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隱《隋宮(一)》翻譯賞析

李商隱《隋宮(一)》翻譯賞析

  隋宮(一)

  李商隱

  紫泉宮殿鎖煙,欲取蕪城作帝家。

  玉璽不緣歸日角,錦帆應是到天涯。

  於今腐草無螢火,終古垂楊有暮鴉。

  地下若逢陳後主,豈宜重問後庭花?

  詩文解釋:

  長安宮殿鎖在一片煙之中,又想要把江都作為帝都。如果不是因為玉璽歸屬李淵,煬帝的錦船還會遊遍天涯。現在隋宮中只有腐草沒有螢火,垂柳上經常有暮鴉停歇。如果煬帝在地下遇到陳主,難道還再問“後庭花”?

  譯文:

  長安城聞名的隋宮,在煙中鎖閉;卻想把遙遠的揚州,作為帝業基地。

  若不因天命,玉璽歸龍鳳之姿李淵;隋煬帝的錦緞龍舟,早該駛遍天際。

  如今腐草中,螢火蟲早就絕了蹤跡;隋堤上的楊柳枝,唯有暮鴉的聒啼。

  斷帝荒淫而亡國,黃泉若遇陳後主,豈敢把亡國名曲後庭花,重新提起?

  詞語解釋:

  蕪城:指揚州。

  日角:額角飽滿象太陽,古代認為有帝王之相。

  句解:

  紫泉宮殿鎖煙,欲取蕪城作帝家

  “紫泉”本名紫淵,是流經長安北部的一條河,唐時為避唐高祖李淵的諱而改名紫泉。這裡用“紫泉宮殿”借代長安隋宮,為的是選取有色彩的字面與“煙”相互映襯,不僅烘托出隋宮的雄偉壯麗,也給人一種色彩豔、富麗堂皇的感覺。可是,如此巍峨的宮殿卻閒置不用,深鎖於煙之中,這是為什麼呢?只因為貪圖享樂的隋煬帝想把蕪城作為另一個帝都了。

  “蕪城”,隋朝時稱江都,唐時稱廣陵,即今天的揚州。南朝劉宋時期的大詩人鮑照曾經有感於該地的荒蕪,作了一篇《蕪城賦》。李商隱不說江都,也不稱廣陵,卻偏偏用“蕪城”指代當時還頗為華的揚州,是有著深意的:因為太多的興亡舊事,揚州再華也總是容易勾起荒蕪殘敗的歷史回憶;而今日取其為帝家,難保明日不成為蕪城。

  玉璽不緣歸日角,錦帆應是到天涯

  “玉璽”,皇帝特用的印章,用玉製成,這裡指代國家政權。“日角”,迷信說法,古人認為從骨相能夠看出人一生的貴賤來,人的額骨突出飽滿如日,是帝王之相。史書記載,唐高祖李淵起兵反隋之前,就有人吹捧他“日角龍庭”,必得天下。這裡是用“日角”指代李淵。“錦帆”,暗指隋煬帝南遊一事,那時他所乘的龍舟都用錦緞做船帆,所過之處,奢華無比。這兩句是說,如果不是因為隋朝被滅,皇帝的玉印落到李淵的手裡,隋煬帝哪會遊玩到江都就滿足呢?他那奢華無比的船隊,應該是會一直浩浩蕩蕩地開到天邊去吧!

  “不緣”、“應是”,表明作者是在用虛擬的語氣推想歷史上沒有發生的事情。隋煬帝不是不想,而是沒有來得及罷了。這樣的推斷突出了隋煬帝的窮奢極欲,同時暗中點出因奢腐敗而亡國的隋煬帝是至死都不可能悔悟的。

  於今腐草無螢火,終古垂楊有暮鴉

  古人認為螢火蟲是從腐草中化生出來的。史書載,隋煬帝夜晚出遊,事先命人大量蒐集螢火蟲,到時放出,光照山谷,為此還專門建了個“放螢院”。如今,當年的隋宮已經成為廢,雖有腐草,卻見不到螢光。這不僅是說隋宮已化為灰燼,一片荒涼,也是在諷刺隋煬帝奢昏庸,搜刮無度,以致螢火蟲都絕了跡!

  隋煬帝為了出遊江都,開鑿運河,沿岸築堤,栽種楊柳,稱為隋堤。詩中的“垂楊”“暮鴉”,都是指隋堤上的景物。在這個曾經滄桑的地方,如今惟有楊柳長久如斯,暮色中還不時傳來老鴉的叫聲,透出無限淒涼。而想當年楊廣南遊的時候,千帆萬馬,水陸並進,鼓樂喧天,旌旗蔽空,隋堤兩岸,暮鴉哪敢棲息!

