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金陵渡詩詞

題金陵渡詩詞

  《題金陵渡》是唐代詩人張祜所作的一首客愁傑作,入選《唐詩三百首》。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於題金陵渡詩詞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學習。

  題金陵渡詩詞 篇1

  《題金陵渡》

  作者:張祜

  金陵津渡小山樓,一宿行人自可愁。

  潮落夜江斜月裡,兩三星火是瓜州。

  【註解】:

  1、金陵:南京。

  2、津渡:渡口。

  3、瓜州:今江蘇邗江縣南邊。

  【韻譯】:

  在鎮江附近金陵渡口的小山樓,

  我一夜不能入眠心中自有憂愁。

  月光西斜的時候江潮剛剛退落,

  隔岸幾點星火閃爍可能是瓜州?

  【評析】:

  詩寫偶見的江上清麗夜色。首句點題,次句抒發感慨;三、四句寫因懷愁而難眠,推窗遠望,斜月朦朧,江潮初落,隔江瓜州,星火閃爍。全詩畫面清麗宜人,但卻難免有孤寂之感。有人認為這首詩是作者至京求官不遂後所作,寄寓懷才不遇落拓失意之情。有人以為是寫鄉愁情思的。寄愁是真,但什麼愁?愁什麼?也確實難斷。我們暫且欣賞這清美寧靜的夜景吧。

  題金陵渡詩詞 篇2

  《題金陵渡》

  唐代:張祜

  金陵津渡小山樓,一宿行人自可愁。

  潮落夜江斜月裡,兩三星火是瓜州。

  【譯文】

  夜宿金陵渡口的小山樓,輾轉難眠心中滿懷旅愁。

  斜月朦朧江潮正在下落,對岸星火閃閃便是瓜洲。

  【註釋】

  金陵渡:渡口名,在今江蘇省鎮江市附近。

  津:渡口。小山樓:渡口附近小樓,作者住宿之處。

  宿:過夜。行人:旅客,指作者自己。可:當。

  斜月:下半夜偏西的月亮。星火:形容遠處三三兩兩像星星一樣閃爍的火光。

  瓜州:在長江北岸,今江蘇省邗江縣南部,與鎮江市隔江相對,向來是長江南北水運的交通要衝。

  【鑑賞】

  這是詩人漫遊江南時寫的一首小詩。張祜夜宿鎮江渡口時,面對長江夜景,以此詩抒寫了在旅途中的愁思,表現了自己心中的寂寞淒涼。全詩語言樸素自然,把美妙如畫的江上夜景描寫得寧靜悽迷,淡雅清新。

  “金陵津渡小山樓”,此“金陵渡”在鎮江,非指南京。“小山樓”是詩人當時寄居之地。首句點題,開門見山。

  “一宿行人自可愁”,用一“可”字,輕靈妥貼,“可”當作“合”解,而比“合”字輕鬆。

  這兩句是引子,起筆平淡而輕鬆,接著便很自然地將讀者引入佳境。

  “潮落夜江斜月裡”,詩人站在小山樓上遠望夜江,只見天邊月已西斜,江上寒潮初落。

  一團漆黑的夜江之上,本無所見,而詩人卻在朦朧的`西斜月光中,觀賞到潮落之景。用一“斜”字,妙極,既有景,又點明瞭時間——將曉未曉的落潮之際;與上句“一宿”呼應,暗中透露出行人那一宿不曾成寐的資訊。所以,此句與第二句自然地溝連。詩人用筆輕靈而細膩,在精工鏤刻中,又不顯斧鑿之跡,顯得渾然無痕。

