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柳腰輕·英英妙舞腰肢軟》譯文及鑑賞

柳永《柳腰輕·英英妙舞腰肢軟》譯文及鑑賞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說到古詩,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古詩是中文獨有的一種文體,有特殊的格式及韻律。什麼樣的古詩才經典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柳永《柳腰輕·英英妙舞腰肢軟》譯文及鑑賞,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柳腰輕·英英妙舞腰肢軟》

  宋代:柳永

  英英妙舞腰肢軟。章臺柳、昭陽燕。錦衣冠蓋,綺堂筵會,是處千金爭選。顧香砌、絲管初調,倚輕風、佩環微顫。

  乍入霓裳促遍。逞盈盈、漸催檀板。慢垂霞袖,急趨蓮步,進退奇容千變。算何止、傾國傾城,暫回眸、萬人斷腸。

  《柳腰輕·英英妙舞腰肢軟》譯文

  英英的舞姿真是美妙,就像章臺柳之嫋娜,似昭陽飛燕之輕柔。多少有錢有勢的人,富貴人家的筵會上,都爭著以千金之價選她去作陪。只見她回頭看了看,音樂開始飄揚,她隨之翩翩起舞,似楊柳扶風,身上的佩環也隨著舞蹈微微顫動。

  突然轉入了《霓裳羽衣曲》中節奏急促的段落,她更加施展出自己柔媚輕盈的身段,緊緊地依檀板聲而舞。英英一會兒慢舒廣袖,一會兒急動蓮步,進退之間儀態萬方,表情豐富多變,嫵媚多姿。看英英之美,何止是傾國傾城,她突然回頭的一剎那,足以令萬人為之消魂!

  《柳腰輕·英英妙舞腰肢軟》註釋

  英英:不詳。當為詞人虛擬的歌妓名。

  章臺,本為漢代長安一條繁華街道名。昭陽燕,指趙飛燕。這裡是以趙飛燕之“柔若無骨”與前句“腰肢軟”相照應的。

  是處:到處,處處。

  霓裳:即《霓裳羽衣曲》,傳說是唐玄宗聆聽天樂後而製成(詳《唐逸史》、《廣德初異錄》)。促、遍,古代音樂術語,促是促拍;遍是大麴的段落。盈盈:儀態美好的樣子。盈,通“贏”。古樂府《日出東南隅行》:“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趨。”

  檀板:檀木所制的拍板。《舊唐書·音樂二》:“拍板,長闊如手,厚寸餘,以韋連之,擊以代扦。”唐杜牧《自宣州赴官入京路逢裴坦制官歸宣州因題贈》:“畫堂檀板秋拍碎,一引有時連十觥。”

  蓮步:這裡指舞步。《南史·齊東昏侯傳》載,東昏侯用黃金製成蓮花貼在地上,命寵妃潘妃行走於上,謂“步步生蓮花也”。

  傾國傾城:喻指絕美的女子。

  斷腸:此指為舞者的美豔而絕倒。

  《柳腰輕·英英妙舞腰肢軟》賞析

  寫舞的詩詞曲不在少數,最著名的要推杜甫的《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了,其中“來如雷霆收震怒,罷如江海凝青光”二旬,布在人口,鹹人盡知。杜詩的這兩句,也是化用《詩經》“如雷如霆,徐方震驚。王奮厥武,如震如怒。”真是無一字無來處。如果說杜詩寫的是健舞、武舞,那麼柳永這裡則寫的是軟舞、文舞。先寫英英的“腰肢軟”,以柳之輕柔與趙飛燕的“柔若無骨”以張目。然而這軟舞亦非一成不變,促拍乍起,檀板急催,節奏快起來了。於是“慢垂霞袖”,這大約是過渡中的一個靜場、一個定格,或者說是蓄勢待發,終於是“急趨蓮步、進退奇容千變”。所謂“奇容千變”,便是舞者隨節奏的變化,舞姿神態亦不斷變化,不斷翻新出奇,酣暢淋漓,真的是令觀者目醉神迷,“萬人斷腸”了。此詞不失為寫舞的一個範例,讀之者依稀感受到古典舞蹈的無窮魅力。這裡的`“奇容”之“容”,非指面容、臉龐,而是指舞姿,即舞容。

