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長卿《送李中丞歸漢陽別業》解讀

劉長卿《送李中丞歸漢陽別業》解讀

  劉長卿《送李中丞歸漢陽別業》寓情於景,以景襯情,含蓄地表現老將日暮途窮的不幸遭遇。全詩情調悲愴,感人至深。

  《送李中丞之襄州》

  唐/劉長卿

  流落徵南將,曾驅十萬師。

  罷歸無舊業,老去戀明時。

  獨立三邊靜,輕生一劍知。

  茫茫江漢上,日暮欲何之。

  這首詩的作者中唐詩人劉長卿,大約是生活在(公元726 — 公元786)之間,字文房,漢族,宣城(屬於今安徽)人。我想強調的一點是:在唐朝詩人中,劉長卿擅長五言詩,自稱為“五言長城”,是一位很牛的詩人。

  下面,我們先來賞析一下這首詩。對於本詩,賞析的相關文章比較多,百度百科上的講解也很詳細。這首詩的詩意其實比較簡明,比較容易理解。我綜合了一下這些資料,先簡單的來串講一下。

  首聯“流落徵南將,曾驅十萬師”。第一句中,“徵南將”就是指這位南征北戰的將軍李中丞,如今卻在流落。詩以“流落”二字起句,從眼前事寫起,總領全篇感情基調。第二句寫這位將軍曾統率 “十萬之師”,寫出了這位將軍當年的叱吒風雲。不過這些都是過去,一個“曾”字,融入了作者的那份感慨。

  頷聯“罷歸無舊業,老去戀明時”。 這裡的罷歸,不是指退休了,而是指被罷免了,至於什麼原因作者沒有寫明。“無舊業”說這位將軍的老家“襄州”,已無家業,他將無處安身,讀後使人傷感。第2句“老去戀明時”,戎馬一生、屢立戰功的將軍,只能懷念過去的“明時”。反過來理解,可以看出作者在諷刺現在朝廷的“不明”。從這裡,我們隱約可以看出這位將軍的罷免,不是因為其沒有戰功,而是因為朝廷內部政治爭鬥、或奸佞讒言中傷等原因。

  頸聯“獨立三邊靜,輕生一劍知”。這兩句追憶將軍昔日的風采。當年,將軍獨鎮“三邊”,敵寇聞風喪膽,不敢前來,邊關得以安寧。第二句 中的“輕生”,不是現在輕生自殺的意思,是看輕生死、打仗時奮不顧身的意思。這些威名和戰功,將軍手中的那把劍是最知道的。言外之意就是,朝廷瞎了眼,沒看見。

  尾聯兩句“茫茫江漢上,日暮欲何之”。看著那“茫茫江漢”,想到將軍昔日的戰功和今日罷歸,因此作者發出了“欲何之”的疑問和感慨,帶著一種傷感,更帶著一種憤憤不平。尾句“日暮欲何之” 這一問,既照應了首聯中“流落”一詞,又總結昇華了本詩的情感。讀後也使讀者情緒起伏,觸動內心的關切和思考。

  這首詩以將軍的流落無依起,以將軍的流落無依收結,中間兩聯著力塑造了將軍的形象和遭遇,處處暗含了詩人對世道不公的感慨。語言含蓄、結構上承接嚴謹,首尾呼應,確實是一首很打動人的五言律詩。

  那麼,古人對這首詩有什麼樣的評價呢?我從百度上摘錄幾條。看看從這些前人名家的評價中,我們能體會到一些什麼。比如:

  陸時雍《唐詩鏡》:三、四老氣深衷。

  喬億《大曆詩略》:清壯激昂,而意自渾渾。

  周珽《唐詩選脈會通評林》:章法明練,句律雄渾,中唐佳品。

  1、明朝末年的“陸時雍《唐詩鏡》:三、四老氣深衷。”是說詩的第3、4句句法十分老練,又蘊含很深的情感。

  2、清代詩人“喬億《大曆詩略》:清壯激昂,而意自渾渾”說本詩清新豪健,情感振奮激勵,而意境又很深廣。

  3、第3條評論清代書畫家“周珽《唐詩選脈會通評林》:章法明練,句律雄渾,中唐佳品。”,很顯然,這條評論是側重於章法結構的角度評論的。其中 “句律雄渾,中唐佳品”,就是說詩句雄健,格律嚴謹,是中唐時期的好作品。“章法明練”什麼意思呢?就是說這首詩的 “章法”明練在哪裡呢?

