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佳節的古詩詞
中秋佳節的古詩詞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裡,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觸過一些經典的古詩吧,廣義的古詩,泛指鴉片戰爭以前中國所有的詩歌,與近代從西方傳來的現代新詩相對應。那什麼樣的古詩才是好的`古詩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中秋佳節的古詩詞,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中秋夜不見月》
唐·羅隱
陰雲薄暮上空虛,此夕清光已破除。
只恐異時開霽後,玉輪依舊養蟾蜍。
《中秋對月》
曹松
無雲世界秋三五,共看蟾盤上海涯。
直到天頭天盡處,不曾私照一人家。
《月夜思鄉》
唐·杜甫
星稀月冷逸銀河,萬籟無聲自嘯歌;
何處關山家萬里,夜來棖觸客愁多。
《望月懷遠》
唐·張九齡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
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中秋見月和子由》
宋·蘇軾
明月易低人易散,歸來呼酒更重看。
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螿鳴露草。
捲簾推戶寂無人,窗下咿啞唯楚老。
南都從事莫羞貧,對月題詩有幾人。
《中秋月》
唐·齊已
空碧無雲露溼衣,眾星光外湧清規。
東林莫礙漸高勢,四海正看當路時。
還許分明吟皓魄,肯教幽暗取丹枝。
可憐關夜嬋娟影,正對五候殘酒卮。
《關山月》
唐·李白
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
長風幾萬裡,吹度玉門關。
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
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
戍客望邊色,思歸多苦顏。
高樓當此夜,嘆息未應閒。
《月夜》
唐·杜甫
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
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
香霧雲鬟溼,清輝玉臂寒。
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幹。
《子夜吳歌·秋歌》
唐·李白
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
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
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
《滿江紅·中秋寄遠》
宋·辛棄疾
快上西樓,怕天放、浮雲遮月。
但喚取、玉纖橫笛,一聲吹裂。
誰做冰壺浮世界,最憐玉斧修時節。
問嫦娥、孤冷有愁無,應華髮。
玉液滿,瓊杯滑。
長袖起,清歌咽。
嘆十常八九,欲磨還缺。
若得長圓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別。
把從前、離恨總成歡,歸時說。
《回董提舉中秋請宴啟》
宋·文天祥
待月舉杯,呼芳樽於綠淨。
拜華星之墜幾,約明月之浮槎。
《十五夜抵建寧》
明·徐渭
城西日暮泊行船,起向長橋見月圓。
漸上遠煙浮草際,忽依高閣墮簷前。
《舟次中秋》
明·張煌言
淡蕩秋光客路長,蘭橈桂棹泛天香。
月明圓嶠人千里,風急輕帆燕一行。
《中秋登樓望月》
宋·米芾
目窮淮海滿如銀,萬道虹光育蚌珍。
天上若無修月戶,桂枝撐損向西輪。
《浣溪沙·中秋坐上十八客》
南宋·張孝祥
同是瀛洲冊府仙,今朝聊結社中蓮,胡笳按拍酒如川。
喚起封姨清晚暑,更將荔子薦新圓,從今三夜看嬋娟。
《西江月·世事一場大夢》
宋·蘇軾
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夜來風葉已鳴廊。看取眉頭鬢上。
酒賤常愁客少,月明多被雲妨。中秋誰與共孤光。把盞悽然北望。
《菩薩蠻·何須急管吹雲暝》
南宋·高觀國
何須急管吹雲暝,高寒灩灩開金餅。今夕不登樓,一年空過秋。
桂花香霧冷,梧葉西風影。客醉倚河橋,清光愁玉簫。
《折桂令·中秋》
元·張養浩
一輪飛鏡誰磨?照徹乾坤,印透山河。
玉露泠泠,洗秋空銀漢無波,比常夜清光更多,盡無礙桂影婆娑。
老子高歌,為問嫦娥,良夜懨懨,不醉如何?
《思佳客·閏中秋》
南宋·吳文英
丹桂花開第二番。東籬展卻宴期寬。人間寶鏡離仍合,海上仙槎去復還。
分不盡,半涼天。可憐閒剩此嬋娟。素娥未隔三秋夢,贏得今宵又倚闌。
《八月十五夜月》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峽,猶銜白帝城。
氣沈全浦暗,輪仄半樓明。
刁斗皆催曉,蟾蜍且自傾。
張弓倚殘魄,不獨漢家營。
《中秋月·中秋月》
明·徐有貞
中秋月。月到中秋偏皎潔。偏皎潔,知他多少,陰晴圓缺。
陰晴圓缺都休說,且喜人間好時節。好時節,願得年年,常見中秋月。
《中秋月二首·其二》
唐·李嶠
圓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
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風?
《中秋旅舍》
唐·薛能
雲卷庭虛月逗空,一方秋草盡鳴蟲。
是時兄弟正南北,黃葉滿階來去風。
《中秋不見月》
唐·羅隱
風簾淅淅漏燈痕,一半秋光此夕分。
天為素娥孀怨苦,並教西北起浮雲。
《山中秋夕》
唐·李群玉
抱琴出南樓,氣爽浮雲滅。
松風吹天簫,竹路踏碎月。
後山鶴唳定,前浦荷香發。
境寂良夜深,了與人間別。
《秋宵月下有懷》
唐·孟浩然
秋空明月懸,光彩露沾溼。
驚鵲棲未定,飛螢捲簾入。
庭槐寒影疏,鄰杵夜聲急。
佳期曠何許!望望空佇立。
《月夜憶舍弟》
唐·杜甫
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
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中秋月》
蘇軾
暮雲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
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溼桂花。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一》
杜甫
滿月飛明鏡,歸心折大刀。
轉蓬行地遠,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棲見羽毛。
此時瞻白兔,直欲數秋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