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夏初雨後尋愚溪》全文賞析

柳宗元《夏初雨後尋愚溪》全文賞析

  《夏初雨後尋愚溪》寫於柳宗元被貶永州期間,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柳宗元《夏初雨後尋愚溪》全文賞析,參考一下。

  《夏初雨後尋愚溪》原文:

  悠悠雨初霽,獨繞清溪曲。

  引杖試荒泉,解帶圍新竹。

  沉吟亦何事,寂寞固所欲。

  幸此息營營,嘯歌靜炎燠。

  《夏初雨後尋愚溪》參考註釋:

  ①霽 (jì) :指雨後或雪後轉晴。

  ②營營:謀求。

  ③炎燠(yù):炎是指天氣極熱;燠也是指熱。

  柳宗元唐五言古詩:《夏初雨後尋愚溪》賞析:

  在柳宗元所寫的詩歌中,跟愚溪相關而又流傳至今的達六首之多。如《溪居》、《雨後曉行獨至愚溪北池》、《雨晴至江渡》、《冉溪》、《旦攜謝山人至愚池》,以及這一首《夏初雨後尋愚溪》。另有涉及到愚溪的文章五篇,即:《愚溪對》、《愚溪詩序》、《鈷鉧潭記》、《鈷鉧潭西小丘記》、《至小丘西小石潭記》。此外,他還曾經寫過以“丘泉溝池堂溪亭島”為內容的“八愚詩”,可惜已經失傳。就現有的詩文看,其內容雖然都跟愚溪或多或少有所關聯,但借景抒情,且思想脈搏跟他個人經歷、情感變化幾乎完全相吻合的,還要數這一首《夏初雨後尋愚溪》。

  詩的開頭兩句:“悠悠雨初霽,獨繞清溪曲。”霽是指雨後或雪後轉晴。久雨初晴,詩人獨自來到清澈的小溪旁,順著彎彎曲曲的溪岸行走。好像是在暗喻他前半生的經歷,如同在綿綿的春雨之中,走過了許許多多的彎路,終於找到“愚溪”這塊“世外桃源”。第三、四句:“引杖試荒泉,解帶圍新竹。”寫他看到荒野中的清泉,忍不住舉起手中的柺杖去試探深淺;並且將自己身上的帶子解下,把那些倒伏的嫩竹捆扶起來。透過對景物的描寫突出自己的行動。似乎是在自我表白:雖然獨自一人被貶到永州,但是他並沒有灰心喪氣,而是利用手中的筆,去試探清泉的“深淺”,什麼毀謗、誣陷與攻擊,統統撇在了腦後;同時,還要對那些後學晚輩之類“嫩竹”,盡力給予關照與扶持。

  第五、六句:“沉吟亦何事,寂寞固所欲。”寫他以前經常為了功名利祿之類事情而沉吟不已,白白地浪費了許多光陰;但為了實現“利安元元”的遠大抱負和理想,又懼怕什麼孤獨與寂寞呢?那些東西,本來就是自己應該預料得到的結果。第七、八句:“幸此息營營,嘯歌靜炎燠。”營營是謀求的意思;炎燠是指天氣極熱。這兩句中的“幸”字和“靜”字,特別耐人尋味。“幸”字是“有幸、幸運”的意思。寫他“有幸”來到這裡休養生息,應該大聲唱著歌謠來對付特別炎熱的天氣。“許國不復為身謀”,要為自己的理想和事業去奮鬥,肯定會付出不少的代價。跟屈原以身殉國相比,跟元和元年(公元 806 年)被賜死於貶所的王叔文相比,自己還是非常“幸運”的人。“留得青山在,哪怕沒柴燒”呢?