  《唐詩選脈會通評林》的作者周珽,沒有明確地告訴我們這首詩的章法是什麼,怎麼“明練”的。我就根據在天下精舍裡學習到的,寫作律詩的一些章法,來分析一下本詩的結構。

  (先插一點題外話。)現在的情況是,對於古詩詞的鑑賞、解讀,相關文章、書籍,在市場上多如牛毛,這些文章書籍對於我們提高欣賞水平很有幫助;而對古詩詞,從寫作的角度進行結構章法的解讀,相關的文章、書籍卻又很少,即使有章法結構的解讀,也是在鑑賞的過程中,提到一兩句而已。所以我今天嘗試一下,從章法結構的`角度來解析這首詩。

  為了便於同大家交流,我就簡單一些。先把要探討的內容貼出來:

  雙拋格(要訣):

  1、首聯兩句,兩事雙拋,並行而起;

  2、中間兩聯(即頷聯、頸聯)分別對應首聯的兩句,或分應之;

  3、尾聯總結。

  我們來看看這首詩的章法是不是“雙拋格”。

  1、首聯“流落徵南將,曾驅十萬師”,先丟擲兩件事情(丟擲兩個意思),第一句說這是一位流落的將軍;第二句是說他以前曾率領過十萬之師。

  2、來看頷聯“罷歸無舊業,老去戀明時”,這兩句對應的是首聯1、2兩句中的那一句?當然頷聯是寫這位將軍,現在年老了被罷歸,卻無處安身的情景,當然對應首聯第一句“流落徵南將”。承接的是“流落”一詞的意思。

  3、頸聯“獨立三邊靜,輕生一劍知”。第3聯對應的是首聯中的哪一句?當然對應的是首聯中的第二句“曾驅十萬師”。將軍當年率領十萬之師,鎮守邊疆,保得一方安寧。

  4、尾聯 “茫茫江漢上,日暮欲何之”,透過將軍過去的戰功,與今天無故被罷免的遭遇相對比,發出了深深的感慨。作為全詩的總結,同時又與本詩的首聯“流落”一詞相照應。

  《送李中丞之襄州》

  唐/劉長卿

  流落徵南將,曾驅十萬師。(首聯雙拋)

  罷歸無舊業,老去戀明時。(頷聯對應“流落徵南將”)

  獨立三邊靜,輕生一劍知。(頸聯對應“曾驅十萬師”)

  茫茫江漢上,日暮欲何之。(尾聯收結)

  透過以上的分析,我們就會發現,這首詩的章法結構是不是很明練?《唐詩選脈會通評林》的作者周珽評價本詩“章法明練”,是很有見地的。

  我們初學者寫作律詩時,就可以嘗試著用這種章法來進行謀篇佈局。說實話,我在初學寫詩時,很多時候辛辛苦苦湊出來一首詩,自己感覺還可以,就拿給高手看。高手就會指出主題不清楚、結構比較亂、脈絡不清晰等等諸多毛病出來。那時候就是以為,寫詩只要遵守平仄對仗就行了,根本不知道寫詩還需要一定的章法。

  (根據我個人的經驗,章法不是束縛我們表達內容的條條框框,而是從前人的詩詞創作中,總結出來的好的寫作方法,是快速提高我們詩詞寫作水平的好工具、好途徑。)

  接下來還有一些時間,我們可以來做一個小小的練習。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