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隱《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翻譯

李商隱《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翻譯

  李商隱所寫的以《無題》為題的詩篇,計有二十首,大多是抒寫他們兩人之間的戀情詩。這首《無題》詩也是如此,並且是其中最為著名的一篇。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李商隱《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翻譯,歡迎閱讀。

  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

  唐代:李商隱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

  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翻譯:

  見面的機會真是難得,分別時更是難捨難分,況且又兼東風將收的暮春天氣,百花殘謝,更加使人傷感。

  春蠶結繭到死時絲才吐完,蠟燭要燃盡成灰時像淚一樣的蠟油才能滴乾。

  女子早晨妝扮照鏡,只擔憂豐盛如雲的鬢髮改變顏色,青春的容顏消失。男子晚上長吟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

  對方的住處就在不遠的蓬萊山,卻無路可通,可望而不可及。希望有青鳥一樣的使者殷勤地為我去探看情人。

  註釋:

  ⑴無題:唐代以來,有的詩人不願意標出能夠表示主題的題目時,常用“ 無題”作詩的標題。

  ⑵東風無力百花殘:這裡指百花凋謝的暮春時節。東風,春風。殘,凋零。

  ⑶絲方盡:絲,與“思”諧音,以“絲”喻“思”,含相思之意。

  ⑷蠟炬:蠟燭。

  ⑸淚始幹:淚,指燃燒時的蠟燭油,這裡取雙關義,指相思的眼淚。

  ⑹曉鏡:早晨梳妝照鏡子。鏡,用作動詞,照鏡子的意思。

  ⑺雲鬢:女子多而美的頭髮,這裡比喻青春年華。

  ⑻應覺:設想之詞。

  ⑼月光寒:指夜漸深。

  ⑽蓬山:蓬萊山,傳說中海上仙山,指仙境。

  ⑾青鳥:神話中為西王母傳遞音訊的信使。

  ⑿殷勤:情誼懇切深厚。

  ⒀探看(kān):探望。

  賞析:

  相見時難別亦難,說的是義山當時的處境艱難,離開徐州到長安後想進翰林院,向令狐綯說明此時,也就是找熟人走個後門,令狐陶升官之後,為了避嫌謝絕見客,致使義山處境尷尬,相見難,離別又不甘心,所以出此名句。

  東風無力百花殘,當時義山已經很大年紀,東風無回天之力挽救百花的凋零,對映自己留不住青春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此名句獻給所有為理想奮鬥終生之人。

  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和上句呼應,青春難留,雲鬢斑白,蠟炬燃盡,月光甚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最後一句起死回生,由深深地“到死”,"成灰"的絕望,到‘無多路’,可見作者還是對綯抱有希望,不肯決絕。

  從現在來看,此詩不難看出也是寫給令狐綯,希望他看到之後體會到自己的心情,也希望綯能感受到自己並沒有絕望,而是繼續等待綯這個救命稻草的幫助。

  李商隱:

  李商隱(約813年-約858年),字義山,號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詩人,祖籍河內(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陽,出生於鄭州滎陽。他擅長詩歌寫作,駢文文學價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詩人之一,和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溫庭筠合稱為“溫李”,因詩文與同時期的段成式、溫庭筠風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裡排行第十六,故並稱為“三十六體”。其詩構思新奇,風格穠麗,尤其是一些愛情詩和無題詩寫得纏綿悱惻,優美動人,廣為傳誦。但部分詩歌過於隱晦迷離,難於索解,至有“詩家總愛西昆好,獨恨無人作鄭箋”之說。因處於牛李黨爭的夾縫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後葬於家鄉沁陽(今河南焦作市沁陽與博愛縣交界之處)。作品收錄為《李義山詩集》。

  人品辯誣:

  李商隱生活的年代正是李唐王朝江河日下,社會的動盪不安,政治腐敗的晚唐前期。社會病態紛呈,矛盾重重。李商隱出生於一個小官宦之家。少年喪父,他協助母親千里迢迢帶著父親的靈柩歸裡。弱小孤男,撐持門面,傭書販舂,備嘗艱辛。家境困厄,不費學業,16歲即以文章知名於文士之間,先得白居易賞識,再得令狐楚知遇,對其培植獎掖。然科場不公,五考方得一第;官場汙濁,十年不離青袍。就婚王氏夫妻恩愛情篤,卻給仕途帶來厄運,致使終生處在牛李黨爭的夾縫之中,說不清,道不明,受盡夾板氣。雖苦苦掙扎,也無法擺脫人際關係這張無形的羅網,致使他“虛負凌雲萬丈才,一生襟抱未曾開”。

  李商隱就生活在這樣動盪不安的社會大環境中,本人又遭逢種種不幸。但他從未向命運低頭,一直在拼命抗爭。他的精美絕倫的詩文便是抗爭與控訴的記錄。他是一個至情至性,重情重義,很有骨氣的正人君子,絕非是勢利輕浮不講信義的輕薄小人。只要認真考察幾件事,便可以真正理解李商隱的政治品質和生活品質,而正是這兩個方面使他蒙受了不白之冤。

  先說政治品質。此方面之關節點則在於所謂的“去牛就李”的問題。李商隱受知於令狐楚,令狐父子對李商隱有恩,這是毫無疑問的。令狐楚終生都非常器重愛護這個才華橫溢的青年,臨死時還將寫《遺表》的'任務交給他,可謂知遇至深。然終商隱之世,觀其所有詩文,對令狐楚始終充滿著感激之情,絕無半字微詞。無論是從史傳所載還是從商隱詩文內證來看,商隱平生未作一件有負令狐家之事,何背恩之有?就婚王氏,純屬個人婚姻選擇問題,王茂元當時亦非朝廷要員,其實也沒有明顯的黨派傾向,又何能談得上“去牛就李”?

  當兩黨激烈鬥爭之時,每當發生大的人事關係變動,李商隱沒有一次趨炎附勢去攀附得勢者。相反,他總是同情那些失勢被整之人。牛黨中的蕭浣,楊嗣覆被貶時,他曾前往貶所探望。會昌年間令狐綯失勢時,李商隱與他的交往反而密切一些。李德裕被貶之時,李商隱毫無顧忌地為其《會昌一品集》作序,對其政績人品給予崇高的評價,為一個被當政者嚴密監視下的下臺宰相大唱讚歌,這需要不凡的膽識和氣魄。僅此一點,便可看出商隱具有堅持正義,守正不阿,同情弱者,不依附權貴的寶貴品格。晚唐社會,官宦竊柄,擾亂朝綱,牛李黨爭。勾心鬥角,人事紛紜,互相傾軋。李商隱終生關心民生疾苦,在弘農縣尉任上,為活獄而不怕得罪上司孫簡,不怕丟官,足以顯示出他的熱血心腸和骨鯁氣節,此亦是政治品質之大節。

  再說生活品質。李商隱在就婚王氏之前確實有過戀愛經歷。他與柳枝、宋華陽都相戀過,而且戀得非常痴情。但當他與王氏結婚之後,對愛情卻頗為專一執著,未有竊玉偷香之事。他與妻子的感情很深篤。王氏死後,商隱在梓州幕府時,府主同情他鰥居清苦,要把才貌雙佳的年輕樂伎張懿仙賜配給他。當時商隱正值中年,喪妻逾歲,續絃亦在情理之中,但商隱因思念亡妻而婉言謝絕,獨居至死。妻亡之後尚能如此鍾情自守,妻在之時更無可能輕佻放浪。商隱非輕薄之徒。

  至情至性的作品方能打動讀者。只有具有赤子之心,熱愛生活,關心現實與人生的作家,只有具有高尚品格的作家,才可能創作出反映社會主流與本質的至情至性的作品。品格卑汙低劣的人無論如何也寫不出格調高尚感人肺腑的作品。