  “靜”字可以看作全詩的“詩眼”。古人說:“淡泊以明志,寧靜而致遠。”在柳宗元的眼中,愚溪是一個與自己擁有同樣的品質,同樣遭遇的天涯知己。他與它對話,傾訴自己的情懷和不平,從而獲得心理上的暫時平衡和安慰;他有意識地在這人煙稀少的遠僻之地,用“柺杖去試探荒泉的深淺”,扶起“倒伏的嫩竹”,“以 動求靜”;他用一種平和、恬靜的心態,來對待炎熱的“天氣”——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詩中所創設出來的這種寧靜、淡遠的意境,是由於柳宗元對世俗的淡漠;而對世俗的淡漠,來自於佛教的出世思想作用的結果。因而,他能夠心無掛礙,和世俗事務暫時絕緣,本著一種超功利、超現實的心境,從自然中體會到了禪意,又以禪意去體味人生,從而達到了與自然與人生合一的閒散悠然的境界,放下爭逐之心、功利之念,甚至覺得脫離了侷促的社會政治樊籬,貶謫南荒對他倒是一件幸事。所以,他覺得必須高高興興地去面對未來,敢於大聲地唱著歌去迎接“炎夏”的挑戰。

  柳宗元剛來永州的那幾年,還念念不忘功名和仕途,對自己無罪獲譴而憤憤不平,對世事不公深感委屈,牢騷滿腹,曾經幻想著自己能夠像賈誼一樣,有朝一日被皇帝突然想起,法外開恩,重新起用自己。隨著歲月的流逝,以及永州山水的陶冶,純樸民風的感染,加之賦閒日久,使他有了更多的時間去讀書與思考,原先那種急功近利的想法,逐漸地冷卻下來,代之以清醒、成熟和穩重。柳宗元一生好佛,他曾說:“吾自幼好佛,求其道,積三十年。”(《送巽上人赴中丞叔父召序》)佛教追求“禪定”境界,主張在“清靜無為”之中去忘懷世事,潛心於體悟禪理經義。高僧們偏愛幽靜的所在,與自然山水有著一種巨大的親和力,在生滅不已的朝暉夕陰、花開花落的大自然永恆寧靜中妙悟禪機。佛家這種講出世、重自然、追求平靜、清幽的境界,對柳宗元的審美趣味影響很大。他親自參加一些勞動,同耕田種菜的農民做鄰居,和打獵捕魚的人密切交往,不僅使他對民眾的實際生活有了更為深入的瞭解,而且在感情上得以和普通勞動者相交流,從而促成了感情上的進一步變化,思想上的進一步交融,寫出了“苛政猛如虎……賦斂之毒有甚於是蛇者乎”的千古名篇《捕蛇者說》,真正成了老百姓的忠實代言人。

  《夏初雨後尋愚溪》,跟他同時期的許多詩文都有所不同,格外豁達、樂觀,不再為自己的處境而煩惱,不再為日後的前程而困擾,給人一種“解脫世俗塵網的束縛、超越人世間煩擾與困惑”的嶄新的精神風貌。他堅持了這種在困境中頑強執著的追求精神,和勇往直前、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才使得困居“南荒”的十年,成了柳宗元生命里程中嶄新的拼搏時期,鑄就了唐代文學史與思想史上的又一座豐碑。

  拓展內容

  柳宗元簡介

  柳宗元(773819),字予厚,河東(今山西省永濟縣)人,以下是柳宗元人物簡介,請考生學習。

  貞元九年(793)中進士第,十四年登博學宏詞科,授集賢殿正字。十七年任藍田縣尉,十九年為監察御史裡行(見習御史)。二十一年正月,順宗(李誦)即位,柳宗元積極協同王叔文等人進行政治改革,時為禮部員外郎。改革觸犯了保守官僚、宦官、藩鎮的利益,遭到反對,不到八個月就以失敗告終。九月,王叔文等革新人物受到迫害,柳宗元始貶為邵州剌史,十一月又被加貶為永州(今湖南省零陵縣)司馬。直到元和十年(815)春,才奉召至京師,三月又出為柳州刺史。他在柳州頗有政績,四年後死在那裡。

  柳宗元是政治改革家,也是中唐時期的思想家和文學家。他和韓愈尊儒學、力斥佛、老不同,他尊儒學(最看重《春秋》,主張取聖人大中之道以為理),卻統合佛、道之長而棄其短,並認為韓愈闢佛是忿其外而遺其中,是知石而不知韞玉也(《送僧浩初序》)。他能從勢的發展來看待社會歷史的進化,能從安民的角度來談論吏治之道,這些在當時都是有進步意義的。

