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如夢令課堂實錄
李清照如夢令課堂實錄
《如夢令》開頭兩句,寫沉醉興奮之情。接著寫“興盡”歸家,又“誤入”荷塘深處,別有天地,更令人流連。最後一句,純潔天真,言盡而意不盡。下面小編為大家帶來了李清照如夢令課堂實錄,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李清照如夢令課堂實錄篇一:
一、聲情誦讀,匯入新課。
(錄音機播放古箏曲)教師聲情讀《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師:同學們伴著這悠悠的古箏樂曲,讓我們一起走進宋朝女詞人李清照的《如夢令》。(板書:如夢令)
(出示李清照全詞)
二、初讀全詞,通讀全詞。
師:《如夢令》是一首詞,詞有詞牌名,每一個詞牌名的詞都有固定的字數、句式和韻律,《如夢令》這種詞牌名的詞就是這樣的,同學們有興趣來讀讀這首詞嗎?請大家放開聲音來讀讀這首詞。爭取在最短的時間裡,把它讀正確,讀流利。這個要求能達到吧,那你就放開聲音自己讀吧!
(學生放開聲音自由讀。)
師:聲音停下來了,誰能一個人,放開聲音讀讀這首詞?誰第一個把手舉起來我就叫誰。
生:讀詞
師:剛才她在讀的過程當中基本上是通順的,流利的是不是?你們有意見嗎?
生:沒有意見。
師:我有意見,這裡面有一個字是個多音字,“興盡”,這個字又讀xìng又讀xīng,什麼時候讀xìng,什麼時候讀xīng你們知道嗎?什麼時候讀xīng?
生:興奮。
師:還有“大興安嶺”。但是課文中這個“興”以及“高興”、“興致”的“興”卻讀第四聲,所以在這個地方你說應該讀第一聲還是第四聲?第四聲,咱們一起把這句話讀一讀。
生:齊讀
師:不錯,咱們再讀讀這首詞,這回第一個舉手的是誰?
生:讀詞
師:你的聲音清脆響亮,口齒清晰。不僅讀得正確流利,也注意了一定的節奏,讀出詞味道來了,你真棒!
師:讓我們把握好節奏感一起來讀一讀。
生:齊讀
師:同學們讀得真好,那麼你們能簡單概括一下這首詞寫了一件什麼事嗎?誰來說一說?
生:這首詞主要寫了李清照和朋友們去郊遊的事。
生:這首詞主要寫了李清照和朋友去遊山玩水的事。
生:這首詞主要寫的是李清照難忘的一次郊遊。
三、反覆吟誦,感悟意境。
師:這是一首非常美的詞,需要我們好好的品味。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再讀全詞,看你能從這首詞中讀出哪些畫面?
生:小聲讀詞
師:你從中讀出了哪些美麗畫面?
生:我彷彿看到了溪亭日暮的美景。
生:我感受到了藕花深處的幽靜與甜美。
生:我看到一灘鷗鷺齊飛的壯觀景象!
(教師板書:溪亭日暮 藕花深處 一灘鷗鷺)
(一)畫面1:“溪亭日暮”
師:看到“溪亭日暮”,你腦海中彷彿出現了怎樣的畫面?
生:我彷彿看到小溪邊有座亭子,那位詞人就站在亭子裡面看日落。
生:也就是詞人正在看黃昏時的景色。
師:對,什麼景色?
生:美麗的景色。
師:太陽落下來的景色,日落美景。畫面當中有人、有亭子,那個亭子是幾個角的?噢,是個六角亭,肯定是小巧別緻的。你想得這麼美,肯定能讀好它。你來讀一讀。
生: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
師:你腦海中的畫面當中還有什麼?
