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田家·古道饒蒺藜》古詩詞翻譯賞析
柳宗元《田家·古道饒蒺藜》古詩詞翻譯賞析
《田家·古道饒蒺藜》作者為唐朝詩人柳宗元。其古詩全文如下:
古道饒蒺藜,縈迴古城曲。
蓼花被堤岸,陂水寒更綠。
是時收穫竟,落日多樵牧。
風高榆柳疏,霜重梨棗熟。
行人迷去住,野鳥競棲宿。
田翁笑相念,昏黑慎原陸。
今年幸少豐,無厭饘與粥。
【前言】
《田家·古道饒蒺藜》,唐朝柳宗元作品,為《田家》第三首。柳宗元“待罪南荒”,與普通民眾交往,又親自參加勞動,基本上把自己融入到一個普通民眾之中。《田家》第三首就是透過寫“我”戀遊郊外,迷不知返,黃昏時,田家老翁擔心“我”走夜路有危險而誠心留宿的情景,表達了“我”被貶南荒後的苦悶無奈、孤獨無望的心理,同時也表現了永州淳樸的民風。
【註釋】
①饒富足、多。蒺藜:草本植物,莖平鋪在地上,果皮有尖刺,種子入中藥。縈:圍繞:纏繞。
②蓼花:草本植物,果實卵形,扁平。全草入中藥。被:遮蓋。陂:池塘。
③竟:完畢。
④競:競爭、競賽。
⑤厭:滿足。饘,稠粥。
【翻譯】
路上蒺藜滿眼生,彎曲纏繞古城壁。蓼花覆蓋塘堤岸,池中清水更綠碧。此時秋收已完畢,樵夫牧童日暮歸。寒風勁吹柳葉稀,霜下梨棗已透熟。行路之人迷歸路,野鳥競相尋歸宿。田家老人笑留我,黑夜原孤獨謹慎。幸虧今年收成好,不用擔心沒得粥。
【賞析】
詩歌前八句寫郊遊所見景物。展現在我們眼前的是一幅深秋原野風景圖:古城、古道,蒺藜纏繞,野花開滿堤岸,池水澄清碧綠,“饒”、“被”、“寒”三字足見此地原始荒涼卻又純樸自然;秋風瑟瑟,霜露重重,林影稀疏,夕陽西下,又給人一種秋收後的蕭瑟肅殺之感,這裡實在不是什麼旅遊勝地。即使這樣,詩人還是毫無目標地漫遊原野以消解心中苦悶無奈。詩的後八句主要是記事。詩人遷謫離京以來,處境索寞,何事無成,漫遊郊外,以至打柴的、放牛的相繼回家,百鳥競相歸巢之時竟迷失了回去的路徑,幸好有田家老翁的提醒與相留:晚上野外有危險,須小心,反正今年的收成還過得去,一碗粥總還是有的,你就別回去了,在此住一晚吧!
這裡“昏黑慎原陸”既可看作是田家老人相留之理由與誠意,同時也暗喻當時社會政治風雲,官場險惡。你就住我們永州吧,別回了(別回朝廷做官)!果然,元和十年十一月,徵召的詔書傳到永州,柳宗元滿心歡喜,花了一個月的時間回到長安,在長安等了一個月,皇上不召見,不但未被起用,元和十一年三月十四日,再次遠謫柳州刺史。郊遊本是解人煩悶的樂事,然所見景物:“蒺藜、古道、風高、霜重”,加上迷路之情狀,又無不體現了詩人孤獨煩悶、強作閒適的'心理。所以蘇東坡曾有評語說,“柳儀曹詩,憂中有樂,樂中有憂”(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引);認為“柳子厚南遷後詩,清勁紆徐,大率此類”(《東坡題跋》),這是道出了柳宗元貶後所作詩歌在思想內容方面的基本特點的。
這首五言古詩構思新巧,表面看雖是寫景記事,然而字裡行間又隱含著無限孤獨煩悶與憂憤之情,詩人透過對深秋原始景色的描寫與郊遊迷路的記述,襯托他謫居中鬱悒的情懷、前途無望的憂憤,隨景寓情,即事成詠,寫得平淡簡樸而又蘊味深長,平淡有思致,乍看似有自得之趣,而終難如陶公之超脫。
《田家》三首是一組完整的詩篇,三首詩體現了一些共同的特色。其一是敘事樸實生動,客觀真實;其次是語言質樸無華,幾近口語,體現了田園詩的本色;其三是運用生動的形象描寫與對話描寫,極富藝術感染力。忠實客觀地表現了農村悲慘的生活圖景,含蓄而又自然地流露出詩人對封建官吏的憎惡,對窮苦民眾深切同情的民本思想和對自己遭貶永州、前途無望的憤慨。清人毛先舒說這組詩“敘事樸到”,這一評價是精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