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李商隱愛情詩的藝術特點

論李商隱愛情詩的藝術特點

  李商隱的詩在晚唐詩壇上可稱得上是獨樹一幟,他的愛情詩尤其為人所稱道。這類愛情詩,將愛情的纏綿、相思的苦痛和失戀的悲傷描寫得淋漓盡致。他的愛情詩的藝術特點主要表現有三點:一是結構上有曲折深婉的特點;二是對六朝詩風合理地承襲,如綺美的意象、精緻清麗的語言、柔婉的情韻、朦朧的意境、流暢的音律等;三是大量使用典故進行敘事、抒情、寄慨。總體來說,他的愛情詩給人以豐富的美感,情思婉轉,寄意深微,詩意雋永,耐人吟誦。

  晚唐社會混亂,政局逐漸走向崩潰,影響到晚唐詩歌,所表現的是一種帶有感傷情緒的美。李商隱是唐詩發展到晚期最有成就的詩人,他將詩歌的藝術表現力提高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卓然成為大家。李商隱現存詩六百餘首,大體可分為詠懷詩、詠物詩、詠史詩和無題詩四類。在有題而仍屬無題的詩作中,有一部分是愛情詩,如《為有》、《日射》、《一片》、《昨日》以及《碧城》三首等。無題詩是李商隱最為人傳誦的作品,寄情深微,意蘊幽隱,富有朦朧婉曲之美。最能表現這種風格特色的作品,是他的七言律絕,其中又以《無題》諸作(多為七言近體)堪稱典型。詩以“無題”命篇,是李商隱的創造。這類詩作並非成於一時一地,多數描寫愛情,其內容或因不便明言,或因難用一個恰當的題目表現,所以命為“無題”。其中有些可能別有寄寓,也可能有戀愛本事以為依託。

  總體看來,李商隱的愛情詩深遠細緻,能把戀愛中的細微複雜的感情精確的表現出來,同時詩歌的意境優美,含蓄朦朧,內涵豐富,感情真摯,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詩人往往不願直接表達感受而閃爍其詞,隱約其人,忽斷忽續,或彼或此,使人產生一種朦朧恍的審美感受。對李商隱愛情詩進行賞得出它們的藝術特點可以括為以下幾點: 第一,李商隱的愛情詩在結構上有曲折深婉、迴環往復的特點。他的詩比起盛、中唐詩人來結構要收斂細密。盛、中唐詩的結構是平行或遞進式的,一層一個視鏡,一層一個意蘊,境界開闊舒展,如高山遠,而李商隱的詩卻迂迴曲折,全詩往往吟詠的是一種情緒,而在不同角度上疊加重複,猶如人在深谷徘徊,纏綿無休。如《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春風無力百花殘。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曉鏡但愁雲改,夜吟應覺月光寒。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一二句點出別離之苦,以東風無力百花凋零烘托愁緒,三四句寫相思不斷,又以春蠶絲盡蠟炬淚乾寫心情的灰暗失望和糾纏固結,五六句再寫相思之苦,以鏡中白髮、夜月寒光來映襯兩地別愁的蕭瑟,七八句再借青鳥傳書的典故,寄託自己的希望,卻又以蓬山暗喻人神阻隔,終於只能通音信而不能見面,增添了一層愁苦,全詩迴環起伏,緊緊圍繞著別愁離恨來製造濃郁的傷感氣氛。而《促漏》一詩:“促漏遙鍾動靜閣,報章重疊杳難分。舞鸞鏡匣收殘黛,睡鴨香爐換夕燻。歸去定知還向月,夢來何處更為雲。南塘漸暖蒲堪結,兩兩鴛鴦護水紋。”全詩從靜夜鐘漏聲寫起,在朦朧中將讀者牽入一個幽渺隱秘而寧靜的世界,這裡閃爍著豔而淒涼的色澤和氣息,給人以虛幻和神秘的感覺。而後點出一場幽會已經過去,歸去之人卻仍在月下徘徊難眠,來日悠悠,更不知這樣的雲雨幻夢在何處重現。最後畫面轉為明亮,寫南堂中蒲草結,鴛鴦遊,水波盪漾,更令人觸目傷心。詩歌一層又一層地渲染,首尾回應,烘托出寂寞和孤單之情。