生:我看到一個亭子,然後李清照把手放在背後,仰望著天,天空披上了一層紅紅的晚霞,一條小徑通向遠方。
師:哦,你還看到了一條小徑。落日餘輝,晚霞籠罩天空的情景,你們看到過嗎?怎麼美?誰來描繪給大夥聽聽啊。
生:天邊都是紅顏色的,一輪火紅火紅的太陽掛在天上……(學生覺得詞窮。)
師:這個時候才感覺到語言的蒼白,是不是?來,你就讀一讀吧!
生: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
(媒體播放黃昏情景,配樂)
師:你們看啊,黃昏時分,太陽慢慢地從山的後邊落下去了,晚霞染紅了整個天空。遠處的山,近處的水,還有小亭子,都籠罩在晚霞的餘輝當中。水面上波光粼粼,人啊讓李清照情不自禁地吟誦出這樣的詩句 “常記溪亭日暮”。這樣的情景,多麼富有詩情畫意呀!難怪詩人此時已經——(生讀)“沉醉不知歸路”,你怎樣理解這句詞?
生:我覺得詞人看到這美麗的溪亭日暮美景,陶醉其中,不想回家了。
師:有道理,你能帶著那份沉醉來讀一讀這兩句詞嗎?
生: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
生:我覺得詞人不僅欣賞著美景,還與朋友開懷暢飲,喝酒喝多了而忘記了回家的路。
師:你說的也很有道理,能讀出這份酒醉嗎?
生: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
師:這裡的“沉醉”之“醉”,既是陶醉又是酒醉。陶醉也好酒醉也好,反正李清照是醉了,讓我們帶著這份醉意來讀這兩句,一定更有味道。
指名讀: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
師:這是多麼令人心醉的畫面啊!讓我們一起讀出那濃濃的醉意吧!
生:(齊讀: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
(二)畫面2:藕花深處
師:在那樣美麗的地方,詞人和她的朋友們除了喝酒,還會做些什麼呢?
生:一邊喝酒一邊作詩。
生:一邊吃菜一邊賞景。
師:哦,是在郊宴。
生:他們可能會下下棋。
師:對,詞人就是有這樣的雅趣。你想她還會做什麼?
生:我想他們還會彈彈琴,或是對對子。
生:他們還可能會高談闊論。
師:是啊!怪不得詞人是——(生讀)“興盡晚回舟”。
師:此刻詞人的心情會是怎樣的?
生:他的心情是高興、愉快的!
師:就請你讀出那份高興、愉快吧!
生:興盡晚回舟。
師:你怎樣理解“興盡”?
生:我覺得詞人與朋友玩得太開心了,玩得很晚才回家!
師:請你帶著那份高興讀一讀這句,相信你會讀得很好!
生:我覺得詞人與朋友玩得很盡興,很過癮,天黑了就回家了!
師:請你也讀出你理解的感情!
生:我覺得詞人玩的還沒盡興呢,但是天色已晚,不得不划著小船回家!
師:那此刻詞人的心情又是怎樣的呢?
生:他會感覺很留戀,捨不得離開這裡!
師:那就讀出那份留戀與不捨吧!
生:興盡晚回舟。
師:就在詞人回舟時,又有美景吸引了她,那就是——(生讀)“藕花深處”。“藕花深處”指哪裡?
生:就是滿眼都是荷花的地方!
生:就是荷花池裡!
生:我的理解是有好多好多的荷花,一大片,一大片的。
師:滿池都是。怎麼美,你能說得美一點嗎?
生:下面是綠綠的荷葉,上面一朵朵荷花含苞待放,美麗極了。
師:你想起怎樣的句子來了?咱們學過《荷花》一課吧,把優美的句子吟誦一句到兩句給大家聽聽,好嗎?
生:這荷花有的才展開兩三片花瓣,有的全部展開了。有的在微風中輕輕舞動著。
生:荷花的顏色真是五彩斑斕啊!有白色的,有深紅的,有淺紅的,有淡黃的,有粉紅的,美麗極了!
生:碧綠的荷葉像翡翠做成的大盤子,荷花像是婀娜多姿的仙女,讓人目不暇接啊!
