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曲五首原文及翻譯

詩詞曲五首原文及翻譯

  中國詩起源於先秦,鼎盛於唐代。中國詞起源於隋唐,流行於宋代。中華詩詞源自民間,其實是一種草根文學。在21世紀的中國,詩詞仍然深受普通大眾青睞。下面請看小編帶來的詩詞曲五首原文及翻譯!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作者:唐、劉禹錫

  巴山楚水淒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

  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詞句註釋

  ⑴酬:答謝,酬答,這裡是指以詩相答的意思。用詩歌贈答。樂天:指白居易,字樂天。見贈:送給(我)。

  ⑵巴山楚水:指四川、湖南、湖北一帶。古時四川東部屬於巴國,湖南北部和湖北等地屬於楚國。劉禹錫被貶後,遷徙於朗州、連州、夔州、和州等邊遠地區,這裡用“巴山楚水”泛指這些地方。

  ⑶二十三年:從唐順宗永貞元年(805)劉禹錫被貶為連州刺史,至寶曆二年(826)冬應召,約二十二年。因貶地離京遙遠,實際上到第二年才能回到京城,所以說二十三年。棄置身:指遭受貶謫的詩人自己。置:放置。棄置:貶謫。

  ⑷懷舊:懷念故友。吟:吟唱。聞笛賦:指西晉向秀的《思舊賦》。三國曹魏末年,向秀的朋友嵇康、呂安因不滿司馬氏篡權而被殺害。後來,向秀經過嵇康、呂安的舊居,聽到鄰人吹笛,不禁悲從中來,於是作《思舊賦》。 序文中說:自己經過嵇康舊居,因寫此賦追念他。劉禹錫借用這個典故懷念已死去的王叔文、柳宗元等人。

  ⑸到:到達。翻似:倒好像。翻:副詞,反而。爛柯人:指晉人王質。相傳晉人王質上山砍柴,看見兩個童子下棋,就停下觀看。等棋局終了,手中的斧柄(柯)已經朽爛。回到村裡,才知道已過了一百年。同代人都已經亡故。作者以此典故表達自己遭貶二十三年的感慨。劉禹錫也借這個故事表達世事滄桑,人事全非,暮年返鄉恍如隔世的心情。

  ⑹側畔:旁邊。

  ⑺沉舟、病樹:這是詩人以沉舟、病樹自比。

  ⑻歌一曲:指白居易的《醉贈劉二十八使君》。

  ⑼長(zhǎng)精神:振作精神。長:增長,振作。

  白話譯文

  在巴山楚水這些淒涼的地方,度過了二十三年淪落的光陰。

  懷念故友徒然吟誦聞笛小賦,久謫歸來感到已非舊時光景。

  沉船的旁邊正有千艘船駛過,病樹的前頭卻也是萬木爭春。

  今天聽了你為我吟誦的詩篇,暫且借這一杯美酒振奮精神。

  《赤壁》

  作者:唐、杜牧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詞語註釋

  ⑴折戟:折斷的戟。戟,古代兵器。

  ⑵銷:銷蝕。

  ⑶將:拿起。

  ⑷磨洗:磨光洗淨。

  ⑸認前朝:認出戟是東吳破曹時的遺物。

  ⑹東風:指火燒赤壁事

  ⑺周郎:指周瑜,字公瑾,年輕時即有才名,人乎周郎。後任吳軍大都督。

  ⑻銅雀:即銅雀臺,曹操在今河北省臨漳縣建造的一座樓臺,樓頂裡有大銅雀,臺上住姬妾歌妓,是曹操暮年行樂處。

  ⑼二喬:東吳喬公的兩個女兒,一嫁前國主孫策(孫權兄),稱大喬,一嫁軍事統帥周瑜,稱小喬,合稱“二喬”。

  譯文:

  折斷的鐵戟沉埋黃沙還沒有銷掉,拿起來一番磨洗仍可辨認出前朝。

  如果東風沒有幫助年少的周瑜,銅雀臺春的宮深處就會關著二喬。

  《過零丁洋》

  作者: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經,

  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風飄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

  零丁洋裡嘆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

  詞句註釋

  ⑴零丁洋:即”伶丁洋“,現在廣東省珠江口外。祥興元年(1278)底,文天祥率軍在廣東五坡嶺與元軍激戰,兵敗被俘,囚禁船上曾經過零丁洋。

  ⑵遭逢:遭遇。起一經:因為精通一種經書,透過科舉考試而被朝廷選拔入仕做官。文天祥二十歲考中狀元。一經,古代科舉考試,考生要選考一種經書。

  ⑶干戈:兩種兵器,這裡代指戰爭。寥(liáo)落:荒涼冷落。一作“落落”。四周星:四週年。文天祥從德祐元年(1275)正月起兵抗元至被俘恰是四年。

  ⑷風飄絮:一作“風拋絮”。絮,柳絮。

  ⑸萍:浮萍。

  ⑹惶恐灘:在今江西萬安贛江中,水流湍急,極為險惡。景炎二年(1277),文天祥在江西被元軍打敗,所率軍隊死傷慘重,妻子兒女也被元軍俘虜。他經惶恐灘撤到福建。惶恐,一作“皇恐”。

  ⑺零丁:孤苦無依的樣子。

  ⑻丹心:紅心,比喻忠心。汗青:古代在竹簡上寫字,先以火炙烤竹片,以防蟲蛀,因竹片水分蒸發如汗,故稱書簡為汗青。這裡特指史冊。

  譯文:

