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花開落》讀後感

《蓮花開落》讀後感

  《蓮花開落》是臺灣作家林清玄的第一部散文集。林清玄十七歲開始發表作品,二十歲時出版第一部散文集《蓮花開落》。這部散文集筆觸平淡,卻散發出觸動人心的魅力。

  《蓮花開落》讀後感篇一

  喝酒時用詩詞下酒並能悟出哲學的,非林清玄莫屬。他說喝淡酒時,宜讀李清照;喝甜酒時,宜讀柳永;喝烈酒時則大歌東坡詞;讀辛棄疾應飲高粱小口;讀放翁,應大口喝大麴;讀李後主,要用瑪祖老酒煮薑汁到出現苦味時最好。

  喝酒最能悟出哲學的時候,是一個人獨斟自酌,舉杯邀明月,對酒成三人,那時便有許多文思才情滾滾而來。不知他有多少文章是喝酒之後一揮而就的?不知誰又能喝出林清玄的這番境界?不僅喝酒有哲學,喝茶亦是如此。

  他最喜歡的喝茶,是在寒分冷肅的冬季,夜深到眾音沉默,獨自在清淨中品茗。對於佛教哲學,他更有自己獨到的見解。他嚮往禪師的境界:兩袖一甩,清風明月;仰天一笑,快意平生;步履一雙,山河自在;明珠一顆,照破山河萬朵。能將高深奧妙的佛教哲學化成優美的辭章寫成散文的,唯先生也。從貧窮農村長大的林清玄,對人生的感覺是“籠中剪羽,仰看百鳥之翔;側畔沉舟,坐閱千帆之過。”他說人的貧窮不是來自困頓,而是來自在貧窮生活中失去人的尊嚴;認得富有也不是;人的富有也不是來自財富的積累,而是在富裕的生活裡不失去人的“有情”。他在買玉蘭花時,不是買那些清新宜人的花香,而是買那些生活裡辛酸苦痛的氣息。就是尋常如秋天的田野,他也能嗅到泥土散發著成熟的禾稻香氣。最平常的風景對他而言,也是山風盈袖、秋陽展顏,美在不言中。

  這樣盡心融入生活並深刻的思考生活,寫出的文章讀後令人感覺到一脈溫情和馨香。有時,竟覺得自己讀的不是東方美學和佛教哲學融合的《林清玄散文》,乃是在讀林先生既柔弱剛強又寧靜致遠的靈魂。其文如蓮花開落,盪漾一瓣幽香,滋潤讀者胸懷。

  《蓮花開落》讀後感篇二

  林清玄的散文是清幽而大氣的,在寧靜中透露著激越,在冷峻中保持著溫煦,在流動中體現著凝注。他繼承了佛家廣博的智慧與胸懷,輕輕一揮手袖,便裝凌雲的壯志,巧妙地幻化為柔美月光下心香的雋永與人性的溫情。他在一篇名為《海拔五百》的散文中寫道:“登山專家只看見山頂,不像我們,能享受海拔五百的樂趣。”我曾被這行文字很久感動。我們正在一種叫做“征服”的驅使中日漸遺落了一種知足常樂的平和心境,於是,我們只能努力想象“高處不勝寒”的孤冷,卻對半山腰的迷人景緻視而不見,殊不知,沒有了自由的心情與平靜的心態,再宏偉的目標終究是空想罷了。

  還記得林清玄向我們描述的那名住在林中的年輕人,當人們問他為何不到山外打工時,他的口吻不容置疑:“這是我的家。”很多人都在暗地裡嘲笑他,然而回望城市的華燈萬盞,“從遠處看,每一個人的家只是一個小小的視窗”,怎比那茫茫林海的無際無邊?在年輕人的眼中,森林中的一切生靈,都在冥冥中傳遞著廣博與自然,帶給他家的熟識氣息;不會忘記林先生筆下那位賣餛飩的老人,他總是在深夜敲起清越的木魚,向老主顧傳達著生意的'訊號,卻不致中斷熟睡者的美夢,更在不經意間溫暖了遲睡者的心靈。正是這平凡樂器奏出的平凡音響,委婉地傳達著這位老者的淡泊心態,使串串雲淡風清的聲音久久在心靈的上空迴繞……

  這聲音與那“海拔五百”、“以林為家”的境界合奏著同一支曲子,便是“清歡”。那是一種歡愉後的平靜,無奈後的超脫,放逐後的回首,宣洩後的釋然。我們正在日益豐富的物質世界裡,多了一份機智,少了一份閒適,多了一份世故,少了一份高雅。什麼時候,我們才能在塵世中重溫“蓼茸蒿筍試春盤,人間有味是清歡”的淡泊心境,在紅塵中傲對“惆悵東南一枝雪,人生看得幾清明”的心靈叩問?我唯有在一片佛鼓聲中虔誠祈禱……

  拓展閱讀:林清玄《凋零的美》

  坐在仁愛路一家樓上咖啡屋,看著路上的菩提樹葉子,一片一片地辭別枝極,飄落下來,有時一陣風來,菩提葉竟是滿天翻飛旋舞,在凋零中,有一種自在之美。

  有幾株落得早的菩提樹已經增生新葉,菩提樹的嫩葉介於鵝黃與粉紅之間,在陽光下,美麗如水月,透明似琉璃。在晶明的落地窗前,看見菩提樹的調零與新葉,使我想起憨山大師的一首詩:

  世界光如水月,

  身心皎若琉璃。

  但見冰消澗底,

  不知春上花枝。

  這凋零與新生,原是同一個世界,澗底的冰雪融化了,與春景裡枝頭的花開,原是同樣的美。或者,溪澗中的雪是滋潤過花的雨水與露珠;也或者,那燦爛的花顏是吸了冰雪的乳汁而輝煌的吧!

  一切因緣的雪融冰消或抽芽開花都是自然的,我們盡一切的努力也無法阻止一朵花的凋謝,因此,開花時看花開,凋謝時就欣賞花的飄零吧!我們盡一切努力,也不能使落下來的任何一片葉子回到枝頭,因此要存著敬重與深情的心,對待大地這種無言的呈現呀!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