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銘》教案範本

《陋室銘》教案範本

  引導語:《陋室銘》一文簡短精悍,怎麼把這篇課文完整準確的教好呢?下面是小編分享的《陋室銘》教案範本,供大家參考,更多內容,請關注應屆畢業生文學網(http://www.ruiwen.com/wenxue)。

  陋室銘

  劉禹錫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教學目標

  1、藉助註解瞭解課文大意,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

  2、 理解託物言志的手法。

  3、 準確、流暢、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並背誦課文。

  教學重難點

  理解託物言志的手法。

  教學準備

  1、朗讀課文。

  2、 課前對照書下注釋疏通文意,標出有疑問的字句。

  教學時間:3課時

  設計思路

  “銘”是一種文體,《陋室銘》是用“託物言志”的手法,表達了一致的理想與追求,這種理想與追求是君子對待自我的要求,是一種可貴的高尚而超俗的品質,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是君子在物質貧瘠條件下追求的精神富足。這不僅是劉禹錫的追求,也是歷代文人、知識分子的追求。

  先在同學互助和教師虎的指點下疏通文意,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和合作性,然後結合文章內容(主人高尚的道德、陋室周圍優美的自然環境、主人與客人共同營造的`人文環境)展開聯想和想像,理解中國古代文人的理想追求和胸襟。然後再從文章比興手法的運用以及佈局謀篇上理解課文。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由介紹“銘”這種文體匯入。)同學們可能、看過有的古代銅器上刻有一些文字,誰想過這些文字是用來幹什麼的,又為什麼刻在器物上呢?

  (有的學生可能回答:是器物的一種裝飾,是因為自己喜歡這段文字才刻上去的。)

  教師介紹(如條件允許可用圖片來介紹。):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戒自己或者稱述功德的文字,叫做“銘”,後來,“銘”成為一種文體。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的《陋室銘》就是其中的一篇。簡介作者及作品,突出其因參與王叔文領導的政治革新失敗而被貶的背景。

  二、全體同學齊讀課文,掌握文言字詞。

  斯是陋室(這) 惟(只)吾德馨(品德高尚) 談笑有鴻儒(博學的人) 往來無白丁(平民) 無案牘(官府的公文)之勞形(身體)

  學生四人一組討論,互譯課文。男生一句,女生一句,主動發言講解課文,其他同學的問題可由發言同學解決,老師適時適當點評。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三、在理解文意的基礎上思考。

  1、“陋室”的主人是個粗俗低下的人嗎?

  2、從文中看,劉禹錫筆下的“陋室“究竟是不是陋室,為什麼?作者是從哪些方面寫的?

  3、想像陋室周圍的環境。

  4、結合文章想像作者在陋室裡經常幹些什麼?表明作者有怎樣的志向?

  四、再讀課文,思考。

  1、文章開頭寫“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的作用是什麼?

  2、文章結尾寫道“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的作用是什麼?

  3、本文題目為“陋室銘”,文中又說“何陋之有”,這些矛盾嗎?

  要點提示:

  1、用了比興的手法。“山不在高”“水不在深”類比“陋室”;“有伸則名”“有龍則靈”暗喻自己。

  2、文章首句用了比興手法,尾句與首句互相呼應。

  3、不矛盾。題中之“陋“為房屋的形陋,尾句的“陋”為“鄙俗”之義,指屋中主人的“德馨”,不鄙俗。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