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紫雲英的古詩詞

描寫紫雲英的古詩詞

  紫雲英是一種極為普通的農村植物。說它是花,它並不享有花的那種公主般的待遇,人們只是把它作為稻田的基肥和家畜飼料;說它是草,它的嫩莖上又舉起一枝枝有如小火把一般的花朵。以下是描寫紫雲英的古詩詞,歡迎閱讀。

  《詩經》中有兩處出現“苕”這個植物,且都讀[tiáo]。一是“苕之華,芸其黃矣”,這裡的“苕”是鼠尾草;另一處是“防有鵲巢,邛[qióng]有旨苕”,出自《詩經·陳風·防有鵲巢》,這裡的“苕”是何種植物呢?

  1.邛有旨苕

  《毛傳》在解釋“邛有旨苕”只有簡單一句:“苕,草也。”而在解釋“苕之華”時更加詳細:“苕,陵苕也,將落則黃。”而《爾雅》對於“苕”只有一種解釋:“苕,陵苕。黃華,蔈[piào];白華,茇[bá]。”

  陸璣《毛詩草木鳥獸蟲魚疏》(以下簡稱“陸疏”)認為二者是不同的植物。在《陸疏》中,“苕之華”,“一名鼠尾,生下溼水中,七八月中華紫,似今紫草。華可染皂,煮以沐發即黑。”[1]對於“邛有旨苕”,則解釋到:

  苕苕,饒也。幽州人謂之翹,夏生,莖如勞豆而細,葉似蒺藜而青,其莖葉緑色可生食,如小豆藿也。[2]

  顯然,根據《陸疏》,“苕之華”是鼠尾草,而“旨苕”之“苕”是“繞”,二者是不同的植物。程俊英、蔣見元《詩經注析》引清人馬瑞辰的觀點,將“旨苕”等同於“苕之華”[3],是不對的。

  那麼,“旨苕”的“苕”是什麼植物呢?

  清人其浚《植物名實圖考》在“翹搖”這一條目下引用了《防有鵲巢》,並從音韻學的角度解釋“翹搖”與“苕”的關係:

  苕,一名苕饒,即翹搖之本音。苕而曰旨,則古人嗜之矣。[4]

  據《中國植物誌》,翹搖,正式名小巢菜,學名Vicia hirsuta,豆科,野豌豆屬,一年生本草,攀援或蔓生,一般生於海拔200-1900米山溝、河灘、田邊或路旁草叢。[5]符合“邛有旨苕”的描述——邛,丘也。

  所以,《防有鵲巢》之“苕”,實乃今日之小巢菜,味道大概是甜的,古人採而食之。今人夏傳才《詩經學大辭典》[6],王力《古漢語常用字字典》[7]將《防有鵲巢》之“苕”解釋為紫雲英,日本人細井徇《詩經名物圖鑑》中也如此,這對不對呢?

  2.輕衫醉臥紫荷田

  紫雲英,學名 Astragalus sinicus,豆科,黃耆屬,與小巢菜同科,但不同屬。二者是兩種植物,不可混淆。紫雲英產於長江流域各省區,生於海拔400-3000米間的山坡、溪邊、田間地頭及潮溼處,花冠紫紅色,春季開花。這是一種非常好看的小野花,每年春風吹到江南,紫雲英就結伴開遍整個田野,遠看就像一片紫色的雲海,相當壯觀。

  晚清舉人徐珂(1869-1928)編有《清稗類鈔》——清代掌故遺聞的'彙編,其中對紫雲英的形態有較為詳細的描寫:

  紫雲英為越年生草,野生,葉似皂莢之初生,莖臥地,甚長,葉為複葉。春暮開花,為螺形花冠,色紅紫,間有白者,略如蓮花,列為傘狀,結實成莢。

  “紫雲英”這個名字出現得晚,始見於中國傳統繪畫的經典教材《芥子園畫譜》,這本畫譜由李漁資助刻於康熙十八年(1680年),其中“草蟲花卉草木書譜”載:“紫雲英:一名荷花紫草。”

  荷花紫草是紫雲英在江浙一帶的俗名,以其花形酷似縮小版的荷花而得名,《浙江通志》載:

  紫荷花,朱彝尊《鴛鴦湖棹歌注》:“草生田中,花開如茵,可坐臥,每籍此泥飲。[8]

  朱彝尊(1629—1709)是浙江秀水(今浙江嘉興市)人,清代著名詞人、學者,“浙西詞派”的創始人,與王士禎(1634—1711)、陳維崧(1625—1682)齊名。其《鴛鴦湖棹歌》一百首,與紫雲英有關那首是這樣寫的:

  春來河蜆不論錢,竹扇茶爐載滿船。

  沽得梅花三白酒,輕衫醉臥紫荷田。

  朱彝尊49歲(1678)那年,康熙詔徵博學鴻儒,次年三月,朱彝尊順利考取,進入“史館”纂修《明史》。但在五年之前(1674),他曾到北京拜訪納蘭性德,歲暮思鄉,遂作《鴛鴦湖棹歌》。這一思鄉之作,以嘉興當地風土人情為創作題材,風格清新自然,比如上面這一首就寫了河蜆、梅花酒、三白酒及紫雲英幾種江南風物。

  河蜆[xiǎn]是一種淡水湖泊中的貝殼,圓底三角形,肉鮮美;三白酒是烏鎮人的自釀米酒,也叫甜白酒,宋代已有,民國《烏青鎮志》稱此酒“以白米、白麵、白水成之,故有是名”[9];而紫荷田就是開滿紫雲英的田野。

  風和日麗之春日,沽美酒,攜好友,去到那開滿紫雲英的田野,酒酣則就地躺下,周圍都是輕風花草香,這是何等愜意的事情!難怪朱彝尊要說“每籍此泥飲”,即藉此以強留飲酒。而最後一句中的“輕衫”,讓人不由得想起唐代詩人韋莊那句“如今卻憶江南樂,當時年少春衫薄。”

  不過江浙人在田裡種紫雲英不是為了留人飲酒,而是用作綠肥。《嘉興府志》雲:“又名孩兒草,田家蒔[shì]以壅田。”“蒔”即栽種,“壅田”即肥田。據瞭解,紫雲英的培肥效果極為突出,能增加土壤微生物數量及多樣性,促進土壤有機碳的積累,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在提倡低碳農業和有機農業的今天,紫雲英綠肥的作用不可小覷。美國、日本、韓國等發達國家多用紫雲英來養地培肥。[10]另外,紫雲英也是我國主要的蜜源植物之一,紫雲英蜜又名紅花草蜜或草子蜜,是我國南方春季主要蜜種。

  朱彝尊說紫荷田“花開如茵,可坐臥”,在湖北江城鄉下長大的我對此有親身體驗。那時還在上小學,在一個明麗春日,和小夥們一起去田野裡,河水潺湲,遍野新綠,尚未翻墾的稻田裡則開滿了紫雲英,剛能沒過腳踝,踩上去特別柔軟。我們把牛丟在一邊吃草,在紫雲英的海洋裡追逐,打滾……這是很遙遠的記憶了,但那片開滿紫紅野花的春天卻從未褪色。很久很久以後,讀到韓育生老師《詩經裡的植物》(清華大學出版社,2014年)時,我才知道它的名字叫紫雲英。

  據說紫雲英這個名字與雲母有關。雲母是一種礦物,在《神農本草經》中位列上品。《名醫別錄》按顏色將雲母分為六種:雲華、雲英、雲珠、雲液、雲砂、磷石。據葛洪《抱朴子》:“五色並具而多青者,名雲英,春宜服之。”[11]紫雲英這麼美的名字,大概是從這裡來的。雲英宜於春日服用,而“紫雲英”也正好也在春天開。

  在得名紫雲英之前,這種野草被貫以各種“苕”名,如苕菜、苕翹、苕子、苕子菜、馬苕子等,這恐怕是今人將紫雲英與《防有鵲巢》之“旨苕”相混淆的原因吧。

  [1](唐)孔穎達《毛詩正義》,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第946頁。

  [2](吳)陸璣:《毛詩草木鳥獸蟲魚疏》,咸豐五年(1855)丁晏校正本,捲上第15頁。毛晉本,“夏生”作“蔓生”。

  [3]程俊英、蔣見元:《詩經注析》,中華書局,2011年版,第377頁:“苕,蔓生植物,一名鼠尾、凌霄,生在低溼的土地上。”馬瑞辰《毛詩箋傳通釋》,中華書局,第414頁,引《爾雅》謂“苕,陵苕。”進而引《苕之華》以證之,將二者相混淆。

  [4](清)吳其濬著,張賢瑞等校注:《植物名實圖考校釋》,中醫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第70頁。

  [5]《中國植物誌》:第42(2)卷265頁。

  [6]夏傳才:《詩經學大辭典》,河北教育出版社,2014年版,第1275頁:“苕在不同詩句中同名異物,分別釋為紫雲英和凌霄花。”

  [7]王力等:《古漢語常用字字典》商務印書館,2007年版,第380頁。

  [8]浙江省地方誌編纂委員會編:《清雍正朝 浙江通志 5》,中華書局,2001年版,第2359頁。“泥飲”,是強留飲酒的意思。

  [9](清)袁枚著;王剛編《隨園食單》,江蘇文藝出版社,2015年,第372頁。

  [10]林新堅等:《紫雲英研究進展》,《草業科學》2011年第01期。

  [11](明)李時珍著;張守康等校:《本草綱目》,中國中醫藥出版社,1998年版,第214頁。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