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懷念父親的詩詞

清明懷念父親的詩詞

  詩詞,是指以古體詩、近體詩和格律詞為代表的中國漢族傳統詩歌。亦是漢字文化圈的特色之一。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清明懷念父親的詩詞,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清明懷念父親的詩詞 篇1

  別父

  清風蓑雨雨紛紛

  正是人間換景新

  孰曉天堂傳詔令

  仙幡度我父親魂

  思父一(七絕)

  欲翠青山起父塋

  難別盛世舍親情

  從此慢步重宵九

  再見音容夢幾更

  思父二(七絕)

  春雷轟烈起滄塋

  難信慈嚴九界行

  何日再耕隴上地

  三更夢見淚無聲

  思父三(七絕)

  醉風醉雨醉思親

  難孝高堂欲斷魂

  可嘆鄉愁誰解意

  幾回夢賦杏花村

  春傷(七律)

  東風獵獵送寅春

  細雨綿綿潤景新

  歲月無聲多少事

  人生慢步幾回真

  青瓷盞具今還在

  綠水茶香不見人

  把酒澆愁添亂緒

  扶鋤揮淚葬花魂

  悼春(五絕)

  春韻入園香

  慈嚴卻遠航

  殘紅誰再護

  把酒問夕陽

  祭父(七律)

  如戲人生道盡愁

  風花雪月夢悠悠

  提筆亂舞紅塵事

  攜酒輕吟四海收

  一枕相思何處憤

  滿膛鄉恨問誰求

  慈嚴駕鶴仙遊去

  唯有詩詞祭杏州

  詠梅(七絕)

  俏梅傲雪誰人賞

  獨豎嚴冬落九芳

  歲月無痕常憶舊

  思親不覺冷風長

  思鄉(七絕)

  微風細雨又秋涼

  猶抱琵琶對燭傷

  只恨親情無處訴

  問君何日下池陽

  秋思(七律)

  遠山楓葉漸紅妝

  湖上殘荷入暮香

  一地寒霜秋統領

  半盤棄子影無雙

  人生如戲時光短

  歲月留痕日記長

  欲賦太平無翰墨

  只題雜亂有文章

  清明懷念父親的詩詞 篇2

  1、相遇在夢中,醒來淚滿巾。清明去掃墓,只見一土堆。失落歸故里,舉目兩茫茫。人生情難了,願續下世緣!

  2、風冷吾疆兩紛紛,凡間悲事慟蒼冥。冬月初六父作古,深哀巨痛塞胸襟。

  3、細雨清明幾縷寒,草橋唯見杏花殘。千般往事沉江底,一陣傷心對醋罈。淑女抱愁休引1鏡,書生將老莫憑欄。無根樹葉隨風落,願坐磻溪放釣竿。

  4、清明時節憶雙親,遊子離家難登門。枉為孩男不孝人,辜負爹媽生養恩。

  5、兒時小曲總悠揚,舊日廳堂,盡韶光。後院青稞,秋到拾糧忙。前院海棠搖媚舞,蝶兒戲,譜華章。忽然一夜北風狂,未思量,淚千行。縱是花濃,縱是萬山香,縱是壺中長日月,最難忘,是離喪

  6、嶺圍宿草默晨昏,時聽啼鵑泣冷魂。耹訓耹音唯是夢,孝親孝養已無門。祭香爐上供三炷,奠酒墳前奉五樽。飲量料知仍末減,陰冥可有杏花村。

  7、清明時節憶雙親,鮮花一束獻故人,淚水化做相思兩,難報父母養育恩,子欲養而親不待,勸君珍惜眼前人

  清明懷念父親的詩詞 篇3

  《清明》黃庭堅

  佳節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雷驚天地龍蛇蟄,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餘驕妾婦,士甘焚死不公侯。賢愚千載知誰是,滿眼蓬蒿共一丘。

  點評:由百花盛開想到荒原的逝者,想到人生的價值。雖然無論智愚高低,最後都是篷蒿一丘,只是人生的意義卻大不相同。這正如當代人所說,無論你作官還是為民,最後都要回到同一個點:老去。只是生命的過程並不一樣。作者這首清明詩,立意就深刻了很多,不僅僅是憑弔亡人,更是警醒活著的人。

  《寒食》韓翃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點評:與其他寫清明的詩作不同,這首詩明顯地賦予了政治色彩。唐代於清明前在宮中賜大臣們清明燭火,於是,那些蠟燭之火燃起的煙霧籠罩了宮殿,並四散開去,巧妙地諷刺了特權及權貴之多。

  《閭門即事》張繼

  耕夫召募愛樓船,春草青青萬頃田。試上吳門窺郡廓,清明幾處有新煙。清明節思念親人的'詩句

  點評:此詩精妙之句是“清明幾處有新煙”,無新煙,說明四處都在憑弔亡人,那燃燒紙錢的煙分明是去歲的,年年依舊,思念依舊。特別是“試上”一詞,把作者不敢窺望淒涼之景的心情生動地勾畫出來了。

  《江城子》蘇軾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唯有淚千行。料得年年斷腸處,明月夜,短松崗。

  點評:這是一首寫於清明時節的愛情詩。蘇軾19歲與王弗結婚,夫妻琴瑟調和,恩恩愛愛。沒想到十年後王弗亡故,歸葬於家鄉。妻故十年後,在密州做官的蘇軾在清明時節夢見了亡妻。生者與死者雖然幽冥永隔,卻“不思量,自難忘”。特別是夢中夫妻相顧無言的情景,令人感動。

  《清明》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點評:這是流傳最廣的一首清明詩。最精彩的詞句是“欲斷魂”,憑弔的人那種悲傷之情躍然紙上。後人還將這首詩以不同的斷句方式改編成情景短劇——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寒食野望吟》白居易

  烏啼鵲噪昏喬木,清明寒食誰家哭。風吹曠野紙錢飛,古墓壘壘春草綠。

  棠梨花映白楊樹,盡是生死別離處。冥冥重泉哭不聞,蕭蕭暮雨人歸去。點評:白居易在這首詩中擅長用描寫來渲染氛圍,那隨風而吹的紙錢,那一座座古墓,都給人蕭殺之感,也讓人頓生幽古之情。棠梨白楊本是風景所在,但在白居易的眼裡,“盡是生死離別處”,道出了人生之無常。

  《寒食上冢》楊萬里

  逕直夫何細!橋危可免扶?遠山楓外淡,破屋麥邊孤。宿草春風又,新阡去歲無。梨花自寒食,進節只愁餘。

  點評:這是作者上墳時的感受。重點渲染上墳的路上那淒涼之景。那孤零零的破屋,那危橋,都給人無依無助的感覺。所以“只愁餘”。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