  詞的層次感較強,“絲管初調”時,是“倚輕風,佩環微顫”,下片起漸人佳境。而結句的“暫回眸”尤妙,這大約是結束舞蹈前一個驚鴻一瞥的動作神態,接下來應該就是掌聲雷動了。全詞章法謹嚴,秀潤清朗,真可謂清歌傍水,妙舞當花,洵為佳作。

  《柳腰輕·英英妙舞腰肢軟》作者介紹

  柳永,(約987年—約1053年)北宋著名詞人,婉約派代表人物。漢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變,字景莊,後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稱柳七。宋仁宗朝進士,官至屯田員外郎,故世稱柳屯田。他自稱“奉旨填詞柳三變”,以畢生精力作詞,並以“白衣卿相”自詡。其詞多描繪城市風光和歌妓生活,尤長於抒寫羈旅行役之情,創作慢詞獨多。鋪敘刻畫,情景交融,語言通俗,音律諧婉,在當時流傳極其廣泛,人稱“凡有井水飲處,皆能歌柳詞”,婉約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對宋詞的發展有重大影響,代表作 《雨霖鈴》《八聲甘州》。

  主要影響

  柳詞內容

  1、描寫市民階層男女之間的感情

  柳永詞大量描寫市民階層男女之間的感情,詞中的女主人公,多數是淪入青樓的不幸女子。柳永的這類詞,不僅表現了世俗女性大膽而潑辣的愛情意識,還寫出了被遺棄的或失戀的平民女子的痛苦心聲。在詞史上,柳永第一次筆端伸向平民婦女的內心世界,為她們訴說心中的苦悶憂怨。正是基於這樣的原因,柳永的詞才走向平民化、大眾化,使詞獲得了新的發展趨勢。

  2、描寫都市生活和市井風光

  柳永詞多方面展現了北宋繁華富裕的都市生活和豐富多彩的市井風情。柳永長期生活在都市裡,對都市生活有著豐富的體驗,他用彩筆一一描繪過當時汴京、洛陽、益州、揚州、會稽、金陵、杭州等城市的繁榮景象和市民的遊樂情景。這些都市風情畫,前所未有地展現出當時社會的太平氣象。

  3、描寫羈旅行役

  柳永多次科舉失利後,為了生計,不得不到處宦遊干謁,以期能謀取一官半職。柳永工於羈旅行役詞,正是基於他一生宦遊沉浮、浪跡江湖的切身感受。《樂章集》中六十多首羈旅行役詞,比較全面地展現出柳永一生中的追求、挫折、矛盾、苦悶、辛酸、失意等複雜心態。在這類詞中,柳永寫其行蹤所至,自抒漂泊生活中的離別相思之情,背景遠比五代以及宋初詞人所寫思鄉念遠詞闊大,意境也更蒼涼,特別真切感人。

  4、其他

  柳永還寫過不少歌頌帝王、達官貴人的詞,也寫過一些自敘懷抱,自嘆平生遭際的詞,例如其《戚氏》一篇,是《樂章集》中最長的一首詞,他在詞中對自己的生平作了回顧,字裡行間頗多感觸,唱出了天涯淪落的不遇之士的悲音,被譽為《離騷》的遺風。

  藝術成就

  1、豐富詞調

  唐五代時期,詞的體式以小令為主,慢詞總共不過十多首;到了宋初,詞人擅長和習用的仍是小令。與柳永同時而略晚的張先、晏殊和歐陽修,僅分別嘗試寫了17首、3首和13首慢詞,慢詞佔其詞作總數的比例很小;而柳永一人就創作了慢詞87首、調125首,是第一個大量創制慢詞的人。柳永大力創作慢詞,從根本上改變了唐五代以來詞壇上小令一統天下的格局,使慢詞與小令兩種體式平分秋色,齊頭並進。

  柳永還是兩宋詞壇創用詞調最多的詞人,據統計,在宋詞880多個詞調中 ,屬於柳永首次使用的就有一百多個。詞至柳永,體制始備,令、引、近、慢、單調、雙調、三疊、四疊等長調短令,日益豐富。形式體制的完備,為宋詞的發展和後繼者在內容上的開拓提供了前提條件。

