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的《打馬圖序》譯文
李清照的《打馬圖序》譯文
李清照撰有《打馬圖經》一卷,書中有序有賦、有圖有例有論。而《打馬圖經序》是李清照為《打馬圖經》的序言,《打馬圖經序》又被稱為《打馬圖序》。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李清照的《打馬圖序》譯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打馬圖序》原文:
慧即通,通即無所不達;專即精,精即無所不妙。故庖丁之解牛,郢人之運斤,師曠之聽,離婁之視,大至於堯舜之仁、桀紂之惡,小至於擲豆起蠅、巾角拂棋,皆臻至理者何?妙而已。後世之人,不惟學聖人之道不到聖處,雖嬉戲之事,亦得其依稀彷佛而遂止者多矣。博者無他,爭先術耳,故專者能之。
予性喜博,凡所謂博者皆耽之,晝夜每忘寢食。但平生隨多寡未嘗不進者何?精而已。自南渡來,流離遷徙,盡散博具,故罕為之,然實未嘗忘於胸中也。
今年冬十月朔,聞淮上警報,江浙之人,自東走西,自南走北,居山林者謀入城市,居城市者謀入山林,旁午絡繹,莫卜所之。易安居士亦自臨安溯流,涉嚴灘之險,抵金華,卜居陳氏之第。乍釋舟輯而見軒窗,意頗適然,更長燭明,奈此良夜乎?於是博奕之事講矣。
且長行、葉子、博塞、彈棋,世無傳者。打揭、大小、豬窩、族鬼、胡畫、數倉、賭快之類,皆鄙俚,不經見。藏酒、摴蒲、雙蹙融,近漸廢絕。選仙、加減、插關火,質魯任命,無所施人智巧。大小象戲、弈棋,又惟可容二人。採選、打馬,特為閨房雅戲。嘗恨採選叢繁,勞於檢閱,故能通者少,難遇勁敵;打馬簡要,而苦無文采。
按打馬世有兩種:一種一將十馬者,謂之關西馬;一種無將二十馬者,謂之依經馬。流行既久,各有圖經凡例可考。行移賞罰,互有異同。又宣和間,人取二種馬,參雜加減,大約交加徼倖,古意盡矣。所謂宣和馬是也。
予獨愛依經馬,因取其賞罰互度,每事作數語,隨事附見,使兒輩圖之。不獨施之博徒,實足貽諸好事。使千萬世後,知命辭打馬,始自易安居士也。
時紹興四年十一月二十四日,易安室序。
《打馬圖序》譯文:
人若聰慧,就會思路開闊;思路一開,就沒有什麼不知道的。如果專心,造詣就會精深,那麼就會通曉所有的奧妙。所以像庖丁宰牛、郢人拿大斧頭砍朋友鼻樑上的灰塵、師曠精妙的聽力、離婁敏銳的視力,大到堯舜的仁德和桀紂的殘暴,小到拿綠豆彈蒼蠅、用帽帶打棋子,都能達到很高的境界。這是為什麼呢?因為知道了其中的妙處呀。後世的人,不光學聖人之道學不到家,連遊戲之事,也只是得其皮毛就止步不前了,這種人可多呢。賭博沒有別的訣竅,就是找到爭先的辦法而已,所以只有專心致志的人才能學得好。
我天性喜歡賭博,只要是賭博我就沉迷於其中,每每廢寢忘食。不過我賭了一輩子,不論多少,每賭必贏,這是什麼道理呢?不過是因為我玩得精罷了。自從南渡以來,流離失所,賭博的工具都丟失了,所以就玩得少了,可是我心裡實在是想得直癢癢啊!
今年十月初,聽到淮河上傳來金兵進攻的警報,江浙一帶的人們,爭相逃命。東邊的往西邊跑,南邊的往北邊跑,住在城裡的往鄉下跑,住在鄉下的往城裡跑,亂七八糟,到處是人,誰也不知道要往哪兒跑。我也從臨安沿著錢塘江往上,經過子陵灘,到了金華,住在姓陳的家裡。剛下了船,住進屋裡,心裡很舒坦。夜長燭明,這樣美好的晚上怎麼打發呢?於是就盡心於賭博了。
長行、葉子、博塞、彈棋,已經失傳了。打揭、大小、豬窩、族鬼、胡畫、數倉、賭快之類,都是下層人的玩意兒,也不常見。藏酒、摴蒲、雙蹙融,現在玩的人也少了。選仙、加減、插關火,是粗笨的遊戲,只憑運氣,沒辦法展現人的智慧。大小象戲、奕棋,又只能兩人玩。採選、打馬,是閨房中雅緻的遊戲。很遺憾,採選太過繁雜,翻檢起來不方便,所以會玩的人少,我很少遇到對手。打馬倒是簡單,可惜沒有文采。
打馬有兩種:一種是一將十馬,叫關西馬;一種是沒有將,二十馬,叫依經馬。流行的時間長了,就有各種各樣的圖譜和規矩可以參考,但其中的規則,各不相同。宣和年間,有人把兩種玩法綜合起來,又加以減約,增加了憑運氣的成份,使打馬的傳統理念蕩然無存,這就是宣和馬。
我特別喜歡依經馬,於是把它的`賞罰規則參互研究,為每條規則寫幾句話,附在規則後面,讓我的子侄輩們為它畫下圖來。不僅賭博時有用處,對於好事者來說,這也確實是很有意思的。讓千萬世以後的人們都知道,命辭打馬,是從我李清照開始的。