  詩歌成就:

  李商隱通常被視作唐代後期最傑出的詩人,其詩風受李賀影響頗深,在句法、章法和結構方面則受到杜甫和韓愈的影響。許多評論家認為,在唐朝的優秀詩人中,他的重要性僅次於杜甫、李白、王維等人。就詩歌風格的獨特性而言,他與其他任何詩人相比都不遜色。但用典相對較多,有晦澀之嫌。讚賞李商隱詩歌和批評他的人,所針對的都是他鮮明的個人風格。後世許多詩人模仿李商隱的風格,但沒有一位被認可。根據劉學鍇、餘恕誠的整理研究,李商隱流傳下來的詩歌共594首,又《集》外詩16首,陳尚君《全唐詩補編》錄入4首,共存詩614首,但是有的詩顯然為誤入。其中381首已經基本確定了寫作的時間,213首無法歸入具體的年份。此外,還有十來首懷疑是李商隱的詩作,不過證據欠充分。

  從吟詠的題材來看,李商隱的詩歌主要可以分為幾類:

  政治和詠史。作為一個關心政治的知識分子,李商隱寫了大量這方面的詩歌,留存下來的約有一百首左右。其中《韓碑》、《行次西郊作一百韻》、《隨師東》、《有感二首》等,是其中比較重要的作品。李商隱早期的政治詩指陳時局,語氣嚴厲悲憤,又含有自我期許的意味,很能反應他當時的心態。在關於政治和社會內容的詩歌中,借用歷史題材反映對當代社會的意見,是李商隱此類詩歌的一個特色。《富平少侯》、《北齊二首》、《茂陵》等,就是其中的代表。

  抒懷和詠物。李商隱一生仕途坎坷,心中的抱負無法得到實現,於是就透過詩歌來排遣心中的鬱悶和不安。《安定城樓》、《春日寄懷》、《樂遊原》、《杜工部蜀中離席》是流傳得較廣的幾首。值得注意的是,這類內容的作品中許多七言律詩被認為是杜甫詩風的重要繼承者。

  感情詩。包括大多數無題詩在內的吟詠內心感情的作品是李商隱詩歌中最富有特色的部分,也獲得了後世最多的關注。《錦瑟》、《燕臺詩》、《碧城三首》、《重過聖女祠》等,保持了與無題詩類似的風格。而《柳枝五首》、《夜雨寄北》、《悼傷後赴東蜀闢至散關遇雪》等,則反映出李商隱感情詩另一種風格的意境。

  應酬和交際。在李商隱用於交際的詩作中,寫給令狐綯的幾首(《酬別令狐補闕》、《寄令狐郎中》、《酬令狐郎中見寄》、《寄令狐學士》、《夢令狐學士》、《令狐舍人說昨夜西掖玩月因戲贈》)特別引人注意,為解釋他與令狐綯的關係提供了直接的證據。李詩廣納前人所長,承杜甫七律的沉鬱頓挫,融齊梁詩的華麗濃豔,學李賀詩的鬼異幻想,形成了他深情、纏綿、綺麗、精巧的風格。李詩還善於用典,藉助恰當的歷史類比,使隱秘難言的意思得以表達。李商隱《東還》詩膾灸人口,賞讀該詩,可看出李商隱所表露歸去尋師學仙只是一句託辭,所謂學道不過藉此疏解自己內心不平與感嘆自己命運的不幸,更有面對朝政種種荒淫無道的憤慨以及對正一步步走向衰敗的唐皇朝的哀嘆。

  《東還》

  自有仙才自不知,十年長夢採華芝。

  秋風動地黃雲暮,歸雲嵩陽尋舊師。

  注:鄭板橋十分喜歡這首唐 李商隱《東還》詩,常用其獨特的“板橋體”題寫贈送親友,故後來誤把這首李商隱《東還》詩認為是鄭板橋寫的,在“鄭板橋集 - 詩詞”、《書七絕十五首長卷》等書箱中都被收錄。《東還》詩作者是李商隱!

