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簡介朝代

柳宗元簡介朝代

  柳宗元被貶到柳州去當刺史,他倒是很平靜的。和小編一起來看看下文關於柳宗元簡介朝代的內容 ,歡迎借鑑!

  柳宗元(公元773年—公元819年),字子厚,漢族,唐代河東郡(今山西運城永濟)人,世稱“柳河東”“河東先生”。著名唐代文學家、哲學家、散文家和思想家,與韓愈共同倡導唐代古文運動,並稱為“韓柳”。與劉禹錫並稱“劉柳”。與王維、孟浩然、韋應物並稱“王孟韋柳”。與唐代的韓愈、宋代的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和曾鞏,並稱為“唐宋八大家”,為唐宋八大家之二。

  柳宗元一生留詩文作品達600餘篇,其文的成就大於詩。駢文有近百篇,散文論說性強,筆鋒犀利,諷刺辛辣。遊記寫景狀物,多所寄託,有《柳宗元集》傳世,代表作《溪居》、《江雪》、《漁翁》。

  柳宗元是一個政治革新的人,推崇“古文”運動。柳宗元的哲學論著中,對漢代大儒董仲舒鼓吹的“夏商周三代受命之符”的符命說持否定態度。他反對天諸說,批判神學,強調人事,用“人”來代替“神”。柳宗元把對神學的批判變成對政治的批判,用唯物主義觀點解說“天人之際”即天和人的關係,對唯心主義天命論進行批判。他的哲學思想,是同當時社會生產力的發展、自然科學所達到的水平相適應的。他把古代樸素唯物主義無神論思想發展到一個新的高度,是中唐時代傑出的思想家。

  柳宗元所寫的一些關於社會政治的論著,是他的政治思想的具體反映。柳宗元認為整個社會歷史是一個自然發展的過程,有其不以人們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發展的必然趨勢。他的言論從折衷調和的立場,來對儒、法、釋、道等各家學說作調和的解說。

  中國古代有續家譜的傳統,這不但是藉此光宗耀祖的事,其實是一種家庭、家族文化的傳承。古代社會是以血緣關係維繫的,家庭、家族傳承,對人的思想、行為、品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以至自覺不自覺影響後人的生活。家庭、家族的傳承是我們中華民族文化和精神的一種DNA。柳宗元一生受此影響是非常明顯的。

  河東柳氏的來源

  我們先來說一下柳氏的祖籍。柳宗元唐大曆八年(公元773年)生於京城長安。長安是柳宗元的出生地,但不是祖居地。柳宗元祖籍河東(今山西永濟),是一個是官宦的世家。河東,從地理範疇說,是一個很寬泛的概念。黃河流經山西省境,自北而南,故稱山西省境內黃河以東的地區為河東。河東歷史上也為郡名,古稱蒲州,唐玄宗時曾改蒲州為河東郡,其治所在蒲坂(今山西永濟蒲州鎮),古時的河東縣也設在這個地方。

  古人以封地為姓氏。據史料記載:柳氏先祖是魯孝公的兒子伯展,因封在柳下這個地方,死後得諡(shì)號“惠”,後人稱柳下惠。後來魯為楚滅,柳氏歸於楚國。秦統一天下,楚又被秦滅,柳氏這才遷到山西河東這個地方。《新唐書·宰相世系表》對此也有記載:說 “秦並天下,柳氏遷於河東。”柳宗元父親天寶年間避難的天屋山就在河東境內。柳宗元母親順宗時也是按河東縣人受封為“太君夫人”的。關於柳下惠,史書多有記載,說他是清高廉潔之士,為官時,曾三次被貶黜(chù罷免)。《論語·微子篇》孔子贊柳下惠為人做官,說他雖三次遭貶黜,也不誨其志。《孟子·萬章下》也贊“柳下惠之風”,說聞柳下惠之風節,胸襟狹小的人會寬大起來,刻薄的人會厚道起來。

