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清明時節的詩詞

有關清明時節的詩詞

  清明節在我國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清明一到,桃花初綻、楊柳泛青,正是祭祖掃墓和踏青賞花的日子,是文人雅士寄託悲歡離合情感的節日,下面是關於有關清明時節的詩詞的內容,歡迎閱讀!

  《鵲踏枝·清明》

  【五代】馮延巳

  六曲闌干偎碧樹,楊柳風輕,展盡黃金縷。

  誰把鈿箏移玉柱?穿簾海燕驚飛去。

  滿眼遊絲兼落絮,紅杏開時,一霎清明雨。

  濃睡覺來慵不語,驚殘好夢無尋處?

  “紅杏開時,一霎清明雨。”紅杏在二月開放,清明節是在三月份,時序在向前推移,春光在逐漸消逝,又是“清明時節雨紛紛”之際,“雨紛紛”,人的情緒也在“紛紛”。“一霎”二字,透露了對幸福、歡樂消逝得快速的傷感,也是對失去的美好生活的留戀。

  《採桑子·清明上巳西湖好》

  【宋代】歐陽修

  清明上巳西湖好,滿目繁華。

  爭道誰家。綠柳朱輪走鈿車。

  遊人日暮相將去,醒醉喧譁。

  路轉堤斜。直到城頭總是花。

  此詞從開始到結束都貫穿著“繁華”、“喧譁”的節日氣氛,把讀者也捲入這氣氛之中,領受節日的歡樂。讀完這首詞,再回頭看看第一句:“清明上巳西湖好。”就不難看出,作者是借節日的繁華來讚美西湖好的。詞中每一句都有豐富的內涵,全詞構成一幅生動壯美的遊春圖。

  《阮郎歸·南國春半踏青時》

  [宋]歐陽修

  南國春半踏青時,風和聞馬嘶。

  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長蝴蝶飛。

  花露重,草煙低,人家簾幕垂,

  鞦韆慵困解羅衣,畫梁雙燕棲。

  詩歌中描繪出清明時節楊柳依依,繁花吐蕊,蜂吟蝶舞,燕歌雀啼之景,同時也是宋代踏青習俗的具體體現。

  《寒食上冢》

  [宋]楊萬里

  逕直夫何細!橋危可免扶?

  遠山楓外淡,破屋麥邊孤。

  宿草春風又,新阡去歲無。

  梨花自寒食,進節只愁餘。

  詩人行走在掃墓的路上,看到野草一夜之間又隨風生長出來,剛過去一年的小路消失了,清明後梨花生長起來,於是感慨萬千,用一個“愁”字,表達出作者的思念之情。

  《清明》

  [宋]黃庭堅

  佳節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驚天地龍蛇蟄,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餘驕妾婦,士甘焚死不公侯。

  賢愚千載知誰是,滿眼蓬蒿共一丘。

  詩人由清明的`美景想到了死者,由死想到了生,最後想到人生的意義,可謂寓意深刻發人深省。

  《蘇堤清明即事》

  [宋] 吳惟信

  梨花風起正清明,遊子尋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萬株楊柳屬流鶯。

  古人,對清明節不僅注進了厚重孝道的傳統習俗,還加入了踏青賞春的浪漫元素。他們在寒食禁火、清明祭祖的同時,成就和沿襲了插柳、射柳、戴柳、蹴球、賞花、鬥雞、饋宴、詠詩、盪鞦韆、放風箏等習俗。西湖堤岸,春風拂面,楊柳依依,梨花一枝春帶雨,惹得遊人不忍歸。此詩文情並茂地展現了一幅生動迷人的遊春畫卷,構織一派自然天成的和諧春光圖。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