  詩歌風格:

  李商隱的詩歌體現了他的思想,其人基本思想基本屬於儒家,但看中實用,對儒學有一定的批判精神,認為不必規規然以孔子為師,不必以“能讓”為賢等。他還有佛道思想,主張以“自然”為祖。

  李商隱的詩具有鮮明而獨特的藝術風格,文辭清麗、意韻深微,有些詩可作多種解釋,好用典,有些詩較晦澀。現存約600首,特別是其中的無題詩堪稱一絕,而最為突出的便是他的愛情詩。李商隱擅作七律和五言排律,七絕也有不少傑出的作品。清朝詩人葉燮在《原詩》中評李商隱的七絕“寄託深而措辭婉,實可空百代無其匹也。”

  他的格律詩繼承了杜甫在技巧上的傳統,也有部分作品風格與杜甫相似。與杜甫相似,李商隱的詩經常用典,而且比杜甫用得更深更難懂,而且常常每句讀用典故。他在用典上有所獨創,喜用各種象徵、比興手法,有時讀了整首詩也不清楚目的為何。而典故本身的意義,常常不是李商隱在詩中所要表達的意義。例如《常娥》(嫦娥),有人直觀認為是詠嫦娥之作,紀昀認為是悼亡之作,有人認為是描寫女道士,甚至認為是詩人自述,眾說紛紜。

  也正是他好用典故的風格,形成了他作詩的獨特風格。據宋代黃鑑的筆記《楊文公談苑》記載,李商隱每作詩,一定要查閱很多書籍,屋子裡到處亂攤,被人比作“獺祭魚”。明王士楨也以玩笑的口吻說:“獺祭曾驚博奧殫,一篇錦瑟解人難。”(《戲仿元遺山論詩絕句》)批評意見認為他有時用典太過,犯了晦澀的毛病,使人無法瞭解他的詩意。魯迅曾說:“玉溪生清詞麗句,何敢比肩,而用典太多,則為我所不滿。”(1934年12月致楊霽雲的信)

  此外,李商隱的詩辭藻華麗,並且善於描寫和表現細微的感情。

  詩歌影響:

  施蟄存認為,李商隱的詩的社會意義雖然不及李白、杜甫、白居易,但是李商隱是對後世最有影響力的詩人,因為愛好李商隱詩的人比愛好李、杜、白詩的人更多。在清代孫洙編選的《唐詩三百首》中,收入李商隱的詩作32首,數量僅次於杜甫(38首),居第二位,而王維入選29首、李白入選27首。這個唐詩選本在中國家喻戶曉,由此也可以看出李商隱在普通民眾中的巨大影響。

  晚唐時期,韓偓、吳融和唐彥謙已經開始自覺學習李商隱的詩歌風格。到了宋代,學習李商隱的詩人就更多了。據葉燮說:“宋人七絕,大概學杜甫者什六七,學李商隱者什三四。”(《原詩》)北宋初期的楊億、劉筠、錢惟演等人宗法李商隱,經常互相唱和,追求辭藻華美、對仗工整,並刊行了一部《西昆酬唱集》,被稱為西昆體。在當時頗有影響,但是未學到李商隱詩歌精髓,成就非常有限,影響力也隨著歐陽修等人走上文壇而消失。此外,王安石對李商隱也評價很高,認為他的一些詩作“雖老杜無以過也”(《蔡寬夫詩話》)。王安石本人的詩歌風格也明顯受到李商隱的影響。

  明朝的詩人從前、後七子到陳子龍、錢謙益、吳偉業,都受到李商隱的影響。明清二朝喜歡寫豔情詩的人更是專學李商隱的無題詩,例如明末詩人王彥泓的《疑雲集》和《疑雨集》》(注:《疑雲集》是否為王彥泓作品集,學術界存在較大爭議)。民國時期鴛鴦蝴蝶派小說中的香豔詩也是受到他的影響。