師:你們彷彿看到了那滿池荷花的美景了,是吧!你能用優美的詩句來形容你眼中的荷花景象嗎?
生: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生:江南可採蓮,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
生: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師:這就是寫黃昏時候荷花的情景的。這個時候啊,已經是黃昏了,一切都變得朦朦朧朧,“藕花深處”,那是一個清香四溢、色彩繽紛、幽靜而神秘的世界。我想這個時候他們肯定是更加陶醉了。來,讓我們再次讀出那份沉醉!
生: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
師:在這兩句中,你覺得哪一個字最能說明詩人又一次醉了?
生:我覺得是“誤”字!
師:能用一個詞來代替這個“誤”字嗎?
生:不知不覺
生:情不自禁
師:是啊!詞人看荷花看的有滋有味,如痴如醉,連小船劃入藕花深處都沒有察覺,這是怎樣的一種醉呀!讓我們再來讀這兩句,一定會讀得更好!
生:(齊讀)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
(三)畫面3:一灘鷗鷺
師:等大家驚醒過來的時候,他們趕緊——(生讀)“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師:讀這兩句的時候,你彷彿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
生:他們可能在說,讓我划船,讓我划船!
生:怎麼辦呀,劃不出去了。
生:我聽到了歐鷺翅膀拍打的聲音。
生:還聽到了非常急的“嘩嘩”的划船的聲音。
師:你從哪個詞語中聽到這樣的聲音的?
生:爭渡。
師:因為她們在搶著划船。你可真會讀書啊!
生:我還聽到潺潺的溪水聲。
師:溪水被船槳擊起的聲音。
生:我還聽到鷗鷺在叫。
師:鷗鷺叫聲響不響?
生:響。
師:你怎麼知道有這麼響啊?
生:因為驚起一灘鷗鷺,是“驚起”的,又不是憑空飛起來的。
師:是啊,它們是一下子受驚了之後,突然“撲拉拉”飛上了天空。
生:而且是驚起“一灘”鷗鷺,一群鷗鷺全部被驚起,一起叫所以很響。
師:你想啊,她們叫哇,笑哇,聲音那麼響,那麼喧譁,這個時候把棲息著的鷗鷺一下子驚飛起來。“撲拉拉”一聲,一群鷗鷺衝破夜幕,飛上藍天,那情景該多麼壯觀啊!這樣的情景她平時能看到嗎?那可真是大自然的奇觀啊!誰來讀一讀這兩句?
生: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師:聲音再洪亮些!
生: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師:你想此時此刻,詞人的心情是多麼的……(指名說)
生:多麼開心。
師:是啊,那是一種意外的開心,意外的收穫。你能讀出那份開心嗎?
生: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生:那是詞人和朋友們的意外驚喜。
師:你能讀出那份快樂與驚喜嗎?
生: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師:這個“驚”字,既是指鷗鷺給驚飛起來了,又向我們傳遞了詞人驚喜的心情。寫得多好啊。讓我們一同感受那份驚喜與興奮吧!
生:(齊讀)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三、迴歸整體,感悟詞情。
師:剛才我們邊讀邊想象,讀出了那麼多美的畫面,有“溪亭日暮”,還有“藕花深處”,還有“一灘鷗鷺”。其實整首詞就是一幅流動的畫。你們看,因為是觀賞“溪亭日暮”陶醉了,所以才會誤入“藕花深處”,因為是誤入“藕花深處”,所以才會驚起“一灘鷗鷺”。多麼富有詩情畫意,讓我們一起讀讀這情景交融的《如夢令》吧!
生:(讀全詩)。
師:你覺得這是一次怎樣的郊遊呢?能用詞語來形容一下嗎?
生:這是一次美麗的郊遊!
生:這是一次驚喜不斷的郊遊!
生:這是一次令人心醉的郊遊!
生:這是一次令人心情愉快的郊遊!
生:這是一次令人終生難忘的的郊遊!
