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詠中秋的詩詞鑑賞
關於詠中秋的詩詞鑑賞
詠月詩詞在我國浩如煙海的詩文中,可說是俯拾即是。有託月言志的,也有賞月寫景的:有望月思鄉,也有對月戀情的。形式多樣,風格各異。北宋王安石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充滿了深切的懷念的情緒;北宋晏殊的“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風”則是一幅養尊處優、悠閒恬淡的圖畫,杜甫的“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真切點出了遊子的'思情;詩人張九齡的“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時,情人怨遙月,意夕起相思”。表達了詩人望著圓月思念遠方的人的感情。孟浩然的“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具有哲理的趣味。南宋岳飛的“好山好水看不足,馬蹄催趁月:明歸”,則描繪了一個愛國將領戎馬倥傯的雄姿。漢朝曹操有“明月如月,何時可輟”的憂嘆。唐代李白的“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樓”,更使人過目難忘。寫詠月詩詞,當推詩仙李白,他似乎和月亮結下了不解之緣,如“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還有“俱還逸興壯想飛,欲上青天攬明月”,要超過曹操,去攀登明月了。
宋代蘇東坡的“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想起了月亮上的低溫和寂寞;明朝楊慎的“明月中天,照意長江萬里船,月光如水、江水無波,色如天連。”充滿了詩情畫意。
詩人筆下月更媚。唐代詩人李商隱的“青女素娥像耐冷,月中霜裡鬥嬋娟”;三國營丕的“明月照我床”;清代詩黃尊憲的“茫茫東海波連天,天邊明月光團圓”更顯月亮的光輝。
在浩如煙海的詠月詩詞作品中,尤以“八千里路雲和月”(岳飛)的雄奇濃厚和“遙望洞庭山色翠.白銀盤裡一青螺”(劉禹錫)的明快淡雅;“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杜甫)的精心刻畫和“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蘇軾)的哲理闡發,受到人們的喜愛。這一首首月光哈,如一面面光潔的明鏡,映照出詩人的磊落襟懷。當代詩人一掃“和月截離愁”(辛棄疾)的傷感悲切、寫“明月當頭思遠舉,豪情滿座飲長虹”(陳毅)和“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的豪邁詩章,開創出詠月詩的雄渾磅礴的新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