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描寫風景的古詩詞
有關描寫風景的古詩詞
祖國的自然美景數不勝數,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描寫風景的古詩詞,歡迎參考!
1、《春曉》
唐·孟浩然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春曉》是唐代作者孟浩然的著名之作。 “春眠不覺曉, 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作者抓住春晨生活的一剎那,鐫刻了自然的神髓,生活的真趣,抒發了對爛漫醉人春光的喜悅,對生機勃勃春意的酷愛。言淺意濃,景真情真,悠遠深沉,韻味無窮。[1]短短的二十個字,流傳廣泛,人人皆知。可以說是五言絕句中的一粒藍寶石,傳之千古,光彩照人。
2、《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
曉看紅溼處,花重錦官城。
這首詩寫的是“雨”,作者敏銳的抓住這場雨的特徵,從各個方面進行描摹。第一句寫了下雨的季節,直接讚美了這場及時雨。彷彿知曉人們的心思,在最需要的時候悄然來臨。後面三句集中寫“夜雨”。野外一片漆黑,只有一點漁火若隱若現。作者於是興奮地猜測:等到天明,錦官城裡應該是一片萬紫千紅吧。詩中沒有一個“喜”字,但處處都體現著作者的喜悅之情。
3、《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唐·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
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
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
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是唐代作者 孟浩然的'作品。此詩是一首投贈之作,透過面臨煙波浩淼的洞庭欲渡無舟的感嘆以及臨淵而羨魚的情懷而曲折地表達了作者希望 張九齡予以援引之意。詩中對於本來是藉以表意的 洞庭湖,進行了潑墨山水般的大筆渲繪,呈現出八百里洞庭的闊大境象與壯偉景觀,取得撼人心魄的藝術效果,使此詩實際上已成為山水傑作。全詩以望洞庭湖起興,由“欲濟無舟楫”過度,婉轉地表達了想做官無人引薦的苦衷,和不能在天下太平盛世出仕為官、為民謀利而深感慚愧的心情。
4、《山行》
唐·杜牧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生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山行》是作者杜牧的一首描寫和讚美深秋山林景色的七言絕句。這首詩描繪的是秋之色,展現出一幅動人的山林秋色圖,山路、人家、白雲、紅葉,構成一幅和諧統一的畫面。在這首詩中,杜牧以情馭景,敏捷、準確地捕捉足以體現自然美的形象,並把自己的情感融匯其中,使情感美與自然美水乳交融,情景互為一體。
全詩構思新穎,佈局精巧,於蕭瑟秋風中攝取絢麗秋色,與春光爭勝,令人賞心悅目。這首小詩不只是即興詠景,而且進而詠物言志,是作者內在精神世界的表露。
5、《望廬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香爐,指廬山香爐峰,“在廬山西北,其峰尖圓,煙雲聚散,如博山香爐之狀”(樂史《太平寰宇記》)。可是,到了作者李白的筆下,便成了另一番景象:一座頂天立地的香爐,冉冉地升起了團團白煙,縹緲於青山藍天之間,在紅日的照射下化成一片紫色的雲霞。這不僅把香爐峰渲染得更美,而且富有浪漫主義色彩,為不尋常的瀑布創造了不尋常的背景。接著作者才把視線移向山壁上的瀑布。“遙看瀑布掛前川”,前四字是點題;“掛前川”,這是“望”的第一眼形象,瀑布象是一條巨大的白練高掛于山川之間。“掛”字很妙,它化動為靜,惟妙惟肖地表現出傾瀉的瀑布在“遙看”中的形象。誰能將這巨物“掛”起來呢?“壯哉造化功”!所以這“掛”字也包含著作者對大自然的神奇偉力的讚頌。第三句又極寫瀑布的動態。“飛流直下三千尺”,一筆揮灑,字字鏗鏘有力。“飛”字,把瀑布噴湧而出的景象描繪得極為生動;“直下”,既寫出山之高峻陡峭,又可以見出水流之急,那高空直落,勢不可擋之狀如在眼前。然而,作者猶嫌未足,接著又寫上一句“疑是銀河落九天”,真是想落天外,驚人魂魄。“疑是”值得細味,作者明明說得恍恍惚惚,而讀者也明知不是,但是又都覺得只有這樣寫,才更為生動、逼真,其奧妙就在於作者前面的描寫中已經孕育了這一形象。你看!巍巍香爐峰藏在雲煙霧靄之中,遙望瀑布就如從雲端飛流直下,臨空而落,這就自然地聯想到象是一條銀河從天而降。可見,“疑是銀河落九天”這一比喻,雖是奇特,但在詩中並不是憑空而來,而是在形象的刻畫中自然地生髮出來的。它誇張而又自然,新奇而又真切,從而振起全篇,使得整個形象變得更為豐富多彩,雄奇瑰麗,既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又給人以想象的餘地,顯示出李白那種“萬里一瀉,末勢猶壯”的藝術風格.真美呀!