  柳下惠的事,《左傳》﹑《國語》﹑《戰國策》﹑《莊子》等都有記載。可《莊子·盜蹠篇》卻把柳下惠的弟弟說成盜蹠(zhí強盜),說他手下有從卒九千人,孔子因與柳下惠為友,還專門去勸說盜蹠,結果讓盜蹠羞辱的落荒而逃。據史料考證,盜蹠實有其人,是春秋末﹑戰國初一位農民起義領袖。柳宗元應對此事相當熟悉。他在永州作《謗譽》提到盜蹠說:別人說我是盜蹠不懼怕,說我是仲尼也不以為榮。任人誹謗議論,“必自善”其身而處之,坦然面對誹謗和讚譽。

  柳氏是關中六郡姓之一,是地方上的望族,其權勢顯赫一方。柳宗元先人大都在朝中為官做將。柳宗元自己在《送澥序》裡說:他祖上“在高宗時並居尚書省二十二人。”遠祖有四代曾做過宰相。可見家氏之顯赫。

  可到武則天時,柳氏的命運發生逆轉。柳宗元的高伯祖柳奭(shì),在高宗永徽二年(公元651年)為宰相,因事為武后所惡,被貶愛州刺史,途遭追殺,被籍沒全家。自此,柳氏一蹶不振,柳氏的後人都只能做些縣令類的小官。柳宗元貶在永州時曾在給岳父楊憑的信裡提到過這件事,說柳氏雖號為大族,但五六代以來再沒有人能在朝裡為官。

  柳宗元

  柳宗元故鄉河東的山川美景,名聞天下,讓看過的讀書人流連忘返。柳宗元自己也為河東壯美山河所吸引,他懷念故土的'心情,日益強烈。柳宗元在《送獨孤申叔侍親往河東序》說自己常常翹足提起衣服,“奮懷舊都”,久久向家鄉的方向望著。可據《柳集》和史料看,他一生都沒回過祖地。古時人喜用祖居地和官職等稱謂人,所以後人稱柳宗元為柳河東;因他後來貶任在柳州,又稱柳柳州。柳宗元痛恨當時的門閥士族,從不以族望自傲。可他仍為“先君之道”和“世德廉孝”而自豪,並因此影響他一生的行為舉止。這些我們在柳宗元回顧先祖往事的文字裡都看得很清楚。

  柳宗元的父親母親

  柳宗元受父母的影響很大。柳宗元父親柳鎮一生多在軍旅和府縣做一些地位不高的小官,死前為侍御史。由於長年接觸社會現實,他洞達世務,激進用世。與一般士人儒生不同,他為人剛正不阿,不畏權暴,加之能詩善文,在當時有很高的聲望和影響。

  柳鎮的事蹟,柳宗元《先侍御史府君神道表》裡都作記述。這裡我們挑幾件事說一下。天寶末年,因遭遇戰亂,柳鎮攜藏書帶著家人到離家不遠的王屋山隱居。當時隨行的有子侄一大群人。後來,又“舉族”逃到吳地。其間一群老小,“無以為食”,柳鎮只好獨自一人騎驢到處向人求食。空閒時,他給子侄和柳宗元講《春秋左氏》和《易王氏》,臉上總是帶著快樂的微笑,從不把憂愁表露出來。安史之亂平定後,柳鎮獻書朝廷,被授左衛率府兵曹參軍,又被朔方節度使郭子儀聘為節度推官,“專掌書奏”,並進大理評事。

