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禹錫 淮陰行

劉禹錫 淮陰行

  淮陰行是 新樂府題名,劉禹錫創制。為不可多得佳作。

  其三

  這是《淮陰行》組詩中的第三首。詩中借銅環來寄離情,語言淺近卻情致深濃,表現出女主人公的款款深情,對丈夫依戀的綿綿不絕之意。淮陰,在今天的江蘇省淮陰市。

  船頭大銅環,摩挲光陣陣。

  早晚使風來,沙頭一眼認。

  船頭大銅環,摩挲光陣陣——船頭上的大銅環,因為總是被人們摩挲,所以變得光閃閃亮晶晶。寫銅環的“光陣陣”流露出女主人公羨慕銅環之意,銅環猶能得到 丈夫的“摩挲”,時時陪伴丈夫遠行,而自己卻要和丈夫分別,如何不讓女主人公嗔怪。文中的“環”是隱語,與“還”諧音,其中寓含歸意。

  早晚使風來,沙頭一眼認——早晚,相當於“何時”。沙頭,指江畔、岸邊。什麼時候讓風把船送回來,“我”在江灘岸邊一眼就能把你認出來。這是對二人離別後場景的設想,寫出了女主人公日夜企盼丈夫歸來之情景。“一眼認”寫出妻子對丈夫思念的那種熱切的感情。

  以往的離別之詩往往寫得愁苦哀怨,無論是“多情自古傷離別,更哪堪冷落清秋節”,還是“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這樣的作品總是能帶給人悽苦的.感覺。 然而劉禹錫的這首民歌體的小詩同樣也是寫離別,卻能自出機杼,寫得活潑清新。如在這首詩中,詩人借銅環寓情,尤其是末兩句,設想分別後場景,全無柳永詞中 “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的悽楚,有的只是充滿希望的等待。

  明人陸時雍說:“善言情者,吞吐深淺,欲露還藏,便覺此衷無限。善道景者,絕去形容,略加點綴,即真相顯然,生韻亦流動矣。”(《詩鏡總論》)這首小詩語言流暢,格調清新,寫物妙絕,傳情婉約。情意綿綿,饒有民歌特色。

  其四

  這是《淮陰行》組詩中的第四首,描寫了一位少婦在碼頭給自己丈夫送行的場面。詩中略去送別場面的具體刻畫,緊緊圍繞女主人公的心理活動,透過她的內心獨白寫出了她對丈夫的依依不捨之情。

  何物令儂羨,羨郎船尾燕。

  銜泥趁檣竿,宿食長相見。

  何物令儂羨,羨郎船尾燕——是什麼東西讓“我”羨慕呢?“我”羨慕丈夫那船尾的燕子。這個問題問的好生奇怪,回答則更是出人意外,在這依依惜別的場景下,似乎顯得十分不得體,但下面的兩句卻給了這個問題一個圓滿的解釋,也使整首詩的情感畫面頓時鮮活起來。

  銜泥趁檣竿,宿食長相見——因為女主人公想:那銜泥的燕子尚且能隨船飛行,在船杆上休息,自己的丈夫無論是在睡覺還是在吃飯,它也都能天天看見。於是這 位少婦發出了人不如燕的感嘆,曲筆寫出她對丈夫的深情厚愛和戀戀不捨之情,出語溫柔體貼,女主人公的纏綿、深情躍然紙上。

  劉禹錫在詩 前小序稱:“餘嘗阻風淮陰,作《淮陰行》,以裨樂府。”說明了詩人一直在向南朝樂府民歌學習。而這首詩正是用比興體來託物抒懷,體現了樂府本色。在我國的 樂府詩中有許多描寫懷妻思夫之作,如《樂府詩集》中描寫思念丈夫的句子“黃櫱萬里路,道苦真無極”,表現出女子的相思之苦。與之相比,劉禹錫的這首小詩更 多歡快的成分,以燕喻人,生動而又貼切。

  全詩透過女主人公羨慕燕子的話語,不寫離別之景,卻處處流露出惜別之深情,曲折達意,婉約有 致,使詩風顯得風流蘊藉,情韻深長。北宋詩人黃庭堅說:“《淮陰行》情調殊麗,語氣尤穩切。白樂天、元微之為之,皆不入律也。”(《苕溪漁隱叢話》引)這 一評價很好地概括了此詩的藝術特色。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