師:難怪詞人會常常記起這次郊遊的事呢!(板書:常記)
四、再讀全詞、品味語言。
師:詞,是要品的。你們能不能把整首詞讀成一個字?看看,哪個字最能體現整首詞的意境?
生:我覺得是一個字“美”。
師:確實是美的,可惜這裡邊沒有直接寫“美”字。
生:醉。
師:你說說你的理由。
生:因為只有美景和美酒才能讓她沉醉,我認為是醉。
師:你從哪些地方讀出醉來了?
生:品著美酒,賞著日暮,藕花,還有一灘鷗鷺。讓人沉醉在裡面,所以我認為是醉。
師:那就請你把這個字寫在黑板上。(生板書:醉)
生:我覺得這個字應該是“夢”,“如夢令”的`“夢”。
師:老師告訴你,“如夢令”是個詞牌名,它分開來是沒有特定的意思的。不過我想聽聽你說夢的理由。
生:就是作者寫的這首詞像夢一樣的很美。
師:你說的也挺有道理的。
生:我覺得是“記”,因為整首詞都是在寫她記著的東西。
師:她回憶怎樣的美景?
生:她記得溪亭日暮,記得藕花深處,還記得一灘鷗鷺。
師:你們覺得這個“記”字有道理嗎?
生:我認為應該是“暮”。
師:你說說你的理由。
生:因為她看了日暮以後就非常沉醉。她不知道回家了,然後到了晚上才回家,但是因為留戀剛才日暮的情景,竟然把船劃到了荷花的深處。然後才清醒過來。
師:她為什麼要這麼著急地劃出來啊?
生:因為她覺醒過來的時候已經入的很深了,所以這麼著急。
師:白天的話用得著這麼著急嗎?(不用)還是因為“暮”對不對?請你寫在黑板上。(生板書:暮)
生:我認為是“興”,因為她興致很濃,看了溪亭日暮,很沉醉,忘記了回家的路,所以後來才誤入了藕花深處,驚起了一灘歐鷺。
師:有道理。其實她是興未盡,天晚了不得不回去,回去的時候有了意外的收穫,其實一“興”未平又起一“興”。請你也寫在黑板上。(生板書:興)
師:同學們品出了那麼多的字,你看,不管“暮”也好,“記”也好,“醉”也好,還有“興”也好,老師認為都有道理,因為“暮”所以“興”,因為“興”所以“醉”,因為陶醉了,所以常常記得不能忘記啊,(師連線)。李清照留下來的詞並不多,但是“無一首不精,無一字不妙”,這裡邊的33個字都值得我們去細細地品味。
師:這次郊遊的經歷使李清照深深地陶醉了(圈“醉”字),她陶醉在美景中,還陶醉在哪呢?
生:陶醉在鷗鷺飛起來的時候。
師:美景中。
生:記憶裡。
生:還陶醉在日暮裡。
生:陶醉在荷花的清香中。
生:陶醉在誤入藕花深處(的快樂中。)
師:是的,詞人深深地陶醉了,陶醉在美景、美酒、美麗的意外中,讓我們看到了一個怎樣的李清照呢?
生:幸福、快樂、豪爽!
五、對照比讀,延伸課外。
師:早年的李清照生活條件非常優越,有著幸福美滿的家庭,但是,在李清照後期的作品中卻很難找到那份快樂,那份純真了,這是為什麼呢?請同學們讀讀她的其他作品,品讀她的與眾不同的人生!
師:老師給大家推薦她的另一首同題詞《如夢令》,同學們可以解讀一下!
(出示):清照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李清照如夢令課堂實錄篇二:
課前兩分鐘,教室裡孩子們背誦著李清照的詞,字字句句清脆悅耳,這是近兩週以來老師要求他們晨讀背誦的詩詞,聽著整齊的聲音就知道已經滾瓜爛熟。
上課的音樂聲響起來了,站在講臺旁邊的老師做了個停的手勢,誦讀聲戛然而止。孩子們都盯著老師,老師緩步走上講臺,邊走邊輕聲說道:同學們,今天,讓我們伴隨這誦讀聲,輕輕走進課堂,走進李清照,走進如夢令!(板書:如夢令)
一、解題
隨著老師的手勢,生齊讀課題。
師:看著如夢令這三個字,你想說些什麼?