  柳鎮在做晉州錄事參軍時,因議事直來直去,不為刺史所容。晉州刺史是郭子儀的部將,一介武夫,“酣嗜殺戮”,手下官吏沒人敢與他爭論。而柳鎮“獨抗以理”。當有人無故將被打死時,他用身體抵擋鞭子和棍棒。氣得刺史怒投桌几折斷床蓆,但他也不屈服。後來柳鎮調長安主簿,又任太常博士。為生計著想,他曾請求去做宣城令。柳鎮在殿中侍御史任上,審理陝虢觀察使盧嶽遺產案時,主持公道,抗拒宰相竇參,被貶夔(kuí)州司馬。三年後,竇參獲罪,柳鎮復為侍御史。柳鎮這樣做,他說是為警世,讓為相者不敢持威以為所欲為,為長者不敢懷私以夾雜私利。德宗專給他作制書說:“守正為心,疾惡不懼。”

  貞元九年(公元794年),柳宗元考中進士,朝廷審查有無“朝士”作弊時,當德宗聽說柳宗元是“抗奸臣竇參”柳鎮的兒子時,說:我知道柳鎮不會為他兒子做這樣的事。柳鎮為人朝野盡知,“名聞於天下”。

  柳宗元的母親盧氏,出身范陽大戶人家。“七歲,通《毛詩》及劉氏《列女傳》”。柳宗元父親曾說;“吾所讀舊史及諸子書,夫人聞而盡知”沒有遺漏的。盧氏精熟詩書,在戰亂家無書時教柳宗元古賦十四首。柳鎮長年在外為官,柳母待族人,“敬之如臣事君”,“慈之如母畜子”,“友之如兄弟”。災患時,缺食物,她寧肯自己不吃,也不讓孩子餓著。柳宗元遭貶時,年近七旬的盧氏隨之赴永州,身處惡劣的困境,她不露憂色,細心地照料著柳宗元,並不時地寬慰兒子,“明者不悼往事”,這是說聰明的人不要為過去的事悲傷和煩惱。而她自己卻默默地忍受著巨大的痛苦,用寬厚的心懷和深沉的母愛溫暖著柳宗元。

  柳宗元本家從兄弟很多,相互間都非常友善,他在遭貶時,宗直、宗一等人一直陪侍在他身邊,至死也沒離舍,其情誼之深可以想見。柳宗元有兩個姐姐但命運都很悲慘,年紀輕輕,三十幾歲就勞累成疾死去。兩人嫁的都是大姓人家。柳家講究孝道,其“仁孝”遠近聞名。當時的大戶人家,宗親往往都住在一起,不但尊長多,上下關係也雜亂,為人妻者是很辛苦的。大姐因成月憂勞,常常一個人哭泣不吃飯。二姐從早到晚,整日勞作,侍婆家“必敬必親”。

  柳宗元和兩個姐夫的關係也非常親密。大姐夫崔簡,貞元五年中進士第,先是在軍中任職。崔氏以文章傳家,崔簡文章寫得好。柳宗元說:他的學問,曾得到崔簡的指教,受益匪淺。崔簡“博知古今事”,“善謀畫”。元和元年(公元806年)劍南西川節度使韋皋死,劉闢自稱留後,不久反叛。崔簡曾勸節度使嚴礪早做防備,嚴礪依崔簡的計謀行事,屢破劉闢叛軍,為平叛做出貢獻。後來崔簡出任連州、永州刺史。可永州刺史還未到任就被人誣告貶到驩州(在今越南境內)。雖經幼弟訴訟朝廷冤情得雪,可他卻含冤死在貶地。崔簡比柳宗元大十歲,時年僅五十歲。

  更不幸地是兩個兒子處道和守訥從貶地扶柩過海時,遇風暴也被淹死。柳宗元這時被貶在永州,他暫時草葬崔簡。崔簡死後,柳宗元獨撐起外甥的教養之責。他特別喜歡大外甥女柳媛,說她像大姐:“惠明貞淑,仁愛孝友。……三歲知讓,五歲知戒,七歲能女事,善筆札,讀書通古今。”柳媛閒暇時彈絃樂吟詩如其母,可不幸早早就病亡。

