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詩歌朗誦配音文案
端午節詩歌朗誦配音文案
端午是為了紀念中國巨大詩人屈原的傳統節日,在這一天有的要舉辦划龍舟的競賽。有的舉辦詩歌朗誦配音競賽,這都是一些留念的方法。
詩歌朗誦配音文案
《端午節的情思》
或許,人生失落的年月流不盡你心中的血淚,
或許,詩情噴湧的時間也換不來你臉上瘦削的陽光……
太多的厚意喲,才讓你宣佈“路漫漫”的百般無奈的慨嘆,
太多的願望喲,才叫你血色的生命融進了啼哭的汩羅江。
荊楚大地一直哭到附近的瀟湘,
泣血的日子,讓全部神州從此黯然神傷…
從此,2013的五月這一天,叫做了端午,
這叫作思念,思念是一種崇高而巨大的想像。
你的橘頌你的離騷你的九歌你的九章…
流不盡你的悲哀你的惆悵。
你讓楚辭浪漫民歌通常在中華大地唱響,
你讓畢生的遺恨連同自己一同消逝,淹沒進汩羅江。
我不知道,封建時代的'土壤葬送了多少你這般詩意的文人,
我不知道,當今的紅塵,還有多少文人還在壓抑著豪放無羈的思維…
願我蠢笨的詩作,能化作你身邊的一縷輕風,
願我殘次的白酒,能祭出你春夏秋冬一切日子的明淨陽光。
端午詩詞
同州端午
唐代:殷堯藩
鶴髮垂肩尺許長,離家三十五端陽。
兒童見說深驚訝,卻問何方是故鄉。
菩薩蠻·端午日詠盆中菊
清代:顧太清
薰風殿閣櫻桃節,碧紗窗下沈檀爇。小扇引微涼,悠悠夏日長。
野人知趣甚,不向炎涼問。老圃好栽培,菊花五月開。
謝張仲謀端午送巧作
宋代:黃庭堅
君家玉女從小見,聞道如今畫不成。
翦裁似借天女手,萱草石榴偏眼明。
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
唐代:李隆基
五月符天數,五音調夏鈞。舊來傳五日,無事不稱神。
穴枕通靈氣,長絲續命人。四時花競巧,九子粽爭新。
方殿臨華節,圓宮宴雅臣。進對一言重,遒文六義陳。
股肱良足詠,風化可還淳。
小重山·端午
元代:舒頔
碧艾香蒲處處忙。誰家兒共女,慶端陽。細纏五色臂絲長。空惆悵,誰復吊沅湘。
往事莫論量。千年忠義氣,日星光。離騷讀罷總堪傷。無人解,樹轉午陰涼。
己酉端午
元代:貝瓊
風雨端陽生晦冥,汨羅無處吊英靈。
海榴花發應相笑,無酒淵明亦獨醒。
賀新郎·端午
宋代:劉克莊
深院榴花吐。畫簾開、束衣紈扇,午風清暑。兒女紛紛誇結束,新樣釵符艾虎。早已有、遊人觀渡。老大逢場慵作戲,任陌頭、年少爭旗鼓。溪雨急,浪花舞。
靈均標緻高如許。憶生平、既紉蘭佩,更懷椒醑。誰信騷魂千載後,波底垂涎角黍。又說是、蛟饞龍怒。把似而今醒到了,料當年、醉死差無苦。聊一笑,吊千古。
南鄉子·端午
宋代:李之儀
小雨溼黃昏。重午佳辰獨掩門。巢燕引雛渾去盡,銷魂。空向梁間覓宿痕。
客舍宛如村。好事無人載一樽。唯有鶯聲知此恨,殷勤。恰似當時枕上聞。
端午日禮部宿齋有衣服彩結之貺以詩還答
唐代:權德輿
良辰當五日,偕老祝千年。彩縷同心麗,輕裾映體鮮。
寂寥齋畫省,款曲擘香箋。更想傳觴處,孫孩遍目前。
端午遍遊諸寺得禪字
宋代:蘇軾
肩輿任所適,遇勝輒留連。
焚香引幽步,酌茗開靜筵。
微雨止還作,小窗幽更妍。
盆山不見日,草木自蒼然。
忽登最高塔,眼界窮大千。
卞峰照城郭,震澤浮雲天。
深沉既可喜,曠蕩亦所便。
幽尋未雲畢,墟落生晚煙。
歸來記所歷,耿耿清不眠。
道人亦未寢,孤燈同夜禪。
競渡詩 / 及第後江寧觀競渡寄袁州剌史成應元
唐代:盧肇
石溪久住思端午,館驛樓前看發機。
鼙鼓動時雷隱隱,獸頭凌處雪微微。
衝波突出人齊譀,躍浪爭先鳥退飛。
向道是龍剛不信,果然奪得錦標歸。
喜遷鶯(端午泛湖)
宋代:黃裳
梅霖初歇。乍絳蕊海榴,爭開時節。角黍包金,香蒲切玉,是處玳筵羅列。鬥巧盡輸年少,玉腕彩絲雙結。艤彩舫,看龍舟兩兩,波心齊發。
奇絕。難畫處,激起浪花,飛作湖間雪。畫鼓喧雷,紅旗閃電,奪罷錦標方徹。望中水天日暮,猶見朱簾高揭。歸棹晚,載荷花十里,一鉤新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