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香門第走出來的詞國皇后李清照雜文隨筆

書香門第走出來的詞國皇后李清照雜文隨筆

  我為什麼要讀書?這是問題嗎?也許不是問題的問題,但是我還要問。為什麼?因為這個不是問題的問題確實成了問題。因為,我看到很多不愛讀書的人群。所以,今天我要把這個問題提出來,問問大家:我為什麼要讀書。對於這個問題,也許回答五花八門,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正如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樣。

  也許有人說:我讀書就是為了考學,為將來有一份工作;有人也許說:我讀書就是為了消遣,為了娛樂;也許有人說:我讀書就是為了獲取知識,滿足我的知識渴求。如此種種,對於不同的需求者肯定有不同的答案。當然,我們這裡尊重大家的需求,因為讀書畢竟是自己個人的事情,沒有必要讓人來強求。但是針對大家的不同讀書目的,我可以肯定地說:有什麼樣的讀書追求,你就會成為什麼樣的人。換一句話說:你的讀書理想便決定了你的人生品位、人生境界。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這是南宋女詩人李清照《夏日絕句》詠項羽的一句名句,貌似對歷史人物的讚賞,其實也反映了女詩人的人生價值與追求。出生於書香門第的李清照,早期生活優裕,父親李格非藏書甚富,這讓她得以博覽群書,打下了堅實的文學基礎。受傳統儒家思想文化薰染,年少時李清照便有志於文學,她飽讀詩書,勤於學習,勤於練筆,因此“少年便有詩名,才力華贍,逼近前輩”(王灼《碧雞漫志》)。當時的文壇名家、蘇軾的大弟子晁補之(字無咎)曾對她大力稱讚。前輩的獎掖表揚更讓李清照對文學鍾情不已,這使她更加全神貫注致力於文學閱讀與創作研究,孜孜矻矻,勤勉不斷,從不因為身世浮沉而中斷。正由於她勤奮好學與獨立創造的精神,使得她成為中國古代文學史上少有的女作家,名聲超過了她的父親李格非(北宋文學家)。

  李清照作品中所表現出來的愛國主義思想和藝術價值,具有積極的社會意義和永恆的歷史價值。愛國主義歷來是文學創作中一個永恆的母題。它能點燃每一位炎黃子孫心中永恆的家國情結。俗話說得好:家是縮小的國,國是放大的家。家國情懷是一個人精神成長的圓點和核心,能夠煥發人類情感深處的共鳴。李清照詞中所表現出來的愛國主義情感往往和自己的悲慘命運身世聯絡在一起,因而,更能引起人們對國家命運前途與個人命運一體的情感共鳴。

  李清照的詞,成就很高。人們讚譽她的作品“詞壓江南,文蓋塞北”,被稱為“詞國皇后”。明代沈謙在《填詞雜說》裡將她與李後主並提,“男中李後主,女中李易安,極是當行本色。”自明朝以來,國內就出現了四處“李清照紀念館”和多處“藕神祠”,可見後人對她的崇敬。李清照之所以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會被人們紀念追思,甚至頂禮膜拜,就是因為她在中國文學史上做出了巨大貢獻。

  她一生創作留下的名句頗多,如描述閒愁的“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吟詠自然永珍的“天接雲濤連曉霧,星河欲轉千帆舞”;抒發惆悵之情的“落日熔金,暮雲合璧,人在何處”;表達傷春之情的.“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還有描摹閒愁得生動之筆:“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她的詞獨步一時,流傳千古,被譽為“詞家一大宗”。關於她的詞,分兩個階段:前期多寫其悠閒生活,描寫愛情生活、自然景物,韻調優美,如《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等;後期多慨嘆身世,懷鄉憶舊,情調悲傷,如《聲聲慢?尋尋覓覓》等。她的詞能夠將真摯的感情和完美的形式融為一體,情感含蓄細膩,達到了“語盡而意不盡,意盡而情不盡”的境地。因而,她贏得了婉約派詞人“宗主”的地位,成為婉約派代表人物之一。當然,她詞作也有筆力橫放、鋪敘渾成的豪放風格,這又讓她在宋代詞壇獨樹一幟,從而對辛棄疾、陸游以及後世詞人產生了較大影響。她傑出的藝術成就贏得了後世文人的高度讚揚。後人認為她的詞“不徒俯視巾幗,直欲壓倒鬚眉”,被人們稱為“宋代最偉大的一位女詞人,也是中國文學史上最偉大的一位女詞人”,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美譽。

  從李清照的讀書寫作人生中我們不難看出女詩人的崇高追求與理想,她的人格同她的作品一樣令人崇敬,巾幗淑賢之外更兼鬚眉之剛毅。她的詩歌、散文和詞學理論都能高標一幟、卓爾不凡。她的詞作在藝術上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境界,在詞壇中獨樹一幟,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易安體”。在她的作品裡,不追求砌麗的藻飾,而是提煉富有表現力的“尋常語度八音律”,用白描的手法來表現對周圍事物的敏銳感觸,刻畫細膩、微妙的心理活動,表達豐富多樣的感情體驗,塑造鮮明、生動的藝術形象,為後人們留下了一篇篇膾炙人口的千古名篇。她的努力與成就,極大地豐富了中國文學寶庫,為漢語言文學的發展作出了極大的不可磨滅的貢獻。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