紹興四年十一月二十四日,易安室序。
《打馬圖序》註釋:
(1)這是李清照為其所編著的《打馬圖經》一書寫的序。
(2)慧:聰慧。通:通曉。
(3)庖[páo](音袍)丁之解牛:《莊子·養生主》塑造的一個特別精於宰牛的人。
(4)郢[yǐng](音影)人之運斤:《莊子·徐無鬼》:塑造一個特別會使斧子的人。
(5)師曠:春秋時晉國樂師,能聽音樂辨吉凶。
(6)離婁:傳說中黃帝時視力最好的人,能在百步之外看見秋毫之末。
(7)堯、舜:傳說中的兩位聖君。
(8)桀[jié]、紂[zhòu]:夏商兩朝的末代暴君。
(9)擲豆起蠅:唐段成式《酉陽雜俎》卷四載:時人張芬能用綠豆擊蒼蠅,十不失一。又能赤手捉蒼蠅,也是手到擒來。
(10)巾角拂棋:《世說新語·巧藝》載:魏文帝曹丕善彈棋,可以不用手而用手巾角彈,另有一人比魏文帝更善彈,能用頭巾角彈。
(11)臻[zhēn](音真):達到。
(12)妙:精妙。
(13)依稀彷彿:粗略、大概。
(14)博:賭輸贏的遊戲。
(15)耽:沉迷。
(16)進:贏。
(17)博具:遊戲用的工具。
(18)朔:陰曆每月的初一日。
(19)淮上:淮河沿線。
(20)旁午絡繹:交錯夾雜,往來不絕。
(21)卜:選擇。
(22)泝[sù](音訴)流:逆流上行。泝,同“溯”。
(23)嚴灘:見《夜發嚴灘》。
(24)金華:地名,在今浙江金華。
(25)釋舟揖:指下船上岸。軒窗:指代房屋。
(26)更長:夜長。
(27)講:講論、講習。
(28)長行、葉子、博塞、彈棋:皆古代博戲。
(29)打揭、大小豬窩、族鬼、胡畫、數倉、賭快:皆古代博戲。
(30)不經見:指不登大雅之堂。
(31)藏酒、摴[chū]蒲(音出菊)、雙蹙融:皆古代博戲。
(32)選仙、加減、插關火:皆古代博戲。
(33)質魯任命:博法簡單,全憑運氣。
(34)象棋:象棋。弈棋:圍棋。
(35)採選:又作“彩選”,古代博戲的一種。
(36)叢繁:指複雜。
(37)勍[qíng]敵:勁敵。
(38)文采:指花樣。
(39)圖經凡例:指遊戲規則的說明圖表及文字。
關西馬:在宋代主要流行於關西地區的打馬遊戲玩法,每位棋手有一個將棋子和十個馬棋子。
依經馬:在宋代主要流行於中國東中部的打馬遊戲玩法,棋盤有九十一格,棋手由二至五人,每位棋手有二十個馬棋子,沒有將棋子。
(40)交加僥倖:增添運氣的成份。
宣和馬:在宣和年間流行打馬規則,是關西馬和依經馬規則組合。每位棋手有二十個馬棋子,行棋規則介於關西馬和依經馬之間。
(41)互度:規則。
(42)見:見解。
(43)圖:繪製圖表。
(44)貽[yí]:留贈。
(45)命辭:相當於“題辭”。
(46)紹興四年:宋高宗紹興四年(1134年)。
《打馬圖序》創作背景:
《打馬圖序》是李清照給自己寫的一卷《打馬圖經》作的序言。在序言中李清照詳述了寫這本書的背景及初衷。當時正值金人入寇,人們像沒頭的蒼蠅一樣亂跑,李清照隨船沿錢塘江而下躲在了陳姓親友家裡。生活一安定,李清照又開始了她喜歡的博戲。在博戲中她教育子侄該如何對待打馬遊戲,同時她自己也創立了一種新的打馬方法“命辭打馬”,並讓子侄輩們記錄下來,自己也一連寫了《打馬圖經》,並在序言《打馬圖序》中寫明,想得到後世承認。
《打馬圖序》才一百三十九字,卻包括了對“慧、通、達”、“專、精、妙”辯證關係的闡述與論證;對“後世之人”淺嘗輒止的評論和個人“喜博”的介紹以及寫作此序的具體背景。其中還描寫了當時戰亂的局勢、人民的流離與心態、筆者的顛沛與定居;種種博戲的狀況及高下優劣、打馬戲的種類、流變與命辭打馬的自創等。豐富的內容和大量的資訊,使這篇序文不僅具有極強的可讀性和美學意義,而且也具有相當的學術性和史料價值,故為後人著述每每稱評或徵引,如胡應麟《少室山房筆談》、周亮工《因樹屋書影》、吳衡照《蓮子居詞話》等。
作者簡介:
李清照(1084年~1155年以後),宋代女詞人。號易安居士,齊州章丘(今屬山東)人。早期生活優裕,與夫趙明誠共同致力於書畫金石的蒐集整理。金兵入據中原,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詞》,已散佚。後人有《漱玉詞》輯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