  另外可以感受到李詩結構曲折深婉較為典型的如《春雨》詩:“悵臥新春白衣,白門寥落意多違。紅樓隔雨相望冷,珠箔飄燈獨自歸。遠路應悲春晚,殘宵猶得夢依稀。玉札何由達,萬里雲羅一雁飛。”詩中呈露的是一種幽渺迷忽的相思之情。頭一二句描寫作者為思情所困,和衣獨臥,寂寥惆悵。三四句則由人去樓空、隔雨相望的冷寂,一下進到求訪所思卻無獲而歸的失落。五六句跳至對所思物件悲情觸發的設想,再折回到自己夢境依稀的慨嘆。七八句又閃現由彼此遙隔而書札難通引發的哀愁。整首詩結構起伏曲折,心象層層疊出,跌而糾結的思緒映照出詩人流動不定而又深飄渺的內心,這既使得詩境在種種心緒錯結中更顯幽微恍惚,又構築起一種具有濃重感傷意味的情緒氛圍。這種利用視覺變化而形成的迴環往復的結構,在七絕《夜雨寄北》中也同樣使用得非常巧妙:“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四句詩先在實境中想象虛境中的虛境,像電影蒙太奇一樣重疊,迴環往復中有發展變化,極富風調美,表現了詩人對妻子深長的感情。

  他的結構通常不是全景式的掃描,也不是幾種相關意象的平面綴聯,而常常是以一些似乎不相干的精巧象徵從多個方面疊合起來,構成多稜面的、意蘊複雜的境界。這樣的詩氣勢縮小了,內涵卻擴大了,它要求讀者投入更積極的參與、更多的聯想。

  第二,李商隱詩歌對六朝詩風有合理地承襲,如綺美的意象、精緻清麗的語言、柔婉的情韻、朦朧的意境、流暢的音律等等。從文學淵源來說,在最能代表李商隱風格的那些詩中,不難看出他吸收了六朝文清麗精巧、麗綿密的特點,杜甫近體詩音律嚴整的成就,韓愈、李賀等人煉字著色瑰奇新穎的長處;但由於自身情感基調與審美情趣的原因,也出於大詩人對藝術獨創性的追求,他把前人的這些特點融匯造為自己獨特的風格。他擅長用精美華麗的語言,構成朦朧幽深的意境,來表現心靈深處的情緒與感受。

  李商隱對愛情、對理想的追求是執著的,他心中因此而深藏了痛苦,這種痛苦經過千迴百轉地咀嚼,寫成詩歌,便已融入了詩的意象之中,因而顯得深遠悠長,感人至深,有一種纏繞回蕩的韻味,詩的意象具有非常強的象徵內蘊。他學得《離騷》託芳草以怨王孫、借美人以喻君子的比興手法,將難以明言的事實隱藏起來,而將其悲憤、感慨透過典型物象和不同色澤音調共同構成的意象、氛圍、境界顯示出來。在李商隱的詩中,意象、意境都是非常獨特的。首先,我們看到李商隱非常善於捕捉富於情感表現力的意象。李商隱使用包括典故在內的各種意象時,都經過精心的選擇。一方面,這些意象大都是色彩麗或神秘詭譎、本身就帶有一定美感的,諸如“雲母屏風”、“金翡翠”、“繡芙蓉”、“舞鸞鏡匣”、“紅燭殘花”、“鳳尾香羅”等等,使詩歌呈現出一種令人目的視覺效果;另一方面,這些意象又大都蘊含有一定的哀愁、彷徨、傷感等感情色彩,比如《錦瑟》詩中所呈現的,是一些似有而實無,雖實無而又分明可見的一個個意象:莊生夢蝶、杜鵑啼血、良玉生煙、滄海珠淚,這些意象所構成的並不是一個完整的畫面,人們感受到的只是揉雜在一起的惆悵、感傷、失意等豐厚的意蘊和錯綜糾結於其間的寂寞的情思,只能總體上欣賞,而不能作具體的剖。這種託意空靈興寄深微的境界,正是無題詩別具一格的風味所在。此外,感覺淒涼而逗引愁思的月、露、細雨、夕陽等景物也是他所喜歡寫的。