  回想我早年由科舉入仕歷盡苦辛,

  如今戰火消歇已熬過了四個周星。

  國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風中的柳絮,

  個人又哪堪言說似驟雨裡的浮萍。

  惶恐灘的慘敗讓我至今依然惶恐,

  零丁洋身陷元虜可嘆我孤苦零丁。

  人生自古以來有誰能夠長生不死,

  我要留一片愛國的丹心映照汗青。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作者:宋、蘇軾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偏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詞句註釋

  ⑴水調歌頭:詞牌名,又名“元會曲”“臺城遊”“凱歌”“江南好”“花犯念奴”等。雙調九十五字,平韻(宋代也有用仄聲韻和平仄混用的)。相傳隋煬帝開汴河自制《水調歌》,唐人演為大麴, “歌頭”就是大麴中的開頭部分。

  ⑵丙辰:指宋神宗熙寧九年(1076年)。這一年蘇軾在密州(今山東諸城)任太守。

  ⑶達旦:到天亮。

  ⑷子由:蘇軾的弟弟蘇轍的字,與其父蘇洵、其兄蘇軾並稱“三蘇”。

  ⑸把酒:端起酒杯。把,執、持。

  ⑹天上宮闕(què):指月中宮殿。闕,古代城牆後的石臺。

  ⑺乘風:駕著風;憑藉風力。歸去:回到天上去

  ⑻瓊(qióng)樓玉宇:美玉砌成的樓宇,指想象中的月宮。

  ⑼不勝(shèng):經不住,承受不了。勝:承擔、承受。

  ⑽弄清影:意思是詩人在月光下起舞,影子也隨著舞動。弄,玩弄,欣賞。

  ⑾何似:何如,哪裡比得上。一說何時。

  ⑿轉朱閣,低綺(qǐ)戶,照無眠:月兒移動,轉過了硃紅色的樓閣,低低地掛在雕花的窗戶上,照著沒有睡意的人(指詩人自己)。朱閣,硃紅的華麗樓閣。綺戶, 雕飾華麗的門窗。

  ⒀不應有恨,何事長(cháng)向別時圓:(月亮)不該(對人們)有什麼怨恨吧,為什麼偏在人們分離時圓呢?何事:為什麼。

  ⒁此事:指人的“歡”“合” 和月的“晴”“圓”。

  ⒂但:只。

  ⒃千里共嬋娟:只希望兩人年年平安﹐雖然相隔千里,也能一起欣賞這美好的月光。共,共同,一起。嬋娟,本意指婦女姿態美好的樣子,這裡形容月亮。

  譯文:

  明月什麼時候出現的?(我)端著酒杯問青天。不知道天上的神仙宮闕里,現在是什麼年代了。(傳說神仙世界裡只過幾天,地下已是幾千年,故此設問。)我想乘著風回到天上(好象自己本來就是從天上下到人間來的,所以說“歸去”),只怕玉石砌成的美麗月宮,在高空中經受不住寒冷(傳說月中宮殿叫廣寒宮)。在浮想聯翩中,對月起舞,清影隨人,彷彿乘雲御風,置身天上,哪裡象在人間!

  月亮轉動,照遍了華美的樓閣,夜深時,月光又低低地透進雕花的門窗裡,照著心事重重不能安眠的人。月亮既圓,便不應有恨了,但為什麼常常要趁著人們離別的時候團圓呢?人的'遭遇,有悲哀、有歡樂、有離別、也有團聚;月亮呢,也會遇到陰、睛、圓、缺;這種情況,自古以來如此,難得十全十美。只願我們都健康和長在,雖然遠離千里,卻能共同欣賞這美麗的月色。

  《山坡羊.潼關懷古》

  作者:元、張養浩

  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裡潼關路。望西都,意躊躕。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詞句註釋

  ⑴中呂:宮調名,元曲常用宮調之一。山坡羊:曲牌名。北曲屬中呂宮,十一句九韻。南曲屬商調,十一句十一韻。潼關:古關口名,在今陝西省渭南市潼關縣,關城建在華山山腰,下臨黃河,扼秦、晉、豫三省要衝,非常險要,為古代入陝門戶,是歷代的軍事重地。

  ⑵峰巒如聚:形容群峰攢集,層巒疊嶂。聚:聚攏;包圍。

  ⑶波濤如怒:形容黃河波濤的洶湧澎湃。怒:指波濤洶湧。

  ⑷山河表裡:即表裡山河,形容潼關一帶地勢險要。具體指潼關外有大河,內踞叢山,形成險峻之勢。表裡,即內外,這裡有相輔相依之意。《左傳·僖公二十八年》:“表裡山河,必無害也。”注:“晉國外河而內山。”

  ⑸西都:指長安(今陝西西安)。這是泛指秦漢以來在長安附近所建的都城。秦、西漢建都長安,東漢建都洛陽,因此稱洛陽為東都,長安為西都。

  ⑹躊躇:猶豫、徘徊不定,心事重重,此處形容思潮起伏,感慨萬端陷入沉思,表示心裡不平靜。一作“踟躕”“躊躕”。

  ⑺傷心:令人傷心的事, 形容詞作動詞。秦漢經行處:秦朝都城咸陽和西漢都城長安都在陝西省境內潼關的西面。經行處,經過的地方,指秦漢故都遺址。宮闕:宮,宮殿;闕,皇宮門前面兩邊的樓觀。

  ⑻興:指政權的統治穩固。亡:指政權的衰亂滅亡。

  譯文:

  華山的山峰好像從四面八方奔集起來,黃河的波濤洶湧澎湃好像在發怒,潼關外有黃河,內有華山,山河雄偉,地勢險要。我遙望古都長安一帶,內心想得很多。(心情很不愉快)令人傷心的是經過秦漢宮殿的遺址,看到了無數間的宮殿都變成了泥土。封建王朝建立百姓受苦;封建王朝滅亡,百姓還是受苦。

最近訪問