  無題詩:

  李商隱以無題詩著名。根據《李商隱詩歌集解》裡所收詩歌的統計,基本可以確認詩人寫作時即以《無題》命名的共有15首:

  《無題》(八歲偷照鏡)

  《無題》(照梁初有情)

  《無題二首》(昨夜星辰;聞道閶門)

  《無題四首》(來是空言;颯颯東南;含情春畹晚;何處哀箏)

  《無題》(相見時難)

  《無題》(紫府仙人)

  《無題二首》(鳳尾香羅;重帷深下)

  《無題》(近知名阿侯)

  《無題》(白道縈迴)

  《無題》(萬里風波)

  另有5首在通行的詩集中經常被標為“無題”的(五律“幽人不倦賞”、七絕“長眉畫了”、“壽陽公主”、“待得郎來”、“戶外重陰”),經馮浩、紀昀等人考訂,認為多半是由於版本問題而產生的原題丟失情況,並非真正的無題詩。

  有些研究者(如楊柳)認為李商隱詩集中部分有題目的詩也應該屬於無題詩一類,理由是這些詩的題目往往是從詩的首句中取前幾字為題(如《昨日》、《日射》等),或者詩題與內容本身毫無聯絡(如《為有》、《一片》等)。但如果以這樣的標準來看,李商隱詩集中可以歸入無題詩的就有近百首之多。所以此說並沒有得到多數人的支援。

  另一方面,許多人傾向於將《錦瑟》、《碧城三首》、《玉山》等詩與無題詩相提並論,認為它們在寫法和意境有相似的地方,都是透過隱晦的筆觸表現一種微妙複雜的感情。事實上,正是這種一言難盡的情形,使得無題詩吸引了眾多的研究者,都試圖對這些詩的真正含義作出解釋。然而沒有一個人的註解能夠非常令人信服的闡明詩中的涵義。

  覺得李商隱的《無題》詩等肯定是男女之情的詩句,而且不是一般的男女之情。唐人對於男女之情沒有太多的約束,如果李商隱是和一般的歌女什麼的來往,就可以像杜牧一樣大大方方地說什麼“楚腰纖細掌中輕”之類的話。聯絡到電影《2046》上那個周慕雲最後也是一腔鬱悶,想說又無處說,只好無奈地挖個樹洞,把話說到樹洞裡,猜想李商隱多半是愛上了一位有夫之婦,而且這位有夫之婦的身份很不尋常,甚至可能是皇妃之類高貴的人,因為大家一會看下《碧城三首》那幾首,暗喻了女主角的身份之高,恐怕只有皇室中人才夠得上。在唐代,未婚男女間的私情以及官宦才子們和風塵女子的私情都是比較能被社會容忍的,像《鶯鶯傳》和《李娃傳》什麼的都是這樣,像《非煙傳》上,步飛煙和書生陸象私通,就被她老公綁在柱上活活打死了。所以李商隱這些《無題》詩作只能認為就是和那位和李商隱有情的美麗的女子來往的詩作,並非全是李商隱所寫。之所以這樣說,是覺得《無題》詩中有一句““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只有美麗的女子才會這樣細緻地注意到鏡中鬢改的細節,唐朝還有位美麗的詩人叫做薛媛,有首詩也不錯,她詩就是這樣寫的:“欲下丹青筆,先拮寶鏡寒。 已經顏索寞,漸覺鬢凋殘。 淚眼描將易,愁腸寫出難。 恐君渾忘卻,時展畫圖看。”倒和“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同一機杼。

  馮浩在《玉溪生詩集箋註》總結了前人關於無題詩的箋註工作,從中可以看出諸家觀點之大不同:“自來解無題諸詩者,或謂其皆屬寓言,或謂其盡賦本事。各持偏見,互持莫決。餘細讀全集,乃至實有寄託者多,直做豔情者少,夾在不分,令人迷亂耳。”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