  2、雅俗並陳

  詞本來是從民間而來,敦煌曲子詞,也多是民間詞,到了文人手中後,漸漸被用來表現文人士大夫的生活、情感。柳永生活在市民階層已漸壯大的北宋中前期,混跡青樓酒館,對市民的生活相當瞭解,柳永表現女性生活、感情的詞作,不僅從音樂體制上改變和發展了詞的聲腔體式,而且從創作方向上改變了詞的審美內涵和審美趣味,即變“雅”為“俗”,使詞從貴族的文藝沙龍重新走向市井。

  但柳永的羈旅行役詞,又相當的典雅。羈旅行役詞,多和懷才不遇、天涯淪落有關,這一類詞抒發的是士不遇的感情,這本身就屬於“雅”的範疇;在創作手法上,柳永還相容了詩的表現手法,意境的創造、氣氛的渲染,用典使事,遣詞造句,無不體現了“雅”的特色,使其詞呈現出雅俗並陳的特色。

  3、表現手法

  ①抒情的自我化

  晚唐五代詞,除韋莊、李煜後期詞作以外,大多是表現離愁別恨、男歡女愛等型別化情感,採用的主要是“代言”的抒情模式;柳永詞則注意表現自我獨特的人生體驗和心態,採用“代言”的抒情模式,注重自我的情感體驗。其《鶴沖天·黃金榜上》一詞,盡情地抒發了名落孫山後的憤懣不平,也展現了他的叛逆反抗精神和狂放不羈的個性,是這類作品的典型。

  ②語言的通俗化

  柳永在詞的語言表達方式上,也進行了大膽的革新。他不像晚唐五代以來的文人詞那樣只是從書面的語彙中提練高雅綺麗的語言,而是充分運用現實生活中的日常口語和俚語。諸如代詞“我”、“你”、“伊”、“自家”、“伊家”、“阿誰”,副詞“恁”、“怎”、“爭”,動詞“看承”、“都來”、“抵死”、“消得”等,柳永都反覆使用。用富有表現力的口語入詞,不僅生動活潑,而且使讀者和聽眾既感到親切有味,又易於理解接受。

  ③鋪敘和白描的手法

  小令由於篇幅短小,只適宜於用傳統的比興手法,透過象徵性的意象群來烘托、傳達抒情主人公的情思意緒。而慢詞則可以盡情地鋪敘衍展,故柳永將“敷陳其事而直言之”的賦法移植於詞,或直接層層刻畫抒情主人公豐富複雜的內心世界;或鋪陳描繪情事發生、發展的場面和過程,以展現不同時空場景中人物情感心態的變化。

  與鋪敘相配合,柳永還大量使用白描手法,寫景狀物,不用假借替代;言情敘事,不需烘托渲染,而直抒胸臆。如《定風波·自春來》不加掩飾地吐露了青年女子的生活願望,寫景狀物,運用白描手法,描述十分精細。

  ④結構巧妙

  同時,柳永善於巧妙利用時空的轉換來敘事、佈景、言情,將一般的人我雙方互寫的雙重結構發展為從自我思念對方又設想對方思念自我的多重空間結構,體現為迴環往復式的多重時間結構,如“想佳人、妝樓顒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八聲甘州·對瀟瀟暮雨灑江天》)。

  後世影響

  作為第一位對宋詞進行全面革新的大詞人,柳永對後來詞人影響甚大。南北宋之交的王灼即說“今少年”“十有八、九不學柳耆卿,則學曹元寵”;又說沈唐、李甲、孔夷、孔榘、晁端禮、万俟詠等六人“皆在佳句”,“源流從柳氏來”。即使是蘇軾、黃庭堅、秦觀、周邦彥等著名詞人,也無不受惠於柳永。

  柳詞在詞調的創用、章法的鋪敘、景物的描寫、意象的組合和題材的開拓上都給蘇軾以啟示,故蘇軾作詞,一方面力求在“柳七郎風味”之外自成一家;另一方面,又充分吸取了柳詞的表現方法和革新精神,從而開創出詞的一代新風。黃庭堅和秦觀的俗詞與柳詞更是一脈相承,秦觀的雅詞長調,其鋪敘點染之法,也是從柳詞變化而出;周邦彥慢詞的章法結構,同樣是從柳詞脫胎。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