  詩人把“螢火”和“腐草”聯絡在一起,今“無”,暗示昔“有”,不僅形成鮮明的對比,而且留給讀者充分的想象空間,意蘊深長,是公認的名句。清代的方東樹就讚歎說,這兩句詩“興在象外,活極妙極,可謂絕作”。

  地下若逢陳後主,豈宜重問後庭花

  “陳後主”,指南朝陳末代國君陳叔寶,以荒淫亡國聞名。他寵愛后妃張麗華,整天聽歌看舞、喝酒作樂。《玉樹後庭花》就是他自制的宮廷舞曲,被後人斥之為“亡國之音”。陳國是被隋朝滅掉的,陳叔寶亡國後投降了隋朝,和當時做隋朝太子的楊廣很熟。據《隋遺錄》記載,隋煬帝遊揚州時,曾經夢見過死去的陳後主,隋煬帝請張麗華為他舞一曲《玉樹後庭花》,陳叔寶譏笑他說,你不也貪歡嗎?當初你還老挖苦我。

  隋煬帝曾親眼目睹陳叔寶是如何荒淫亡國的,不但不吸取前朝的教訓,而且還變本加厲,以至重蹈覆轍。他如果在地下遇見了陳叔寶的話,難道還好意思再請張麗華舞一曲《玉樹後庭花》嗎?

  評解:

  這首詩妙在虛處著筆,不說隋煬帝奢貪歡至死不悟,而假設若非國亡身死,必將玩樂無極,不到天涯不罷休。不說隋煬帝的荒淫遠甚於陳後主,而以如若兩人地下相遇,隋煬帝也是無顏相見的,當不便再提《玉樹後庭花》之事。這樣的描繪不僅給詩歌留下極大的想象空間,而且擴充了詩歌的'容量,以少勝多,包孕豐厚。雖無一字正面指責隋煬帝,卻字字譏刺,入木三分。

  善於對比也是這首詩的高妙之處,紫泉宮殿自古帝王之家,卻棄置不用,跑到揚州去重建宮舍,其貪慾可見。今日有腐草而無螢火的對比,昔年有垂柳而無暮鴉的對比,把歷史的感傷與失落渲染得格外厚重。即便是在景物的描寫中,詩人也不動聲色地進行歷史的敘述與批判,大大地增加了詩歌的敘事容量和情感強度。

  題解:

  李商隱晚年曾擔任鹽鐵推官,大中十一年(857)左右,他抵達揚州赴任。江東一帶是南朝故地,金陵(今南京)為六朝古都,李商隱往來於江淮之間,目睹前朝遺蹟,撫今追昔,寫下了大量詠史懷古詩。

  “隋宮”指的是隋煬帝楊廣在江都(今江蘇省揚州市)營建的行宮。楊廣曾於大業元年(605)到大業十二年(616)十餘年間三次巡遊江都,大興土木,大肆揮霍,窮奢極欲。這首詩以強烈的語氣諷刺隋煬帝貪圖享樂、荒淫誤國,名為懷古,實為警世。李商隱詩集中以“隋宮”為題的詩歌有好幾首,這只是其中的一首。

  詩文賞:

  這是一首詠史詩。題目“隋宮”,指的是隋煬帝楊廣在江都營建的行宮江都宮、顯福宮和臨江宮等。此詩批判了歷史上荒淫無度,窮奢極欲的君王,對他們的亡國行徑給予了嘲諷。全詩借古喻今,內容深刻,手法巧妙,風趣而又有力。

  這也是一首詠史弔古詩,內容雖是歌詠隋宮,其實乃諷刺煬帝的荒淫亡國。

  首聯點題,寫長安宮殿空鎖煙之中,隋煬帝卻一味貪圖享受,欲取江都作為帝家。頷聯卻不寫江都作帝家之事,而盪開一筆,寫假如不是因為皇帝玉璽落到了李淵的手中,煬帝是不會以遊江都為滿足,龍舟可能遊遍天下的。頸聯寫了煬帝的兩個逸遊的事實。一是他曾在洛陽景華宮徵求螢火數,“夜出遊山放之,光遍巖谷”;在江都也修了“放螢院”,放螢取樂。一是開運河,詔民獻柳一株,賞絹一匹,堤岸遍佈楊柳。作者巧妙地用了“於今無”和“終古有”,暗示螢火蟲“當日有”,暮鴉“昔時無”,渲染了亡國後淒涼景象。尾聯活用楊廣與陳叔寶夢中相遇的典故,以假設反詰的語氣,揭示了荒淫亡國的主題。陳是歷史上以荒淫亡國而著稱的君主。他降隋後,與太子楊廣很熟。後來楊廣遊江都時,夢中與死去的陳叔寶及其寵妃張麗華相遇,請張舞了一曲《玉樹後庭花》。此曲是了陳所為,是反映宮廷生活的淫,被後人斥為“亡國之音”。詩人在這裡提到它,其用意是指煬帝重蹈陳後主覆轍,結果身死國滅,為天下笑。

  全詩採用比興手法,寫得靈活含蓄,色彩鮮明,音節鏗鏘。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