  李商隱愛情詩還有一個顯著的特色就是有著朦朧的意境美,這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個是他在感情方面的悵惘哀傷,文字中諸多因素的不確定性造成了無題詩意旨的含蓄朦朧,同時為解讀作品提供了多種可能性。最突出的是《錦瑟》。從詩的首尾兩聯中,可以依稀體味出作者是在追思年華,為那美麗、淒涼的往事而無限感傷。而整首詩的意境顯然給人以飄忽幽之感。另一方面是他在表現方面的迷離恍惚,詩中所用那個形象常常是現實中沒有的,但詩中有理性的.結構和通順的句法,以理性的結構組織非理性的形象。如《無題二首》其一:“鳳尾香羅薄幾重,碧文圓頂夜深縫。扇裁月魄羞難掩,車走雷聲語未通。曾是寂寥金燼暗,斷無訊息石榴紅。斑只系垂楊岸,何處西南任好風。”首聯明寫昨夜,頷聯回到今夕相隔的現境,頸聯又轉為對對方處境的想象,尾聯則再回到自身。結構安排上雖有“理”可循,但意象究竟不能實指,主題呈現多義。《無題四首》其二:“颯颯東風細雨來,芙蓉塘外有輕雷。金齧鎖燒香入,玉虎牽絲汲井回。賈氏窺簾韓少,宓妃留枕魏王才。春心莫共花爭發,一寸相思一寸灰。”或可視為寫女子追求愛情而失望的悽傷悲苦,但其中也寄寓著坐著自己愛情的失落與身世的坎坷之感。頷聯賦而含比,明寫室內外環境景物,暗寓估計境況中時時牽引的情思,由於綜合運用隱喻、諧音等手法,務求深隱,讀來不免費解,有著朦朧的意境美。

  李商隱愛情詩寫得朦朧迷幻,構成了一種顯著的特徵。這裡面有些具體原因,譬如他的特殊經歷造成了壓抑的心理,他的某些秘密戀愛不可明言等等。但同時我們也要注意到,詩歌終究是一種藝術創造活動,一定的藝術特色總是和詩人的有意追求分不開的。李商隱那些朦朧詩篇,雖然不大容易讀“懂”,卻有很強的感染力,受到人們普遍的喜愛,那就是因為它有真實的藝術生命。李商隱通常不是直接抒發單純明瞭的喜怒哀樂之類的情感,他著重表達的是對某些人生經歷的內心深層體驗,這種體驗往往是多方面的,流動不定的,有時連自己也難於捕捉,更不易明白地轉達,因而只能用象徵手段作印象式的表現,由此造成意境的朦朧。但是,詩人也不是沒有控制晦澀的程度,他還是作了必不可少的點明,像《錦瑟》詩,雖然無法知道它所表達的傷感是由何而起,但“一弦一柱思華年”,卻讓人們瞭解其範圍是在對過去美好年華的追憶。所以,這一類詩要作詳盡的解簡直不可能,但它的情緒卻是可以感受的。總之,李商隱愛情詩的創作證明了詩歌並不一定需要表述明白的事實,而可以以朦朧的形態表現複雜變幻的內心情緒,這是一大貢獻。

  李商隱愛情詩還繼承六朝詩風的設採豔,詞皆麗。他的愛情詩大都詞采麗,所謂“豔情尤麗”(許學夷《詩源辨體》)或謂“義山詩寓意俱遠,以麗句影出”(王夫之《唐詩評選》)。像眾多《無題》詩和雖然有題而仍屬無題的詩,用語綺密,色澤豔麗。要指出的是,詞雖麗,卻無板重之嫌,原因是絢中有素,搭配得好。難得的是,詩中語詞的綺麗總與意象的五光十色、情味的含糊、境界的朦朧同生同存,故讀者讀詩,未明其義,即被它所深含的難言之美所吸引。這在李商隱的眾多無題詩中皆有如此審美效應。由於李商隱慣於使用史事、神話創造朦朧境界抒情達意,故所用語言多與史事、傳說有關,如瑤臺、碧城、鳳巢、蓬萊、玉殿、瓊樹、蘭叢、金蓮、靈府、素娥、嬋娟等,就顯得高華典雅。

  總的來說,李商隱的愛情詩無論是直觀方式的心靈折射,還是朦朧形態的情緒傳遞,它們都或明或晦地刻著作者特定的心理情狀,這種心靈的體驗在更多時候貫穿著痛苦人生形成的憂傷的情結。也許正是這樣一種感傷的心靈化與情緒化的風格,使得李商隱的詩更顯出其情感的魅力。

  第三,李商隱的愛情詩大多大量地使用典故敘事、抒情、寄慨。他不僅熟悉典故,而且精於用典。他在詩中大量用典,多用典故既有歷史事實,也有神話傳說和文學作品中的人物、故事,而且他用典往往講典故置於敘事、議論之中,或者說是借用典故敘事、議論,這樣做的好處是避免忌諱,能比較充分地言志抒情,話又說得婉曲含蓄。在典故的運用上,李商隱繼承了屈原以來的“為芳草以怨王孫,借美人以喻君子”的傳統,委婉含蓄,言近旨遠,“寄託深而措辭婉”。這固然造成了他的詩歌隱晦難懂,但是也因此形成了李詩“味無窮而炙愈出,鑽彌而酌不竭”的獨具一格。