宋人魏慶之說:“七言詩第五字要響。……所謂響者,致力處也。”(《作者玉屑》)這個看法在這首詩裡似乎特別有說服力。比如一個“生”字,不僅把香爐峰寫“活”了,也隱隱地把山間的煙雲冉冉上升、嫋嫋浮游的景象表現出來了。“掛”字前面已經提到了,那個“落”字也很精彩,它活畫出高空突兀、巨流傾瀉的磅礴氣勢。很難設想換掉這三個字,這首詩將會變成什麼樣子。
中唐作者徐凝也寫了一首《廬山瀑布》。詩云:“虛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暫息。千古長如白練飛,一條界破青山色。”場景雖也不小,但還是給人侷促之感,原因大概是它轉來轉去都是瀑布、瀑布……,顯得很實,很板,雖是小詩,卻頗有點大賦的氣味。比起李白那種入乎其內,出乎其外,有形有神,奔放空靈,相去實在甚遠。無怪蘇軾說:“帝遣銀河一派垂,古來唯有謫仙詞。飛流濺沫知多少,不與徐凝洗惡詩。”(《戲徐凝瀑布詩》)話雖不無過激之處,然其基本傾向還是正確的,表現了蘇軾不僅是一位著名的作者,也是一位頗有見地的鑑賞家。
6、《漁歌子》
唐·張志和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語不須歸。
這首詞描寫了江南水鄉春汛時期捕魚的情景。有鮮明的山光水色,有漁翁的形象,是一幅用詩寫的山水畫。
首句西塞山前白鷺飛,西塞山前點明地點,白鷺是閒適的象徵,寫白鷺自在地飛翔,襯托漁父的悠閒自得。次句桃花流水鱖魚肥意思是說:桃花盛開,江水猛漲,這時節鱖魚長得正肥。這裡桃紅與水綠相映,是表現暮春西塞山前的湖光山色,渲染了漁父的生活環境。三四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描寫了漁父捕魚的情態。漁父戴青箬笠,穿綠蓑衣,在斜風細雨中樂而忘歸。斜風指微風。全詩著色明麗,用語活潑,生動地表現了漁夫悠閒自在的生活情趣。
此詞在秀麗的水鄉風光和理想化的漁人生活中,寄託了作者愛自由、愛自然的情懷。詞中更吸引我們的不是一蓑風雨,從容自適的漁夫,而是江鄉二月桃花汛期間春江水漲、煙雨迷濛的圖景。雨中青山,江上漁舟,天空白鷺,兩岸紅桃,色澤鮮明但又顯得柔和,氣氛寧靜但又充滿活力。而這既體現了作者的藝術匠心,也反映了他高遠、衝澹、悠然脫俗的意趣。此詞吟成後,不僅一時唱和者甚眾,而且還流播海外,為東鄰日本的漢詩作者開啟了填詞門徑,嵯峨*皇的《漁歌子》五首及其臣僚的奉和之作七首,即以此詞為藍本改制而成。又,舊注都以西塞山在湖州,恐非是。張氏《漁歌子》詞共五首,分詠西塞山、釣臺、松江、雪溪、青草湖,泛言江湖漁釣之樂,其地都不在湖州。當依陸游《入蜀記》所說,西塞山即鄂州的道士磯:磯一名西塞山,即玄真子《漁父辭》所謂西塞山前白鷺風者。蘇軾謫居黃州時,曾遊其地,有云:元真語極清麗,恨其曲度不傳,加其語以《浣溪沙》歌之。(徐俯《鷓鴣天》詞跋,見《樂府雅詞》卷中)蘇軾《浣溪沙》詞:西塞山前白鷺飛,散花洲外片帆微。散花洲即在長江之中,與西塞山相對。徐俯《鷓鴣天》詞: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钁魚肥。朝廷若覓元真子,晴在長江理釣絲。亦以西塞山在長江邊。
7、《遊園不值》
宋·葉紹翁
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
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
作者想去朋友的花園中觀賞春色,但是敲了很長時間門,也沒有人來開。主人大概不在家,又可能是愛惜青苔,擔心被遊人踩壞,從而不開門。但是一扇柴門,雖然關住了遊人,卻關不住滿園春色,一枝紅色的杏花,早已探出牆來。表達了作者對春天的讚美之情。
9、《望洞庭》
唐·劉禹錫
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
遙望洞庭山水色,白銀盤裡一青螺。
《望洞庭》是唐代文學家劉禹錫所作的一首七絕。此詩描寫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優美景色。首句描寫湖水與素月交相輝映的景象,第二句描繪無風時湖面平靜的情狀,第三、四句集中描寫湖中的君山。全詩極富有浪漫色彩的奇思壯採,透過對洞庭湖高曠清超的描寫,充分表現出作者的奇思異采,表達了作者對洞庭湖的喜愛和讚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