  二姐夫裴瑾,是貞元三年中進士,為參京兆軍事,金州刺史,還做過萬年縣令。他樂於助人,有請則應,把別人的事當自己的事。凡人有難,必出財力相救,聞名長安城。裴瑾為人性情開朗,善交結。他不輕視同僚和下屬,待人一視同仁,不論出身微賤的還是地位高的都喜歡他。裴瑾喜好下圍棋,懂音樂,飲酒甚少,“終生不以酒氣加人”。他白天交際酬應,“夜讀書考禮”,研究整理典籍,深受周圍人賞識。後因為人直率被人讒言遭貶,染瘧疾而亡。柳宗元和姐夫之間,一為篤友,一為密親,他文中流露的真情,讓我們今人讀後也為之感動。

  柳宗元不幸的婚姻

  柳宗元的婚姻也很不幸。他的婚配是雙方家父戲訂的娃娃親。當時兩家是同僚相好,柳宗元的父親柳鎮和柳宗元后來的岳父楊憑同在鄂嶽沔都團練使李兼那共事,李兼是柳宗元妻子楊氏的外祖父。建中四年(公元784年),柳鎮為鄂嶽沔都團練使判官,柳宗元這時隨父在夏口。楊憑很喜歡少有文才的柳宗元,要把九歲的女兒許配給十三歲的柳宗元,後來始終也沒反悔。楊女三歲喪母,自小溫順,沒有大戶人家“驕盈之色。”

  柳鎮貞元九年死,柳宗元守父喪。貞元十一年,楊女嫁入柳家,她敬侍柳宗元母親,柳家人都很喜歡她。柳宗元母親曾說:“自吾得新婦,增一孝女。”兩家又是世代交好的“通家”,柳母愛之如己子。柳宗元倆個姐姐也把她當親姊妹看待。不幸楊氏有足疾,行走不便。結婚沒三年,懷孕難產,暈倒病重,二十三歲就死。

  柳宗元與楊氏的感情非常好,終生為喪妻失子而難以釋懷。對妻子的死,他哀痛不亦,發願要“之死同穴”。這種喪妻之情情一直伴隨柳宗元一生。唐代婚姻有著嚴格的等級制度。男人不但娶妻,還可以納妾。唐代有個叫崔穎的,娶妻擇有貌者,稍不如意就不要,他前後反覆多次,這在當時是很平常的事。柳宗元感情生活比較嚴肅,自楊氏死至永貞年,六年間柳宗元沒有續娶,後來遭貶到死也沒再正式婚配。

  柳宗元岳父楊憑,兄弟三人,善文辭,皆有名。大曆中,三兄弟中進士,時號三楊。楊憑歷任顯官,做過湖南江西觀察使,刑部侍郎,京兆尹。元和四年為御史中丞李夷簡彈劾,貶為臨賀尉。後歷中書舍人,禮部尚書。柳宗元終生與楊家保持親密的交往,其間與楊家三兄弟及後人,頻有書信,贈詩。讓人看感動。

  柳宗元在永州時,有一女兒隨行。名稱和娘,生於長安善和裡。這可能是柳宗元在京城與人同居時所生。因其母身分低微,又非婚配,和娘一直沒與柳宗元相認。直到柳宗遭貶才隨到永州。不幸的是和娘來永州四年,於元和五年四月三日就病死,年僅十歲。