生:如夢令是詞牌。
生:詞牌,就是詞的格式的名稱。
師:能說說你知道的詞牌嗎?
生:漁歌子、浣溪紗。
生:一剪梅、聲聲慢、醉花陰。
生:水調歌頭、虞美人、卜算子。
師:很好。詞的格式和律詩的格式不同:律詩只有四種格式,而詞則總共有一千多個格式,這些格式也稱為詞譜。為了方便記憶,人們給它們起了一些名字,這些名字就是詞牌。一個詞牌有好多詩人去填,後人為了區分,在標題目時,會把詞的第一句用小括號括在詞的旁邊,比如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如夢令,李清照的就有兩首,分別是: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還有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
二、初讀課文
師:現在請同學們開啟課本,用自己最喜歡的方式讀這首詞,多讀幾遍。要求讀通、讀順,讀出詞的韻味來!
生自由讀,搖頭晃腦,讀的很是投入。等讀書聲漸漸弱下來
師:哪位同學願意展示你的朗誦水平?請站起來美美地讀一讀。
生:如夢令(宋)李清照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 興盡晚回舟, 誤入藕花深處。 爭渡,爭渡, 驚起一灘鷗鷺。
師:你讀的真好!有宋詞的味道!誰還願意再試試?
又有好幾個同學朗讀,抑揚頓挫,把握得很到位。
師: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同學們已經琅琅上口了,現在不看課本,看能不能背下去?
合上書本,大多學生都能背個差不離。
三、讀“胖”全詞
師:會讀會背,只是個基礎,現在你們再讀讀,看能讀出那些畫面!
生: 我彷彿看到了溪亭日暮的美景。
生:我感受到了藕花深處的幽靜與甜美。
生:我看到一灘鷗鷺齊飛的壯觀景象!
(教師板書:溪亭日暮 藕花深處 一灘鷗鷺)
師:這是一幅幅流動的畫面,大家再讀讀,把這一幅幅畫面讀活了!
生再次去讀,去想。
師:用自己的話說說這些畫面,不理解的詞提出來,我們一起解決。
生:常記,就是經常回憶起。溪亭,就是溪流邊的亭子。日暮,就是太陽落山。
生:這句應該是:常常回憶起那次夕陽晚照,溪邊亭子裡喝酒賞落日的情景。
師:溪亭,可以理解為溪邊的小亭,也作地方名講。
生:黃昏時分,太陽慢慢地從山的後邊落下去了,晚霞染紅了整個天空。遠處的山,近處的水,還有小亭子,都籠罩在晚霞的餘輝當中。
師:多美的畫面啊!我們來讀出這種美吧!
生: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
師:沉醉不知歸路,又該如何去解釋呢?
生:醉了,不知道回家的路。
師:看註釋,這個醉是——
生:陶醉!我覺得李清照不僅欣賞著美景,還與朋友開懷暢飲,喝酒喝多了而忘記了回家的路。
師:對的。請把這份醉意讀出來!
生: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
指名讀: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
師:這就是溪亭日暮的畫面。現在我們再來看藕花深處
生:興盡晚回舟, 誤入藕花深處。是說他們玩好了,乘著小舟,準備回家,但是不小心劃到了荷花池裡。
生:這些荷花好美啊!碧綠的荷葉像翡翠做成的大盤子,荷花像是婀娜多姿的仙女。
師:讀出來!