  柳宗元的古文理論比較完備,重要的`有三點。一是認為文章要表現正確的思想內容,要能為時所用。他講文者以明道,並要以輔時及物為道,且一再中言:文之用,辭令褒貶、導揚諷諭而已。二是主張文章的內容、形式要統一起來,二者不能有所偏廢。他既反對無乎內而飾乎外,也反對有乎內而不飾乎外。三是強調作家要有好的道德修養和嚴肅認真的寫作態度。他說大都文以行為本,在先誠其中,又講作文切不町出以輕心、怠心、昏氣、矜氣。此外,他對古代文化遺產並不一概否定,而是主張參用其長,既吸收可取的思想資料,也利用各種文體(包括駢文、辭賦)的藝術形式。柳宗元這些觀點對當列的青年習作者產生過一定的影響。他雖不像韓愈那樣公開和一些青年建立師生關係,但受他指教的人卻相當多。他在長安,每日登門求教者幾十人,到了南方,不少人還從千里以外到永州向他求教。柳宗元熱心幫助他們,或口講指畫,或用函授方法解決疑難,大大推動了古文運動的發展。

  當然,柳宗元對古文運動的最大貢獻,是他創作的許多優秀的古文。這些優秀作品大都產生在他被貶以後。原因是長期謫居南方,使他對社會弊病有了更深刻的認識,而形同囚犯的憂患生活使得他悲憤填胸,抑鬱難平。再加上他這時有意識地研究了先秦兩漢的古文,便使他有可能寫出好的作品。總的看,柳文高、壯、廣、厚,詞正而理備,而又言暢而意美,顯出俊傑廉悍、詞氣峻厲或幽鬱隱微、峭麗精潔的審美特徵。韓愈說柳文雄深雅健,似司馬子長,崔、蔡不足多也(即含蓄不露,見《詩人玉屑》引《漫齋語錄》),劉熙載言柳文如奇峰異嶂,層見疊出,都說明它們具有內、外兼善的特點。他的論說文雄辯滔滔,凌厲峭折,大小政論無不筆鋒犀利,論證精確。他的傳記文善於刻劃人物性格,有的是學習《史記》、《漢書》中人物傳記的表現手法,有的則是自有創造。比如他的《梓人傳》、《宋清傳》,明顯地吸取了唐傳奇的特點,但又不是純傳奇。作者善於借立傳來闡發道理。柳宗元是第一個使寓言成為獨立文學形式的作家。他的寓言多以人、禽獸、草木的小故事為題材,有的反映作者的政治見解,有的宣揚人生哲理,寓意深遠。山水遊記是柳宗元對古代散文最出色的貢獻,它們不但再現了南方自然山水的美,還寫出了作者感情的微妙變化。這種借寫被遺棄的山水以吐胸中之氣的做法,把古代山水遊記的寫作推向了一個新階段。柳文中還有不少騷賦,它們從風格到體制都受到屈賦的影響,在唐人中是不多見的。總之,柳文眾體兼備,無論記山水、狀人物、談文章、議論政事、闡述哲理,皆能形容盡致,辯析入微,真是漱滌萬物,牢籠百態,而無所避之。

  柳宗元有詩一百四十餘首。其詩雅淡味深,和陶淵明、王維、韋應物並稱。蘇軾說柳子厚詩在陶淵明下、韋蘇州上(《評韓柳詩》)。又說詩到李、杜以後,獨韋應物、柳宗元發纖稱於簡古,寄至味於淡泊(《書黃予思詩集後》)。