  孑然一身的柳宗元,是處荒蠻之中的罪人,不可能求門當戶對的婚配,為續子嗣只能尋老農女生男育女。他在《馬室女雷五葬志》說:“馬室女雷五,家貧,歲不易衣(終年沒衣服替換)。……以其姨母為妓於餘也。”柳宗元永州後期及柳州時的子女可能為馬室女雷五姨母所生。北宋張端義《貴耳集》說:“唐人尚文好狎(好色)。”唐室王朝開創經濟文化盛世,也風行蓄妓納妾的盛行。《新唐書·宦者列傳》載,開元天寶中,玄宗有宮女四萬多人。上行下效,州府郡縣均設官妓,兵營有營妓,達官貴人有家妓。其蓄妓數百者,史載不勝列舉。官場宴飲娛樂,迎來送往,以妓侍之。而民間則有市妓。據文獻記載,唐代金榜題名計程車子有召妓侍宴的習慣。以妓為妾是一些文人士者的時尚。劉禹錫晚年與白居易交好,詩文留有有他們召妓酬應的記述。《劉禹錫集》有詩《懷妓四首》。而柳宗元身處困境,為求子嗣,擇取貧窮為妓的馬室女雷五姨母,實為無奈之舉,其內心的苦痛是可以想見的。柳宗元道德人品與那些蓄妓納妾的達官貴人是不能同日而語的。

  柳宗元與親戚的交往及後事

  柳宗元重親情,一生都與親戚有密切的交往。至元和十四年死前,他姐姐崔氏諸外甥喪亡已盡,他寫的這類祭文和墓誌凸顯於《柳集》同類文字裡,讓人不忍落眼。柳宗元在《又祭崔簡旅櫬歸上都文》說:“君死而還,我生而留。”你死,還能回到老家去;我活著卻只能留在這荒蠻的地方。他又在《祭外甥崔駢文》裡說:“我自得罪,無望還都。”這是一種多麼悽苦的心境。乾隆《御選唐宋文醇》說,這是“樂死而哀生”。柳宗元為自己生不如死而悲哀。

  柳宗元死時,留有兩子兩女,長子週六,四歲;次子周七;女無名。柳宗元死前,曾遺書託孤給劉禹錫,並把他生前寫的全部文章和詩篇都交給劉禹錫,請他代編成冊。當劉禹錫接到好友病死的訃告後,“驚號大叫,如得狂病。良久問故,百哀攻中,涕淚並落,魂魄震越。”劉禹錫作《祭柳員外文》﹑《重祭柳員外文》悼念柳宗元,並把柳宗元詩文編纂成集,還在集前寫序言。

  據《韓集》舊注說,柳告後登鹹通四年(八六三)進士,如柳告為週六,此時已四十八歲,入仕可為晚矣。此後柳氏子孫再不見史書有隻言片語。柳告或是劉禹錫撫育養大的。柳宗元一生窮困,死時無錢歸葬,是他上司裴行立出錢,由其舅弟廬遵把他靈柩送回長安的。柳宗元舅弟廬遵,性謹慎,學文不厭。柳宗元遭貶,他一直隨侍身邊,至死不去。柳宗元對親戚友善,眾戚弟也對柳宗元一生情重。這在歷史上是非常讓人敬佩和羨慕的事。

  柳宗元人物簡介

  柳宗元(773819),字予厚,河東(今山西省永濟縣)人,以下是柳宗元人物簡介,請考生學習。

  貞元九年(793)中進士第,十四年登博學宏詞科,授集賢殿正字。十七年任藍田縣尉,十九年為監察御史裡行(見習御史)。二十一年正月,順宗(李誦)即位,柳宗元積極協同王叔文等人進行政治改革,時為禮部員外郎。改革觸犯了保守官僚、宦官、藩鎮的利益,遭到反對,不到八個月就以失敗告終。九月,王叔文等革新人物受到迫害,柳宗元始貶為邵州剌史,十一月又被加貶為永州(今湖南省零陵縣)司馬。直到元和十年(815)春,才奉召至京師,三月又出為柳州刺史。他在柳州頗有政績,四年後死在那裡。

  柳宗元是政治改革家,也是中唐時期的思想家和文學家。他和韓愈尊儒學、力斥佛、老不同,他尊儒學(最看重《春秋》,主張取聖人大中之道以為理),卻統合佛、道之長而棄其短,並認為韓愈闢佛是忿其外而遺其中,是知石而不知韞玉也(《送僧浩初序》)。他能從勢的發展來看待社會歷史的進化,能從安民的角度來談論吏治之道,這些在當時都是有進步意義的。

