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夫石 劉禹錫

望夫石 劉禹錫

  導語:《望夫石》是唐代文學家劉禹錫的詩作,不僅僅表達了詩人劉禹錫的思鄉的情感,還表達了他堅貞不渝的志行。

  望夫石

  劉禹錫

  終日望夫夫不歸,化為孤石苦相思。

  望來已是幾千載,只似當時初望時。

  白話譯文

  整天地盼望丈夫而丈夫不歸來,她最後化成孤立的石頭苦苦相思。這婦人在這裡望夫已經是幾千年了,還是當年剛剛站在這裡遙望的形象。

  創作背景

  傳說古時候有一位婦女思念遠出的丈夫,立在山頭守望不回,天長日久竟化為石頭。這個古老而動人的傳說在民間流行相當普遍。這首詩所指的望夫山,在今安徽當塗縣西北,唐時屬和州。此詩題下原注“正對和州郡樓”,可見作於劉禹錫和州刺史任上。

  賞析

  詩的開頭從“望夫石”的傳說人手,緊扣詩題。 “終日”,在這裡是日復一日的意思。日日相望,足見女子心中思念之深,期盼之切;而“夫”字疊用,形成句中頂針,意轉聲連,韻調優美,又具有濃郁的民歌特色。次句承上而來,用“孤” “苦”二字來表現女子對愛情的.堅貞信念,雖然飽受相思的磨難,雖然至死沒有等到自己的心上人,但即便化為石頭,她也沒有改變初衷,依然孤立江岸,翹首遙望,全然不畏風吹浪打、Et曬雨淋之苦。這堅貞不移的情懷、刻骨銘心的相思,怎會不令人肅然起敬呢?

  第三句語意較前面更遞進了一層, “望來已是幾千載”說盡這段感情的久遠和艱辛。時光如流,滄桑變幻,而化作望夫石的女子卻依然獨立山巔,守望如故。是什麼讓她如此堅定、如此執著呢?無疑是心中那至死不渝的愛情。詩情至此, “望夫”的主題已被髮揮得淋漓盡致。然而,詩人不愧是擅長立意的詩藝大師,他在木句更筆鋒一轉,另闢境界。 “只似當時初望時”,語氣斬釘截鐵,擲地有聲:縱然這幾千年中歷盡了艱難困苦,但心中的感情依然像當時一樣真摯熾熱,久望只如初望,足見這相思之情的深刻長久。這裡的“望”字更與前兩個“望”字迴環呼應,把詩歌的情感深度推向一個全新的境界,其抒情色彩之強烈,足可與屈原的“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相媲美。

  但這首詩所要表達的,又並非單純的男女戀情,而是情思內蘊,別有深意。我們知道,劉禹錫在永貞革新之後屢遭遷謫,往來輾轉於荒僻遠州,而他對朝廷政局卻始終投以極大的熱情和關注。詩中的望夫石,實際上包含著他本人的遙深寄託。 “望來已是幾千載”足見他渴望為國效命、實現政治抱負的迫切心情; “只似當時初望時”,又充分表達出他立場堅定,不改初衷的決心和勇氣。

  此詩採用比興寄意的手法,語拙意工,深入淺出。全篇緊扣“望夫”這一土題,一唱二嘆,步步深化,詩意迴環往復,其中更深藏著詩人一·心報國、堅貞不屈的思想感情。在同一時期所作《歷陽書事七十韻》中,有“望夫人化石,籮帝口環營”之句,可見“望夫”主題中確實蘊藏著作者渴望重獲任用、盼回京國的情懷。唐另一位著名詩人王建,也作有一首同題的著名作品《望夫石》: “望夫處,江悠悠。化為石,不回頭。上頭日日風復雨,行人歸來石應語。”與之相比,劉禹錫之作無論是思想境界還是藝術境界,都要更勝一籌。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