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神引柳永詩詞賞析

迷神引柳永詩詞賞析

  迷神引 柳永 北宋

  一葉扁舟輕帆卷,暫泊楚江南岸。孤城暮角,引胡笳怨。水茫茫,平沙雁。旋驚散。煙斂寒林簇,畫屏展,天際遙山小,黛眉淺。

  舊賞輕拋,到此成遊宦。覺客程勞,年光晚。異鄉風物,忍蕭索,當愁眼。帝城賒,秦樓阻,旅魂亂。芳草連空闊,殘照滿,佳人無訊息,斷雲遠。

  【註釋】:

  ①楚江:流經古楚地的那一段長江。

  ②胡笳:古代北方民族管樂器。

  ③平沙:平曠的沙原。

  ④畫屏展:比喻山水風光佳美如畫。

  ⑤黛眉淺:比喻山色暗小轎車如眉黛色。

  ⑥舊賞:往日的賞心樂事。

  ⑦遊宦:離家在外作官。

  ⑧賒:遠。

  ⑨旅魂:羈旅的情緒。

  ⑩思雲:孤雲。

  【譯文】:

  行船靠向水邊,暫時停靠在楚江的南岸。暮色之中,孤城裡響起音樂聲,伴有胡笳曲的哀怨。江水茫茫,平沙灘上停著幾隻大雁,很快就被驚散。暮煙收起,略帶寒意的樹林一簇又一簇,就象是一幅畫圖。遠在天邊,群山顯得很小,顏色如黛,也顯得很淺很淺。以前的歡樂舊事全都輕易地忘懷,卻漂泊到這偏遠的地區來作小官。旅途勞苦,自己年歲已老。異鄉的風物看上去如此淒涼,我一雙愁眼正對著這秋景,使我更新增愁。這裡離京師太遠,更望不到秦樓。我孤苦在外,心魂迷亂,愁緒綿綿。碧色的芳草一直到天邊,殘陽映照著一片青草。可佳人卻一點兒訊息也沒有,如同遠去的斷雲,無影無蹤。

  【賞析】:

  這是一首行役思鄉之作。這首詞即反映了詞人對遊宦生涯的厭倦和對早年生活的嚮往。柳永的一生經常處於矛盾狀態。他年輕時為求功名來到京城,多次落第後又說了些“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之類的偏激之辭,但最後還是走了科舉之路,並於宋仁宗景祜元年(公元1034年)考取進士而踏入仁途。入仕之後,長期擔任地方小官,鬱郁不得志,自覺泛味,故又時懷戀舊日放蕩浪漫的'生活。這首詞即反映了他對這種遊宦生涯的厭倦和對早年生活的嚮往。全詞景闊情曲,由景生情。以上片“暫泊”、下片“鴻宦”前後相映互挽,提綱總領,層層鋪敘展衍,意象平雨情蘊深婉。上片用白描的手法勾勒出楚江傍晚水光接天、煙斂寒林、遠山淡淡的自然美景,這是旅途所見。下片抒寫羈旅之思,直抒胸臆,表達了對長年遊徙在外的極度厭倦和痛悔心理。以上片“暫泊”、下片“鴻宦”前後相映互挽,提綱總領,層層鋪敘展衍,意象平雨情蘊深婉。“佳人無訊息,斷雲遠。”即消散、斷落的朝雲或彩雲渺遠無蹤,象徵美麗佳人的失落。詞人以細緻鋪敘,四層憔衍,盡情傾吐遊宦悲秋,與寫景之孤,怨、驚、寒的悲寒氣氛相映。柳永工於羈旅行役之詞,本詞尤能體現此點。全詞表現漂泊旅途之苦況及對京師生活之留戀,景闊情曲,由景生情,情出肺腑。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