  柳宗元的古文理論比較完備,重要的有三點。一是認為文章要表現正確的思想內容,要能為時所用。他講文者以明道,並要以輔時及物為道,且一再中言:文之用,辭令褒貶、導揚諷諭而已。二是主張文章的內容、形式要統一起來,二者不能有所偏廢。他既反對無乎內而飾乎外,也反對有乎內而不飾乎外。三是強調作家要有好的道德修養和嚴肅認真的寫作態度。他說大都文以行為本,在先誠其中,又講作文切不町出以輕心、怠心、昏氣、矜氣。此外,他對古代文化遺產並不一概否定,而是主張參用其長,既吸收可取的思想資料,也利用各種文體(包括駢文、辭賦)的藝術形式。柳宗元這些觀點對當列的青年習作者產生過一定的影響。他雖不像韓愈那樣公開和一些青年建立師生關係,但受他指教的人卻相當多。他在長安,每日登門求教者幾十人,到了南方,不少人還從千里以外到永州向他求教。柳宗元熱心幫助他們,或口講指畫,或用函授方法解決疑難,大大推動了古文運動的發展。

  當然,柳宗元對古文運動的最大貢獻,是他創作的許多優秀的古文。這些優秀作品大都產生在他被貶以後。原因是長期謫居南方,使他對社會弊病有了更深刻的認識,而形同囚犯的憂患生活使得他悲憤填胸,抑鬱難平。再加上他這時有意識地研究了先秦兩漢的古文,便使他有可能寫出好的作品。總的看,柳文高、壯、廣、厚,詞正而理備,而又言暢而意美,顯出俊傑廉悍、詞氣峻厲或幽鬱隱微、峭麗精潔的審美特徵。韓愈說柳文雄深雅健,似司馬子長,崔、蔡不足多也(即含蓄不露,見《詩人玉屑》引《漫齋語錄》),劉熙載言柳文如奇峰異嶂,層見疊出,都說明它們具有內、外兼善的特點。他的論說文雄辯滔滔,凌厲峭折,大小政論無不筆鋒犀利,論證精確。他的傳記文善於刻劃人物性格,有的是學習《史記》、《漢書》中人物傳記的表現手法,有的則是自有創造。比如他的《梓人傳》、《宋清傳》,明顯地吸取了唐傳奇的特點,但又不是純傳奇。作者善於借立傳來闡發道理。柳宗元是第一個使寓言成為獨立文學形式的作家。他的寓言多以人、禽獸、草木的小故事為題材,有的反映作者的政治見解,有的宣揚人生哲理,寓意深遠。山水遊記是柳宗元對古代散文最出色的貢獻,它們不但再現了南方自然山水的美,還寫出了作者感情的微妙變化。這種借寫被遺棄的山水以吐胸中之氣的做法,把古代山水遊記的寫作推向了一個新階段。柳文中還有不少騷賦,它們從風格到體制都受到屈賦的影響,在唐人中是不多見的。總之,柳文眾體兼備,無論記山水、狀人物、談文章、議論政事、闡述哲理,皆能形容盡致,辯析入微,真是漱滌萬物,牢籠百態,而無所避之。

  柳宗元有詩一百四十餘首。其詩雅淡味深,和陶淵明、王維、韋應物並稱。蘇軾說柳子厚詩在陶淵明下、韋蘇州上(《評韓柳詩》)。又說詩到李、杜以後,獨韋應物、柳宗元發纖稱於簡古,寄至味於淡泊(《書黃予思詩集後》)。

  劉禹錫曾為柳宗元編《河東先生集》三十卷,原奉已佚,現存宋人輯本多種。今人吳文治等參校眾本,編有《柳宗元集》四十五卷、外集兩卷,另有外集補遺一卷。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