其文的成就大於詩。其詩多抒寫抑鬱悲憤、思鄉懷友之情,幽峭峻鬱,自成一路。最為世人稱道者,是那些清深意遠、疏淡峻潔的山水閒適之作。 駢文有近百篇,散文論說性強,筆鋒犀利,諷刺辛辣。遊記寫景狀物,多所寄託。哲學著作有《天說》《天對》《封建論》等。柳宗元的作品由唐代劉禹錫儲存下來,並編成集。有《柳河東集》《柳宗元集》(中華書局1979年版)。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