  李商隱炙人口的詩作《錦瑟》裡的使用的典故更是令人讚歎不已。此詩中間四句用典,朦朧的意味更濃。但又使人深深感受到往昔的事和人如像“曉夢”似地迷離短暫,“蝴蝶”似地優美翩;“春心”那樣熱烈眷戀,“望帝”那樣憂傷痛苦;清純淒涼猶如海上明月、月下淚珠;最後卻又如玉上青煙,冉冉消融在暖日之中。這都使人有迴腸蕩氣之感。李商隱對典故的創造性運用與結構佈置的特殊性形成了這種朦朧美。就用典而言,李商隱不但在詩中融入大量的典故,而且常常對它們賦予心得解釋,甚至增如其原來所沒有的內容,並將相互沒有關係的典故根據自己的需要置於一體,從而傳達一種內心的感受。再引《錦瑟》一詩中的四個典故為例,“莊生”句用了《莊子·齊物論》中莊周夢見自身化蝶之典,但《莊子》原意是在說明“夢”與“覺”(夢中的景象與醒後的景象)並無截然的界限,且根本沒有說那是黎明時分所做的夢,李商隱卻捨棄“夢”與“覺”難分的原意,從而突出了夢境之美,並稱它為“曉夢”,進一步強調其短暫、恍惚,同時改“化”為“迷”,使其內涵更為擴大。“望帝”句用的是《華陽國志》中週末蜀國君主杜宇死後魂化為杜鵑鳥、暮春悲啼而至於口中出血的典故,但據原典,只能說望帝將自己的心事寄託於暮春啼血的杜鵑,這心事本非“春心”,經詩人如此一改,遂變淒厲為纏綿。“滄海”句用的是《博物志》中海里鮫人哭泣時淚流成珠的典故,但原典並未言及月亮,詩人增入“月明”,使大海與珍珠都蒙上一層柔和的清輝,又將鮫人淚改化為珍珠上有淚痕,更有淒涼的意味。“藍田”句所用典故不知其出處,中唐詩人戴叔倫曾將“藍田日暖,良玉生煙”比喻“可望而不可置於眉睫之前”的詩景,但從以上三句來看,詩人所追憶的往事必甚熱情而悽豔,並非那種“可望而不可即”的境界,所以,運用此典當是說夢中的蝴蝶終於如玉上青煙般地消失。總之,這四個典故都是詩人創造性地運用,以此傳遞心靈特定的感受。其用典的意思難以具體而明確地落實,具有模糊性;典故之間本沒有牽連,各自獨立,但出現在他詩中,也許已有某種內在聯絡,卻未明言,因而可以引發讀者種種聯想,使全詩蒙上一層朦朧幽晦的色彩。但它們在整體上所傳遞出的一種迷茫、失落與憂傷的情味,同詩歌首尾兩聯惘然自失的悲慨交合在一起,形成一種儘管朦朧仍能使人體味到的人生惆悵感。

  還有我們不難看出,李商隱用典時多能沿用典故的本來含義,但出於表達感受的需要,也會活用典,或出新意。因為李商隱的一生是坎坷的一生,所以他對事物的矛盾和複雜性有充分的感受,結合他的體驗和認識,常常把典故生髮演變成與原故事相悖的勢態,由正到反,正反對照,把人思想活動的角度和空間大大擴充套件了。舉《嫦娥》為例,詩作雖詠嫦娥之事,卻一反乞求長生不老的傳統寫法,極寫她成仙之後“高處不勝寒”的淒冷情境,借嫦娥對女冠的寂寞孤獨寄予思念與同情。這裡明顯有心境孤寂的詩人的影子,清高伴隨著孤獨,對此,詩人既自賞,亦自傷,可以視為他對自己處境的心靈獨白。由此可見李商隱活用典故的高妙之處。

  李商隱天賦極高,又敏感多情,他致力於情思意緒的體驗、把握與再現,用以狀其情緒的多是一些精美之物,詩作中所流露的又多為要蘊藉之情。但是我國古代不少愛情詩的作者,往往以一種玩賞的態度來對待女子及其愛情生活。李商隱的愛情觀和女性觀是比較進步的,他以一種平等的態度,從一種純情的而不是色慾的角度來寫愛情、寫女性。在李商隱的作品中,最為人傳誦、影響最大的還是他的愛情詩。因而他愛情詩的藝術特點很值得我們研究和探討。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