  劉禹錫曾為柳宗元編《河東先生集》三十卷,原奉已佚,現存宋人輯本多種。今人吳文治等參校眾本,編有《柳宗元集》四十五卷、外集兩卷,另有外集補遺一卷。

  柳宗元作品

  1、《聞黃鸝》

  倦聞子規朝暮聲,不意忽有黃鸝鳴。

  一聲夢斷楚江曲,滿眼故園春意生。

  目極千里無山河,麥芒際天搖清波。

  王畿優本少賦役,務閒酒熟饒經過。

  此時晴煙最深處,舍南巷北遙相語。

  翻日迥度昆明飛,凌風邪看細柳翥。

  我今誤落千萬山,身同傖人不思還。

  鄉禽何事亦來此,令我生心憶桑梓。

  閉聲回翅歸務速,西林紫椹行當熟。

  2、《詠三良》

  束帶值明後,顧盼流輝光。

  一心在陳力,鼎列誇四方。

  款款效忠信,恩義皎如霜。

  生時亮同體,死沒寧分張。

  壯軀閉幽隧,猛志填黃腸。

  殉死禮所非,況乃用其良。

  霸基弊不振,晉楚更張皇。

  疾病命固

  亂,魏氏言有章。

  從邪陷厥父,吾欲討彼狂。

  3、《梅雨》

  梅實迎時雨,蒼茫值晚春。

  愁深楚猿夜,夢斷越雞晨。

  海霧連南極,江雲暗北津。

  素衣今盡化,非為帝京塵。

  4、《柳州二月榕葉落盡偶題》

  宦情羈思共悽悽,春半如秋意轉迷。

  山城過雨百花盡,榕葉滿庭鶯亂啼。

  5、《南澗中題》

  秋氣集南澗,獨遊亭午時。

  迴風一蕭瑟,林影久參差。

  始至若有得,稍深遂忘疲。

  羈禽響幽谷,寒藻舞淪漪。

  去國魂已遠,懷人淚空垂。

  孤生易為感,失路少所宜。

  索寞竟何事,徘徊只自知。

  誰為後來者,當與此心期。

  6、《別舍弟宗一》

  零落殘紅倍黯然,雙垂別淚越江邊。

  一身去國六千里,萬死投荒十二年。

  桂嶺瘴來雲似墨,洞庭春盡水如天。

  欲知此後相思夢,長在荊門郢樹煙。

  7、《酬曹侍御過象縣見寄》

  破額山前碧玉流,騷人遙駐木蘭舟。

  春風無限瀟湘意,欲採蘋花不自由。

  8、《飲酒》

  今夕少愉樂,起坐開清尊。

  舉觴酹先酒,為我驅憂煩。

  須臾心自殊,頓覺天地暄。

  連山變幽晦,綠水函晏溫。

  藹藹南郭門,樹木一何繁。

  清陰可自庇,竟夕聞佳言。

  盡醉無復辭,偃臥有芳蓀。

  彼哉晉楚富,此道未必存。

  9、《讀書》

  幽沉謝世事,俯默窺唐虞。

  上下觀古今,起伏千萬途。

  遇欣或自笑,感戚亦以籲。

  縹帙各舒散,前後互相逾。

  瘴痾擾靈府,日與往昔殊。

  臨文乍了了,徹卷兀若無。

  竟夕誰與言,但與竹素俱。

  倦極便倒臥,熟寐乃一蘇。

  欠伸展肢體,吟詠心自愉。

  得意適其適,非願為世儒。

  道盡即閉口,蕭散捐囚拘。

  巧者為我拙,智者為我愚。

  書史足自悅,安用勤與劬。

  貴爾六尺軀,勿為名所驅。

  10、《溪居》

  久為簪組束,幸此南夷謫。

  閒依農圃鄰,偶似山林客。

  曉耕翻露草,夜榜響溪石。

  來往不逢人,長歌楚天碧。

  11、《江雪》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山雪。

  12、《漁翁》

  漁翁夜傍西巖宿,曉汲清湘燃楚竹。

  煙銷日出不見人,欸乃一聲山水綠。

  回看天際下中流,巖上無心雲相逐。

  13、《早梅》

  早梅發高樹,回映楚天碧。

  朔吹飄夜香,繁霜滋曉白。

  欲為萬里贈,杳杳山水隔。

  寒英坐銷落,何用慰遠客?

  14、《登柳州城樓寄漳汀封連四州》

  城上高樓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驚風亂颭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牆。

  嶺樹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迴腸。

  共來百粵文身地,猶自音書滯一方。

  15、《與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華親故》

  海畔尖山似劍芒,秋來處處割愁腸。

  若為化作身千億,散向峰頭望故鄉。

  16、《中夜起望西園值月上》

  覺聞繁露墜,開戶臨西園。

  寒月上東嶺,泠泠疏竹根。

  石泉遠逾響,山鳥時一喧。

  倚楹遂至旦,寂寞將何言。

  17、《秋曉行南谷經荒村》

  杪秋霜露重,晨起行幽谷。

  黃葉覆溪橋,荒村唯古木。

  寒花疏寂歷,幽泉微斷續。

  機心久已忘,何事驚麋鹿。

  18、《雨後曉行獨至愚溪北池》

  宿雲散洲渚,曉日明村塢。

  高樹臨清池,風驚夜來雨。

  予心適無事,偶此成賓主。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