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關於對《中國詩詞大會》的觀點

最新關於對《中國詩詞大會》的觀點

  曾有不止一家主流媒體這樣評價中國詩詞大會,“這檔節目讓中國人發現了人人心中的文化情結”,這樣的評語,激情洋溢。然而,若激情沒有積澱作為支撐的話,就只能流於煽情、矯情與濫情了。

  近日,央視舉行的《中國詩詞大會》第二季總決賽順利收官,引爆了觀眾對於中國詩詞的大討論。央視的平臺自然是獨一無二,擁有廣泛的觀眾基礎;選手們從詩詞中體會人生的喜怒哀樂,書寫屬於自己的詩意人生也是該節目的一大亮點;主持人董卿蕙質蘭心的優雅氣質,出口成章的嫻熟主持……這些元素,都為《中國詩詞大會》烹調出一頓美味佳餚,提供了上好的“食材”。

  北京學者檀作文是詩詞創作與教育的名家,培養學生時以嚴苛著稱。首屆詩詞大會明星擂主李子琳正是他的得意門生。檀作文曾在自己的朋友圈裡說:有三大理由給《中國詩詞大會》點贊:1.詩詞大會是本土原創文化節目;2.詩詞大會讓大眾關注詩詞;3.詩詞大會讓眾多青少年熱愛詩詞。

  《中國詩詞大會》無疑成功的。它準確地把欄目定位於商業電視娛樂專案,不單單是拉高了收視率,也在媒體與民間輿論尋覓到了真正的話題熱點和“大眾英雄”。在經意不經意間,臻至雅俗共賞、圈粉無數的傳播最高水準,成功搭上了“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的便車。在大眾眼中,這檔節目品位可以秒殺無數的選秀節目。從傳播專業的角度看,節目創意不俗,效果更是“爆款”。

  要說節目裡最有爭議的地方,恐怕就是對選手特別是武亦姝的評價了。這個小姑娘以後會成長為什麼樣,讓我們滿懷期待與祝福。但現在大家看到的,更多的是她過人的記憶力及反應速度,這兩項指標,藏區僧侶的辯經、南方民歌手的對歌,都有充分的展示。詩詞乃至所有的文學,都需要有良好的記憶力,但是記憶只是基礎,創作才是最終的目標。還有就是文人要有自己的真性情,拿李清照來說,她之所以會名垂青史頡頏其他的大文豪,除了其出身簪纓世家及與丈夫的金石造詣之外,她詩歌中流露出的英雄氣質也是主要的原因。

  目前,我國出現了眾多的古典文學社團,成員大體都是90、95、00後,他們創作詩詞的熱情如火如荼,作品水準令大學古文教授咋舌。這批年輕的'詩歌創作者主要透過網際網路進行交流,作品也大多在年輕人中流傳。如果這樣的作品放到一些傳統媒體上傳播,欄目的主創者能否看懂都是問題,再讓年齡層偏大、知識結構偏狹的觀眾去看,收視率有沒有保證,還要打一個大大的問號。

  其次就是節目的設定。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央視擁有地方衛視無法比擬的天然平臺優勢,這就使得地方衛視相同型別的節目競爭力遠不及央視。比如河北衛視的中華好詩詞節目,看過的人都知道,無論是題目的深度、廣度,還是對選手詩詞素養的考驗,都不輸詩詞大會,而且《中華好詩詞》欄目最近增加了現場創作環節,即理解詩詞的基礎上增強創造力。畢竟,古詩詞的“正確開啟方式”不能止於背誦。

  再次也是未免失之苛求的,就是專業性。詩詞作為傳統文化與文學的高階體裁,對經典的傳承、格律的嚴整、文質彬彬無疑是核心要求。本屆詩詞大會上,許多喜聞樂見的作品顯然和這些標準還有一定的距離。當然,也有人說那些作品大氣磅礴,遠勝李杜蘇辛,那筆者建議,可以將這些非凡的作品列入專場。

  最後一點,詩詞作為經典文學是值得所有人崇拜與學習的。但即使是在古代,詩詞也屬於小眾的生活方式。不指望所有人都去學,都能學好。哲人可以說“人皆為堯舜”,但現實中這沒有可能,也沒有必要。曾有不止一家主流媒體這樣評價中國詩詞大會,“這檔節目讓中國人發現了人人心中的文化情結”,這樣的評語,激情洋溢。然而,若激情沒有積澱作為支撐的話,就只能流於煽情、矯情與濫情了。

  所以明智的態度是,讓傳播的歸傳播,文學的歸文學。(劉根勤)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