生:興盡晚回舟, 誤入藕花深處。
師:興,在這裡應讀出高興、盡興之意,不要讀成一聲。
生再次讀。
師:黃昏了,一切都變得朦朦朧朧,“藕花深處”,那是一個清香四溢、色彩繽紛、幽靜而神秘的世界,詞人乘興而去,盡興而歸。面前的一切,似畫非畫,令人陶醉,可是天已經黑了,再美的畫面也不能久留,於是她和夥伴們——
生: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生:他們嘻嘻哈哈,爭著划船,結果把已經休息的鷗鷺驚起,沙灘上一下子熱鬧起來了,歡笑聲、鳥拍翅膀的聲音,由靜到動。
師:說得真好呀!這些個畫面一下子動起來了。我們把整首詞美讀一遍。
生有感情的誦讀。
師:這首詞只有三十三個字,我們卻讀出了這麼多的內容,這就是文字的魅力所在。讀書的最大本事就是能把一本書讀厚,但也要把它讀薄!
四、尋找詞眼
師:一篇文章,要有文眼,一首詩,有詩眼,那麼詞也不例外,大家想想,這首詞的詞眼在哪裡?
生思考,舉手。
生:我以為應該是“醉”,詩人對美景沉醉,對玩得盡興沉醉,對這次遊玩念念不忘沉醉。
生: 李清照品著美酒,賞著日暮、藕花、還有一灘鷗鷺。讓人沉醉在裡面,所以我也認為是醉。
師:我也是這樣理解的,看來我們想到一塊兒去了。因為醉而不能忘!因為醉而留下了這首詞! 因為她的醉才有我們今天的醉!(板書:醉)
五、課外延伸
師:十六歲,花一樣的年華,試想,一個妙人兒,與夥伴泛舟湖上,一邊飽覽秀美的風光,一邊輕斟淺品杯中的美酒,喝醉了酒,划著小船,誤入荷花深處,驚起一灘鷗鷺,那是多麼一副浪漫的情景啊!讀來真真是如聞荷香,如臨其境。李清照還有一首《如夢令》,我們曾經積累過,誰來背背?
生: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師:這首詞說的是:昨夜雨點稀疏,晚風急猛,我雖然睡了一夜,仍有餘醉未消。試問卷簾的侍女:海棠花怎麼樣?她說海棠花依然如舊。知道嗎?知道嗎?應是綠葉繁茂,紅花凋零。
師繼續解說:
李清照生於一個宦官人家,父親是學者兼文學家,母親也是名門閨秀,擅文學。這樣的出身,對那個時代的女子是多麼可貴,她既能享受舒適的生活,並能得到一定的文化教育。她有過一首《點絳唇》,你們還記得嗎?
生:蹴罷鞦韆,起來慵整纖纖手。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見有人來,襪剗金釵溜。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
師:李清照所處的那個時代,可和你們現在不一樣,婚姻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很多女子婚前是沒見過自己的丈夫的,李清照也不例外。可是這天早上,她正在盪鞦韆,一個風度翩翩的少年來了,正是她的沒見面的趙明誠,她不能看,又想看,想走掉,又不甘心,於是她就“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貌似嗅青梅,眼睛卻是轉向來人的。多可愛的小女子,我們再來讀讀這首《點絳唇》
生:蹴罷鞦韆,起來慵整纖纖手。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見有人來,襪剗金釵溜。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
師:新婚後的李清照是幸福的,他和趙明誠兩人既是文學知己,更有事業上的相投——金石研究,新婚燕爾,詩詞琴棋,婦唱夫隨。此時她寫過一首《一剪梅》。誰來說說?
