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清玄經典散文讀後感範文(精選3篇)

林清玄經典散文讀後感範文(精選3篇)

  品味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後感了!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讀後感而煩惱吧,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林清玄經典散文讀後感範文,歡迎大家分享。

  林清玄經典散文讀後感1

  林清玄,1953生,筆名秦情,林漓、林大悲等。讀他的散文文筆流暢清新,表現了醇厚、浪漫的情感,在平易中有著感人的力量。而他的散文又帶著些禪學的味道,看破俗世。

  《無關風月》的布袋蓮。讓我們體會到生命的頑強。放羊的中年漢子的羊雖然將榕樹葉和布袋蓮吃得一乾二淨。可來年的春天,這生命意然又新生了!我喜歡:“當然,傷口的舊痕是不可能完全複合的,被吃掉的布袋蓮也不可能重生,不能複合不表示不能痊癒,不能重生不表示不能新生,任何情感與歲月的挫敗,總有可以排解的辦法吧!逝去的歲月一去不復返,哭泣的時間,一日又可能悄悄溜走。為丟失的哭泣,不如珍惜眼前的。

  時間,人類最熱門的話題。《一隻鳥又飛走了》以一個孩子的戲話,感悟時間的可貴。令我感概萬分的是:“我每次想到時間寶貴,就會想起這件往事,生命裡的每一秒都是一隻寶貴的鳥,它不斷地張開翅膀飛去,彷彿天上鷺鷥成行。”時間像鳥兒為誰停留,獨屬於誰。

  《更恆久的價值》時代,一個創新的時代,更多的青年去追求時尚,不再珍惜過去的更樸實的東西,就這樣被我們遺忘在角落。這世界雖然浮華短暫,但只要我們願意堅持一些更恆久的'價值,就會發現還是有許多事物愈久愈醇,愈陳愈香。如果我們細細發現,老人有許多舊東西是不願意丟掉的,每一件物品中可能藏著故事或是還可以用,就算堆得滿房子是,也不肯丟掉一件。

  《喜悅的香》每一個人都必須經歷挫折,這是一個人成長的過程。含笑,一種春天開的花,含苞花最香。它的花期很長,為人帶來笑意。如果我們遇到了挫折,請像含笑一樣,微笑面對。正如“願我們也可以像含笑花,一年四季都帶著微笑面對世界。”

  林清玄一個用一生看人生,俗世的男子。他看破人生,感悟人生。

  林清玄,禪學與散文的頂鋒人物!

  林清玄經典散文讀後感2

  林清玄用他流暢而清新的文筆,寫出篇篇沁人心脾的文章。字裡行間總是透露出一種醇厚、浪漫的情感,平易,卻又帶著一股感人的力量。他的文章,總是令我愛不釋手。

  愛玉骨肉是清雅的愛好,但是一個人愛玉成痴,和玩股票不能自拔,和沉迷於逸樂又有什麼不同呢?一句話,林清玄讓《情困與物困》中愛玉成痴的朋友徹底醒悟,也點亮了讀者的心。

  本文記錄了作者一位愛玉成痴的朋友,為了把任何一塊自己所喜愛的上好的玉材佔為己有而不惜一切代價。丟了房子,丟了車子,甚至也丟了工作。最終他家徒四壁,只好廉價出售自己一件件曾花了血本買來的玉器。作者頗為震撼,感慨連連。

  愛玉成痴,這是多麼可悲可嘆。愛,原是世間最美好的情感,可是愛到痴迷,便是被束縛在玉的世間裡,無法自拔。

  這或許看似可笑,可現實生活中,又有多少人是由剛開始的愛而到了痴迷的境界,沉溺其中無法自拔。痴迷於股票的人數不勝數,沉醉於網路的人多如牛毛。他們就像是被困在繭子裡的蛹,被緊緊束縛,看不見真正的自我。可是有多少人會明白,吐出厚厚的繭來包裹自己的不是別人,而是自己啊!如果能夠剋制地適當玩股票也並非壞事,賺一些額外的錢,讓心情更加愉悅。而多少人深陷其中而無法自拔,虧得傾家蕩產,卻還執迷不悟。適當地使用網路也對自己有幫助,放鬆緊繃著的大腦,學習更多的課外知識。只是有多少人,把網路這個工具當玩具,晝夜不分地在電腦上浪費光陰。當那厚厚的繭在不知不覺間束縛了自己,又有多少人只會抱怨山重水複疑無路而又捨不得咬破那個繭呢?而又有多少人能夠化蛹成蝶,破繭而出,看見柳暗花明又一村呢?

  沒有繭的包裹,沒有痴迷的束縛,才是真正的自己。

  林清玄經典散文讀後感3

  林清玄的散文有不同於朱自清的,林清玄的語言相對樸實、通俗易懂。在我的語文課本里,有《桃花心木》這樣一篇文章,也是出自林清玄先生之手,閱讀後會明顯感覺到,林清玄的文章善用借物喻人的手法。

  林清玄先生善於捕捉生活中的小細節,林清玄有一雙擅長挖掘與發現的慧眼,可以從一個細微的現象甚至一個動作,透過奇妙的聯想,從而得到許多受益匪淺的人生啟迪。

  《發芽的心情》講述的是林清玄先生在武陵農場打工的經歷。林清玄幫忙採摘秋季成熟的水蜜桃與梨子。一個月後,被採光果實的果樹竟然已經在寒風中凋零落盡。農場主人告訴林清玄先生,每當一年的冬季,總會有一些果樹像那樣死去,而有的卻能堅持到春天的來臨。這一現象使善感的林清玄引起了深思,樹就像人一樣,有的人面臨殘酷冬天的肅殺,面對折磨甚至流下血心的汁液,卻從不低頭。有那些弱的,就無法堅持春天的到來。只有永遠保持春天的心等待發芽的人才能勇敢的過冬,在流血之後還能枝繁葉茂,長出更美的果實。於是,林清玄先生便常對自己說:“跨過去,春天不遠了,我永遠不要失去發芽的心情。”若是我們也能隨時保持如此的心態,雨後的彩虹一定會很美吧!

  既是作家,便有超俗的情懷。《鱔魚骨的滋味》則是林清玄先生對童年溫暖回憶與對母愛的懷念。小時候家裡窮,沒有錢吃鱔魚,但是能幹的母親總是變著花樣做鱔魚骨湯給林清玄吃。溢滿母愛的魚骨湯,總是濃濃的在林清玄先生的心中流淌,直到現在仍然回味無窮。吃著飯館裡的鱔魚,不禁回憶起以前蘊含著暖暖母愛的魚骨湯。

  林清玄先生對生活與文字的敏感,源於林清玄細緻溫柔的內心。情感是真摯不變的,需要我們用心去感受挖掘。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