  落潮的夜江浸在斜月的光照裡,在煙籠寒水的背景上,忽見遠處有幾點星火閃爍,詩人不由隨口吟出:“兩三星火是瓜洲。”將遠景一點染,這幅美妙的夜江畫也告完成。試看“兩三星火”,用筆何其蕭灑空靈,動人情處不須多,“兩三”足矣。“一寸二寸之魚,三竿兩竿之竹”,宜乎以少勝多,點染有致,然而也是實景,那“兩三星火”點綴在斜月朦朧的夜江之上,顯得格外明亮。那個地方“是瓜洲”。這個地名與首句“金陵渡”相應,達到首尾圓合。此外,這三字還蘊藏著詩人的驚喜和慨嘆,傳遞出一種悠遠的情調。

  這首詩的境界,清美之至,寧靜之至。那兩三星火與斜月、夜江明暗相映襯,融成一體,如一幅淡墨山水畫。

  題金陵渡詩詞 篇3

  題金陵渡

  張枯

  全隆津渡小山樓,一宿行人自可愁:

  潮落夜江斜月裡,兩三星火是瓜州。

  【賞析】

  凡是遊過金陵,又從瓜州渡口渡過長江,目睹大江浩蕩,雲水蒼茫之色的人,對這首《題金陵渡》的詩就會有深刻的感受。

  金陵渡就是南京的京口,唐代稱京口為金膠,瓜州在江蘇江都縣南四十里,今闢為瓜州鎮,地當運河之衝,與鎮江隔江對峙。這裡從古以來就是一個重要的渡口。

  張估到了瓜州,在渡口小山上的小樓寄宿一宵,準備渡江而南。當他登樓眺望大江的時候,一縷閒愁襲上心頭,令他頓生懷古與漂泊之感。樓外是“大江茫茫去不還”,夜幕降落了,長江的潮汐也反映了黃昏迷濛的景色,而夜空中有一彎料月,灑下了薄薄的銀光,這時候,瓜州渡口的特色顯現出來了,渡口泊船的兩三漁火,閃爍地點級在江邊,與江月遙遙相映。著了這樣的情景,聯想到金粉六朝的歷史,詩人的感情不禁激盪起來:“這兩三星火,標誌著千古難磨的古渡風光。而世事的變動不居,在歷史長河中,與潮起潮落的長江比較起來,顯得多麼短暫啊!”

  “兩三星火是瓜州”這種寫景之筆,絕不是單純寫景,而是與愁連繫起來,這種愁也許具有“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的旅愁,也許具有“人世幾回傷往事,山形依舊枕寒流”的世事感慨,因此這句詩從唐代以來就膾炙人口,所謂“星火瓜州”,由此而來,大可與“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媲美對瓜州古渡的吟詠,唐宋詩家之作不少,如晚唐的韓握:“風雨蕭蕭,石頭城下木蘭撓。煙月迢迢,金睦渡口去來潮·一。”如北宋的王安石:“京口瓜州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幾乎都可從“潮落夜江斜月裡,兩三星火是瓜州”找到聯想的痕跡。

  詩友梁耀明、何竹平去年春天曾遊金陵,也到了瓜州,他們在沉醉的春風中渡江,詩情澎湃,分別寫了過瓜州的詩作。梁耀明寫道:“揚州二月未春酣,稚綠教人眼更貪。十里瓜州啼鳥裡,分花扶醉過江南。”何竹平寫道:“歷歷寒煙古渡頭一村田橋水認瓜州。江南江北梅初放,威得詩囊一路收。”從分花扶醉,一路吟詩,可以想見旅遊的情趣。瓜州是富於古趣與詩意的。

  作者簡介

  張祜(約785—849),唐代詩人。字承吉,清河東武城(今山東武城)人。初寓姑蘇,後至長安,闢諸侯府,為元稹排擠,遂至淮南、江南。愛丹陽曲阿地,隱居以終。卒於大中(唐宣宗年號,847—860)年間。因詩揚名,以酒會友,酬酢往業,平生結識了不少名流顯官。然而由於性情孤傲,狂妄清高,使他多次受闢於節度使,淪為下僚。在其詩風沉靜渾厚,有隱逸之氣,但略顯不夠清新生動。有《張處士詩集》,《全唐詩》收其詩二卷。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