生: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 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 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師:這是李清照寫給新婚不久負笈遠遊的趙明誠的。字裡行間情深意濃,讀來讓人心醉,使人覺得牽掛和被牽掛都是一種幸福。
師:可是幸福總是那麼短暫,老天也許都在妒忌李清照的幸福吧。他們所處的大宋朝經歷了“清明上河圖”式的和平繁華之後,趙宋王於公元1127年匆匆南逃,開始了中國歷史上國家民族極為屈辱的一頁。李清照的小家也開始了漂泊無定的生活。南渡第二年,趙明誠被任命為京城建康的知府,一天深夜,城裡發生叛亂,身為地方長官的趙明誠不是身先士卒指揮戡亂,而是偷偷用繩子縋城逃走。事定之後,他被朝廷撤職。李清照這個柔弱女子,在這件事上卻表現出大節大義,很為丈夫臨陣脫逃而羞愧,流亡途中,行至烏江鎮時,當她得知這就是當年項羽兵敗自刎之處,不覺心潮起伏,面對著浩浩的江面,吟下了一首千古絕唱《夏日絕句》:
生: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師:現在面對著滾滾的烏江,我們就是李清照,再放聲誦讀一遍!
生齊讀: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師:李清照還有一首《八詠詩》:“千古風流八詠樓,江山留與後人愁。水通南國三千里,氣壓江城十四州。”同學們聽聽看這氣勢,哪裡像一個流浪中的弱女子所寫,這是一般的七尺男兒都沒有的氣魄。
師:福無雙至,禍不單行,公元1129年,趙明誠在流亡途中得急症病故,失去了家園,失去了愛人,此時的李清照,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等待她的是孤苦伶仃顛沛流離,是世情險惡中傷侮辱。而更令她惶恐的是,有小人向朝廷誣陷她“頒金通敵”欲置她於死地而後快。為了表明心跡,當金兵一路追趕高宗時,李清照也匆匆忙忙地攜著一批古物南下,追隨高宗蹤跡,打算把它獻給朝廷。一路上,她自己僱船,求人投親靠友,人情冷暖親身所感,但最終沒能如願。這一年秋天,心力交瘁的李清照,面對著滿地的黃花不由得吟出了:尋尋覓覓——
生齊接: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 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 三杯兩盞殘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 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 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 點點滴滴。 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師: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就是這首《聲聲慢》使李清照奠定了文學史上的“詞宗”的地位。記得前天看一位同學的日記上寫著:“日記啊日記,真是一個愁字了得啊!”看到這裡,老師不由的笑了,我批了這麼一句:“少年不識愁滋味,為寫日記強說愁啊!”孩子們,和李清照的萬古愁心比起來,你的這些還稱得上愁嗎?
學生不好意思地笑了。
師:此時的李清照,滿腹的愁緒,只能交予她所鍾愛的文字,孩子們,用我們的聲音,再來感受那種柔腸百結,悽清孤寂的脈脈情懷吧!
生動情吟誦: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 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 三杯兩盞殘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 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 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 點點滴滴。 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師緩緩敘說:花自飄零水自流,花亦非花,人也早已作古。今天,李清照衣裙飄飄、婉婉約約的向我們走來,她那長長短短的詞句,無一不精彩,無一不出色,她的才情、她的睿智,就這樣在我們的眼前熠熠發光。面對著她,我忍不住要吟這首小詩:語言的花朵
生齊接:在歷史的暗處
悄然綻放
雨水的墜落
打溼月光的臺階
江南三月
桃花依舊庭院空空
那架鞦韆是否還有亂紅飛過
流水的嘴唇能否讀懂清照的信箋
昨夜,伊人臨鏡畫眉
素袖輕拭、淚痕脂香
花窗外小橋繫著木船
獨上西樓月如鉤
師:孩子們,三十三個字的如夢令,引出了我們對李清照的無限感慨,這就是文字的魅力所在!文學歷史的長河中,唐詩宋詞就是一顆璀璨的明珠,如果說唐詩是那淙淙流著的甘美的清泉,宋詞就是那溪邊飄香的花朵,讓我們常去掬一捧清泉,採幾片花瓣,沏一壺清茶,輕啜一口,慢慢回味,芳香四溢。讓我們用自己的眼睛、自己的心靈、自己的人生去讀,去讀這永遠的唐詩,去讀這永遠的宋詞。讓我們的心靈更加豐富,讓我們的情操更加優美,讓我們的言談更加文雅,讓我們的感悟更加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